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机退烧:卡顿过后,只求实用|2025年轻人理想手机报告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又到年底,你,是不是又又又想换手机了?
当初翻遍评测视频、反复横向比较、纠结许久才剁手的手机,现在是不是感觉食之无味,弃之肉疼?
事实就是如此尴尬,年轻人与他们的手机,正在经历一场「将就的婚姻」。在我们发起的小调查中,仅有20.3%的年轻人,对目前使用的手机给出了5分好评,79.7%的人对当前手机评价都在4分及以下,当初的白月光,都无可幸免的沦为了黏在墙上的白米粒。
那么,一款手机、一个品牌乃至一家企业,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人对它长久地保持「新鲜感」呢?
对于每天把手机握在手里的年轻人来说,那种微妙的「喜欢」,往往源于一些更柔软的瞬间——是困扰你BUG马上被清除,是在新功能里看到自己期待许久的升级,是感觉这个品牌,真的在听你说话。
荣耀这几年给人的感觉,恰恰就是这样。
11月17日,迎来荣耀五周年关键节点。第五年,荣耀选择和更多年轻人站在一起,关注他们的真实需求,并将其融入到组织、产品迭代的日常动作中。
当其他品牌在努力教育用户时,荣耀似乎更擅长做一件事——「听劝」,让用户成为产品迭代的「隐形产品经理」,让产品成为每一个人的智慧生活好搭子。
所以,年轻人们对自己手机「又爱又恨」的原因有哪些?手机普遍有哪些令人「恨铁不成钢」的bug?荣耀这些年又是如何让「年轻人始终被听见的」?本期「年轻人『理想手机』小调查」,共有541位读者分享了他们的回答。同时,这份报告,也即将为你揭晓荣耀越来越「年轻」的奥秘。
「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手机」,这个问题看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在实际调查中,年轻人几乎达成了压倒性的共识,92.8%的人一致认为,系统流畅与稳定性最重要。
尽管有人挑剔设计,有人看重电池续航,有人为影像发烧,但事实上,「不卡顿、不闪退、用起来顺手」,才是构成手机基础体验的支柱。
这几年,国产手机的硬件参数越堆越高,稍微拉垮一点都不敢叫自己旗舰机,然而,无论硬件参数多高,如果基础体验不佳,在年轻人这里统统会被打上「高分低能」的标签。
不过,年轻人对手机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希望手机「不卡顿」那么简单,有接近8成的年轻人认为「操作系统与UI界面设计」也同样重要。这一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屏幕显示效果,以及这些年众多厂商着力宣传的续航、信号、外观以及影像系统。
对操作系统和UI界面设计如此器重,是因为年轻人的审美正在升级。比起处理器、屏幕、摄像头、电池这些稍显堆砌的硬指标,一个自带高级感、灵动智能、方便好用的手机系统,才更能体现他们的个性和品味。
我们发现,年轻人对手机系统的要求不仅高,而且相当专业。在数码产品的选择上,「数码小白」似乎在越变越少,年轻人不仅会留心关注系统更新后耗电是否加剧,也会对字体、颜色、个性化甚至系统主题格外挑剔。总而言之,在追求手机的美学和体验这件事上,他们越来越坚定了。至于什么样的手机界面才称得上优质,「简洁」「美观」和「流畅」,是年轻人对手机界面的最高赞美。
在过去,部分厂商热衷于用炫酷浮夸,却不实用的交互、动画来彰显自己的独特,但如今,年轻人普遍对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设计不买账了,干净顺手,最好还能有点「我自己的样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至于什么样的手机界面才称得上优质,「简洁」「美观」和「流畅」,是年轻人对手机界面的最高赞美。
在过去,部分厂商热衷于用炫酷浮夸,却不实用的交互、动画来彰显自己的独特,但如今,年轻人普遍对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设计不买账了,干净顺手,最好还能有点「我自己的样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今,年轻人们显然不再只为顶级的硬件参数买单,他们更渴望一个真正懂自己、用起来顺手又安心的系统体验。
而面对这些真切的需求,我们再来看看荣耀,做了什么。
为了更系统地接收每一位用户的真实诉求,实现从「听见需求」到「完成交付」的闭环,荣耀成立了一级部门「消费者洞察与体验部」。作为用户需求的「灯塔」,该部门的使命并非被动地收集反馈,而是主动并系统地「读懂」用户,将海量真实反馈转化为可落地的产品功能与体验优化,从而推动「听劝」从用户互动机制上升至公司的核心战略高度。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公司里的一个「超级用户代表」,不光看销售数据,更重要的是,它会从各处收集用户的真实吐槽,并从这些建议中提炼出真正的核心问题,再把这些问题反馈给产品部门的同事,实实在在地提升用户的体验。
