首页文章详情

拼多多十年坚守的 “对的事”,藏着下一个十年答案

碧根果2025-11-21 15:07
拼多多的新十年征程已经开启。

若单纯以增速来看,拼多多最新的财报表现似乎难称亮眼。

11月18日,拼多多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该季度营收1083亿元,较去年同期993.5亿元增长9%。乍看之下,增速相比上个季度有所回升,但与过往的成长性已不可同日而语。

将营收拆开来看,其中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为53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94亿元增长8%;交易服务收入为54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00亿元增长10%。

受 “千亿扶持” 等重投影响,拼多多广告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到个位数,创下公司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而整体变现率的下滑,直接拖累了本季度的业绩表现。

2025年对拼多多而言具有特殊意义——适逢创业十周年。从2015年以“拼单”模式切入电商赛道,到如今成为行业重要参与者,拼多多在十年间完成了从初创企业到新电商平台的关键跃迁。

十年成长沉淀的不仅是规模与体量,更有企业角色的深刻转变。拼多多从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如今成了能为万千商家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2025 年以来,拼多多在电商行业率先抛出 “千亿级别” 惠商助农行动,这份重磅投入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十年发展后责任的必然选择。

业绩电话会上,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与十年前相比,我们的规模更大了,因此也必须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公众利益和平台的生态建设将是未来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将继续专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长期使命,投入更多类似「千亿扶持」等惠及供需两侧的战略项目,以更大的担当反哺产业、回馈社会。”

三季度,这一 “千亿扶持” 计划已迈入连续投入的第二个季度,真金白银的补贴持续流向供需两端,既为中小商家减负纾困,也为农产品上行打通链路。

在短期业绩平稳与长期生态构建之间寻找动态平衡,是拼多多十周年节点上的关键抉择。比起财报上暂时波动的数字,其背后从 “规模扩张” 到 “产业赋能” 的逻辑转型,从 “商业增长” 到 “责任担当” 的意识觉醒,更值得市场深入关注。

毕竟,对于一家走过十年的企业而言,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数字堆砌,而是在时代浪潮中,清晰找到自身与产业、社会共生共荣的长久路径。

永不放弃做正确的事

1966年,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了一句传播至今的管理理念: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做对的事情”强调组织需要以创造客户和社会价值为导向,而“把事情做对”则聚焦执行效率,确保方法符合原则。

“做对的事情”意味着要拒绝很多诱惑,“把事情做对”意味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而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拼多多的十年发展,是这句话在一个企业身上的具象体现。

首先,以电商为方向十年不曾偏航,任窗外的热闹从外卖、AI 不断变换,都与自己无关。这种对核心赛道的坚守,正是 “做对的事情” 的底层逻辑。

其次,坚持为最广大的用户创造价值而存活,拼多多在2018年上市之际发布的第一封致股东信里曾说:“拼多多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机构,将永不放弃做正确的事,永不放弃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价值,推动更快乐生活的孜孜追求。”

十年发展,创造了普惠、好服务的电商,从解决 “买得到” 的基础需求,到追求 “买得好、买得省心” 的品质体验,满足了用户从“性价比”到“质价比”的消费升级。拼多多始终以用户价值为锚点,将 “做对的事情”这句话落到了每一个消费场景里。

现在,十周年的关键节点,拼多多选择以 “千亿扶持” 计划反哺商家与产业,哪怕短期业绩承压,也始终坚守 “生态共赢” 的长期主义,这正是 “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的深刻注解。

在制造业领域,“千亿扶持” 中的 “新质供给” 专项行动,正推动全国多个产业带摆脱 “同质化竞争、代工依赖” 的陷阱,向 “自主创牌、高价值创造” 转型,改写中国制造长期处于 “微笑曲线” 底端的现状。

湖南邵东书包产业带的蜕变极具代表性:作为全国最大的书包生产基地,邵东占据全国 70% 以上的学生书包产能,但大多企业以代工为主,深陷同质化困境。在拼多多的扶持下,邵东本土商家依托平台积累的消费数据洞察,精准捕捉市场需求痛点推进产品创新升级,多个原生爆款品牌接连涌现。这场转型实践,推动邵东完成了从“代工腹地”向“品牌高地”的产业能级跨越式提升。

浙江平湖羽绒产业带的转型同样精彩。作为全国最大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2024年平湖羽绒服出货量超3亿件,产值破500亿元。但平湖过去长期为国际快时尚品牌代工,“高产能、低利润” 的问题突出。拼多多的出现让当地商家赶上了平台爆发期,平湖土生土长的品牌艾菩诺鸶从2021年到2024年,拼多多年销售额从1000万、2000万、3000万到4700万元,增长迅速。

数据显示,2024年平湖羽绒服的线上销售额同比激增超过300%,线上销售已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过去以贴牌代工为主,到如今自创品牌,平湖羽绒服完成了产业上的第一次跃升。

不止邵东箱包、平湖羽绒,今年三季度,拼多多“新质供给”专项团队还先后深入惠州零食、佛山童装、曹县汉服等数十个产业带,借助平台的数字化能力,通过“减免+扶持”的举措继续为商家提质增效,促进商品、原材料等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累进式创新”,积极破解同质化竞争的产业难题。