举个例子,在Magic8发布之前,荣耀曾收集到部分用户建议反馈:传统的手机语音助手功能单一,希望能在荣耀的产品中看到更无缝、更懂自己的服务。于是,在经过意见收集和产品的迅速升级后,荣耀Magic8便带着一个与传统简单「人机交互」截然不同的AI智能体YOYO登场了。
为了达到更懂用户这个要求,荣耀还推动上线了「YOYO许愿池」计划和「MagicOS月月焕新」计划,让YOYO拥有了持续「自进化」能力。
「YOYO许愿池」是荣耀MagicOS 10系统中的一项用户共创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向YOYO提出需求或建议,一旦被采纳,那么这项功能就会通过「MagicOS月月焕新」计划快速落地,以月为单位,及时推送到用户的设备中。
截止到11月16日,YOYO许愿池已累计收到10073条有效建议,年轻人对于手机功能或美学上的需求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
为了更好的达成用户需求,MagicOS设计总监每周与还会与KOL进行深度访谈、例行与先锋用户进行面对面讨论,听取用户喜好、吸收用户建议,最终锚定方向并投入改进开发。
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我们直接横向对比下MagicOS 9.0与MagicOS 10的设计界面。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MagicOS 9.0风格保守、克制,界面布局规整,但略显呆板,商务感浓厚。而MagicOS 10则用更灵动的气泡卡片、更通透的视觉、更大的圆角、精致的图标细节,传递着一种轻盈、透气、呼吸感,明显更加符合年轻人轻松、动态的生活方式。
可见,想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理想手机」,首先要完成的就是「美学」和「体验」的双重管理。UX的调性、交互的节奏、细节的处理方式,都在悄悄影响他们对一部手机的判断。
而当这些「看得见的部分」越来越到位时,年轻人的目光自然落到了更深一层——既然外层已经变得更符合他们的审美,那么手机的功能能不能承担更多需求?
前端体验已经打下了地基,接下来真正拉开差距的,就是系统能力本身。
如果说系统顺滑、界面美观是让人愿意点亮屏幕的理由,那么真正决定一部手机好不好用的,往往藏在更深处的能力里。
如今,年轻人心中的「理想手机」不再只是完成单一任务的工具,而是承担起跨场景、跨设备乃至跨角色的「日常调度」——能让他们在工作、娱乐和生活之间随心切换,在不同应用与需求之间保持连贯,让节奏不被打断、让信息不再走散、让复杂的事情变得更简单。
也因为如此,日常使用中那些莫名其妙的小断点,才最容易让人「抓狂」:
01 @少冰不加糖
应用分身功能适配的app太少了,一个app切号切来切去很容易出错。
02 @鱼丸
开个运行大一点的游戏就很容易发烫,严重影响使用感受和游戏体验。
03 @安安
智能助手总是事后诸葛亮,紧急需要时从不在线。
这些琐碎的「抱怨」指向各种零散的功能,但其实背后都有着一个共性:
当生活节奏越来越琐碎、角色切换越来越快时,手机必须承担的功能性需求也变得更加细化。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能用」,而是希望每一个日常操作都「别拖后腿」。
我们在进一步探究「年轻人希望手机优化的功能点」时,这些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也揭示了年轻人的对理想手机的同一个期待——让手机在应用的过程中像个行云流水的高手,而不是花拳绣腿的绣花枕头。
「跨系统互传」「AI智能」「游戏需求」「跨设备操作」……这些看似散乱的功能,其实都将手机引向了更「聪明」的整合。
当各种任务在手机里并行展开时,年轻人希望系统高效接住需求,让分散的操作变成一整套「更省心的全流程体验」。这也是当下年轻人评价一部手机是否好用的关键标准。
在所有期待的功能中,AI是最具象征性的一项。
在整个手机行业都在「卷智能」的当下,更强的语义理解、更细的场景判断、更完整的智能体体系几乎成了新机型的必配文案。对年轻人来说,AI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小亮点,而是一种「我到底要不要换这部手机」的判断依据。
超过半数年轻人认为AI功能对选择购买哪款手机的影响较大,仅有不到1成人完全不在意AI功能。
年轻用户的确将AI功能看得越来越重了,但现实体验的落差也同样明显。
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手机AI「理解能力差,只能执行固定指令」,无法理解自然的语言表达;58.2%的人提到手机AI「功能有限,不能满足需求」,很多场景中都靠不住。
还有3成用户认为手机AI功能零散,「没有统一的智能体支撑」,唤醒延迟、信息错误也是令不少年轻人头疼的问题。
换句话说,在行业都在强调「智能化」的当下,真正落到使用层面的手机AI,距离年轻人想象中的「帮手」仍有不小差距。
正因为「理想中的智能」和「现实中的能力」之间存在落差,用户对系统层面的期待反而变得更具体:希望每一次更新都能真实地减少压力、补上断点、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系统的迭代速度、更新覆盖的范围,会被年轻人默默当成「这家厂商到底有没有在听用户说话」的试金石。
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MagicOS高频更新累计超过3500次推送、优化超过5000个功能点、覆盖了数以十亿计的用户场景。让用户抓狂的小毛病,不需要等「大修日」,而是被系统随手修补,手机在日常使用中一点点变得更顺滑、更智慧。
与此同时,以用户为核心的长期共创机制也变得更加系统化。
不仅仅停留在收集用户反馈的层面,荣耀还通过135场用户共创活动和超过3万条高价值意见,把用户「怎么想」「怎么用」拆解成更细致的场景逻辑,再回流到体验优化和功能升级当中。
这些建议最终沉淀为2万多条软件优化方向——这不是一次性的灵感,而是构成MagicOS不断迭代的底层素材库。
当行业大多沉迷于「技术竞赛」,荣耀的路子有点不太一样:它把产品进化的起点重新拉回到年轻用户身上——先搞清楚大家在哪些地方被手机「拖了后腿」,再去谈用什么技术把这些地方补上。
为了将单一的AI功能集成一个更加系统的操作框架,MagicOS重构了智能化方面的功能搭建,推出自进化的AI智能体YOYO,它能够长期观察、记忆并学习理解用户行为,在生活、娱乐、工作等多种场景模式下提供帮助,减少用户在不同任务之间的切换成本。
AI的用武之地当然不止于此,考虑到游戏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主战场」,荣耀推出了AI Gaming Engine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升级算法降低游戏接入的难度,同时解决了复杂动画中掉帧、卡帧的问题,让游戏这件事回到「好玩」本身,确保体验的流畅与稳定。
从系统的更新迭代、用户的共创交流,到AI智能体的推出和游戏体验的提升,荣耀在功能层面的补强,让手机在多场景里更加适配用户需求,而不断吸收意见的MagicOS,也在一次次的推送焕新后逐步接近年轻人心中的「理想手机」,更具备了「年轻化」的气质。
更关键的是,今年3月,荣耀CEO李健发布「阿尔法战略」,用「三步走」完成从智慧手机、智慧生态到智慧世界的整体转型。
如果说YOYO的上线、MagicOS的高频焕新,是把「智能」落实到日常,那么Magic8系列就是这条路径的阶段性成果——AI不再只是一个点状能力,而是贯穿软硬件的一整套系统逻辑,真正开始在3000多个场景里实现自动化执行。
正如李健所说:「从iPhone到AI Phone,再到Robot Phone,我们要做的不是堆硬件,而是让智能本身进化。」
这种「进化」也在下一代产品上继续延伸。预计明年亮相的Robot Phone,将把AI手机、具身智能和高清摄像三种能力进一步融合,试图构建一个更具温度、也更具主动性的智能体形态。
也就是说,荣耀一边在解决手机里的那些「现实小事」,一边也在为未来五年的智能体验打地基。
不过,真正的体验优化不会永远围绕某一群典型用户,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场景的多样化,如何带领更多用户走向「年轻化」、让更多用户都用上自己的「理想手机」,是越来越多手机厂商都在探索和尝试解决的问题。
当系统变得足够轻快灵动、AI功能也开始真正介入日常后,作为几乎所有人都离不开的日常工具,一部「理想手机」还存在哪些可能性?
当我们让受访者基于现实放飞想象力,试想手机还应该兼备哪些功能和价值时,他们给出的答案意外丰富,也很有参考性:
01 @Benix
可根据使用场景选配置——比如生活场景中就以简洁、好玩为主,工作场景中就应该切换成更专业、商务的配置。
02 @毛小空
具备一定的可玩性,每次升级更新后都能挖掘到新鲜的东西,让人有持续的探索欲。
03 @讨厌香菜
更具人文关怀,既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也能让老年人用得方便。这样家里人可以使用同一款手机,老人在用手机的时候有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04 @wWw
多关注一下视障和听障人群吧,虽然现在大部分手机推出了一些功能帮助他们,但远远不够啊,让更多边缘群体体验到前沿科技,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不难看出,一部真正接近「理想」的手机,不应只服务某一种典型用户。它既要懂年轻人的节奏感,也要照顾到那些平时不怎么发声、却同样被科技改变着生活的人。