9月底,拼多多发布了《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平台产业带商家数量快速增长,95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1%,00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4%,优质产品SKU数量同比增长超五成,产业带的品牌店铺也实现大幅增长,各大产业带正在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陈磊表示,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往前看,我们将继续专注于追求内生价值和长期愿景,永不放弃做正确的事,继续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

在流量红利见顶、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很多企业陷入 “为了增长而增长” 的焦虑,忙着追逐各种新概念、新赛道,却忽略了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

对于走过十年的拼多多而言,“做对的事情” 是锚定用户与产业价值的战略定力,“把事情做对” 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能力,而在两者之间始终优先选择前者的清醒,或许正是其能在十年间从初创企业成长为行业关键力量的核心密码。

当电商行业进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做正确(对)的事情”,也会是拼多多穿越周期、实现下一个十年跃迁的最重要底气。

深耕来时的路

农业是拼多多的根基,是它始终回望的来时路。

在流量焦虑蔓延的电商行业,拼多多选择将真金白银投向最朴实的农业赛道。今年以来,“多多好特产”“电商西进” 等举措接连落地,从湖北荆州的水乡沃土到山东莱阳的梨园果园,从河南商丘的平原粮仓到四川安岳的柠檬之乡,定制化赋能方案让一个个农产区告别 “规模化粗放种植” 的旧模式,迈向 “品质化精准发展” 的新阶段。

9 月丰收季,10 亿补贴与 20 亿流量资源包的双重加持,加上 30 万农货商家共同参与的 “多多丰收馆”,构建起农货出村进城的 “高速通道”,让丰产不再愁丰收,让好产品能卖好价钱。

这场扶持的核心,是用数字力量破解传统农业的痛点。在山东莱阳,曾因出口下滑陷入滞销的苹果,如今通过 “多多直播” 打开了新销路,单个店铺累计销量突破 160 万单;更重要的是,平台推动农户分散的果园实现统一管理,标准化改造让农产品品质有了稳定保障,也让农户收入告别 “看天吃饭” 的波动。

这种改变不是偶然。据拼多多发布的《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47%,00 后农货商家增速超 30%,年轻力量的涌入与数字工具的赋能,正在重塑农业的生产与流通逻辑。当农户学会用数据洞察市场需求,当农货通过直播直达消费者,传统农业便有了抵御风险的韧性,也有了走向市场的动力。

如果说扶持是 “输血”,那么科研投入就是为农业 “造血”。

作为起家于农产品的新电商,拼多多从未停止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从 “多多农研大赛” 到 “科技小院大赛”,再到 “全球农创客大赛”,这些诞生于实验室的创新技术,正逐步走进田间地头,让农业从 “经验种植” 向 “科学种植” 转型。

这种对农业科研的持续投入,恰是平台的清醒认知:农业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流通环节的赋能,更需要技术创新的驱动;只有让科技扎根土地,才能真正激活农业的长期价值。

深耕农业,从来不是“慢生意”,而是“长价值”,它藏着千家万户的生计。拼多多的千亿扶持,本质上是一场“价值回归”:让农业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回报,让农户分享产业升级的红利,让数字技术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从来时路出发,拼多多用十年坚守证明:农业不是电商平台的 “补充赛道”,而是值得倾尽全力深耕的 “核心战场”。这场千亿级别的助农实践,不仅推动着一个个农产区从 “种得好” 向 “卖得好”“过得好” 转型,更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长期主义:做对的事,不问朝夕;耕好的田,终有收获。

新十年已来

站在创业十周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拼多多的成长轨迹清晰而有力。

对这家始终以 “创造价值” 为内核的企业而言,十周年不是功成身退的终点,而是以社会责任为帆、向更高远征程启航的新起点。

如果说过去十年,拼多多的关键词是“突破”——突破传统电商的格局,突破供需两端的信息壁垒,突破县域市场的消费边界,那么下一个十年,其核心命题已然升级为“担当”。

这种担当,不再局限于交易规模的增长、用户数量的扩容,而是延伸到产业升级的赋能、社会价值的创造。

当规模达到新高度、影响力遍及产业链各环节,拼多多主动跳出 “规模焦虑” 与 “利润迷思”,开始更深刻地思考 “规模之上、利润之上” 的终极答案。

这份思考,化作了 “百亿减免” 为商家减负的实在举措,化作了 “电商西进” 向偏远产区延伸的数字桥梁,更化作了 “千亿扶持” 反哺产业的坚定投入。

从惠及用户到赋能商家,从激活农产区到助力制造业升级,拼多多用真金白银的投入证明:企业的成熟,不仅在于体量的壮大,更在于对社会责任的清醒认知与主动践行。

两位 CEO 反复强调的 “以社会责任为先”,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平台战略转型的核心逻辑。过去十年,拼多多用成长证明了 “做对的事情” 的力量;未来十年,它正在用行动诠释 “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的深意。

此刻,新十年的征程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