真正的「年轻态」,不是只和年轻人绑定,而是用更开阔的视角,让不同人群都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那种轻盈感。
在这方面,荣耀将「年轻化」策略覆盖了不同圈层,其抓住「年轻」的核心即对美好生活的好奇与探索、对智慧生活便捷操作的渴望,并以此连接了所有人。
对商务用户来说,手机可不只是接电话、回消息这么简单,他们期待的是一款能随时随地帮他们开启办公模式的多功能工具。
Get到这种需求的荣耀,在今年8月推出折叠屏旗舰机HONOR Magic V5,本质上就是一台可以在手里展开的小型PC,用户能在大屏和折叠模式之间灵活切换,生活半径和工作空间被牢牢把握在掌间。
在Magic V5上,可以轻松实现「一语PPT、一语编程、一语搜索、一语传送、一语打车、一语识物、一语看屏、一语记忆」8大一语AI应用,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革命性转变,打破应用与场景的限制,开启高效便捷的智慧生活办公新体验。
不止如此,荣耀还考虑到了当下被科技边缘化的老年人和残障群体,做了不少细致且有温度的产品迭代。
例如,系统提供的「简易模式」会自动放大图标和字体,把常用功能布置得更直观,音量也会随之调高,让「容易点错」、「看不清」的老年人能更顺畅地完成基本操作。
而当长辈遇到不会处理的问题时,「远程守护」功能允许年轻人帮助家人直接协助操作手机,用共享屏幕和语音沟通的方式解决困难,让很多「帮爸妈设手机」的日常变得不再那么焦虑。
在无障碍体验方面,听障、视障用户尤其依赖技术的「靠谱程度」。一句听不清的电话、一次没能及时看到的提醒,都可能让日常沟通和工作流程变得困难。因此,手机能否在这些关键节点发挥作用,比任何功能堆叠都更重要。
荣耀手机的AI字幕和AI通话功能,无需安装第三方APP即可实现端侧无网语音转文字,帮助听障人群解决了无法听清通话内容的麻烦。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每月将近有120万听障用户受益于AI字幕功能;有将近19万听障用户受益于通话字幕功能。
接打电话时能实时呈现文字、聊天内容可以同步转写,让沟通变得可预期,也降低了因听力障碍带来的误解和出错概率。
对于视障用户,屏幕阅读、语音提示、放大与高对比度模式等能力,也在持续补齐使用门槛,让信息获取变得更直接、更省力。
细节功能的改善,没有让设备变得「特殊化」,却悄悄把更多人重新拉回了科技生活的中心。
频繁切换场景的年轻人能同一个设备里找到自己的节奏、老年人可以更流畅地用智能手机、听视障用户不用再那么依赖「别人帮忙」——同一个系统生态,在不同人手里有不同的舒服用法。
所以,「理想手机」大概从来就不是一套统一的标准,而是一种能适配不同生活方式的能力:有人需要的是更稳的协同,有人需要的是更直观的界面,有人需要的是更可靠的无障碍体验。
尾声
真正的年轻化,说到底,是让手机具备足够的弹性和友好度——不是只对某个年龄层好一点,而是让更多人,拿起手机这件事本身,就变得更轻松一点。
年轻人对「理想手机」的期待是既要足够轻盈,又要够聪明,在生活里能让你保持探索欲,在工作中能随时切换「专业模式」,还能对不同的使用者都保持耐心和友好,在同一个系统生态下照顾到不同的生活方式。
某种程度上,「理想手机」其实就是「年轻化」这三个字的具象化版本——轻松、有趣、聪明、懂生活,还愿意听劝。
而过去五年,荣耀也是沿着这条「年轻化」的主线成长出来的。从最初的互联网品牌定位,历经五年深耕,尤其在第五年,品牌认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些转变不仅仅体现在企业转型、品牌焕新,也体现在每一代产品中、每一位用户感知中。它变得「年轻」,也变得更「以用户为中心」,荣耀将「洞察—共创—迭代」变成公司的日常动作,品牌的升级并不是靠堆几个亮点,而是把用户的需求一点点融入组织和产品里。
消费者体验部成为公司战略级动作、YOYO许愿池的开发、MagicOS的持续更新,都是这个年轻化体系真正的「底座」。
它让「听见用户」不再是口头承诺,而是可以影响系统更新、操作逻辑、交互细节的内部机制;也让荣耀每一代产品更像在和用户一起长大——你提出一个想法,它下一次更新就悄悄帮你实现。
与此同时,荣耀将高悬于云端的AI能力,通过端侧创新加速转化为亿万消费者可感可用的日常体验,并以开放共创构建AI终端新生态,加速品牌全球化进程。荣耀公司高级副总裁、品牌营销体系总裁兼集团首席营销官郭锐曾表示:「AI将彻底重构人与终端的交互,最终的核心是实现「无缝连接、无痕体验。」
荣耀正在用自己的路径,把年轻人的「理想手机」从一句愿望,变成一件正在发生的事。轻松、聪明、听劝,也愿意照顾更多生活状态的人——「年轻化」,不是荣耀想做给谁看,而是一种正在持续发生的能力。
未来,荣耀仍会把用户洞察放在产品演进的起点,与产业链伙伴一起,把这种更轻松、更贴近生活的科技体验带到更多市场,让更多国家的用户也能在同一部手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