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融资数百万美元,这家初创要为AI Agent修“高速公路”,引爆千亿级交付革命

硅兔赛跑2025-11-14 19:49
他们选择为Agent打造“高速公路”

“AI 正在进入下一个阶段:Agent 智能体时代。它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理解语境、制定计划、调用工具甚至与其他智能体协作,完成复杂任务。”——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 2025 年 6 月巴黎 GTC 大会的演讲中明确指出了 Agent 技术的演进方向。

他进一步强调,基础设施是支撑 Agent 规模化落地的核心:“我们正与全球领先的存储企业合作,打造在混合数据中心部署和扩展代理式 AI(Agentic AI) 所需的新型企业基础设施。

几乎同一时期,英伟达在 2025 年 10 月的 GTC 华盛顿技术峰会上,再次明确了以“AI 工厂”为核心的基础设施蓝图,将其定义为“专门为海量 token 的生成、传输与服务构建的全新综合计算平台”。两位 AI 领袖的共识,揭示了一个尚未被充分开发的蓝海——Agent-Native 基础设施。

图片源自网络

01 智能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困境

2025 年,AI 智能体从演示走向生产环境的步伐正在加速,但一个核心矛盾日益凸显:先进的智能体能力与落后的部署基础设施之间的巨大落差。

行业报告分析指出,智能体技术栈正经历从“模型中心化”到“基础设施化”的关键转变。当前大多数企业仍试图用为 Web 应用设计的传统 DevOps 流程部署智能体,这被业内专家比喻为“在公路上起降飞机”——工具根本不匹配。

图源:甲子光年《中国AI Agent 行业研究报告》

传统 Serverless 架构(如 AWS Lambda)的 15 分钟执行时长限制、无状态设计以及会话保持能力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智能体所需的长时运行、状态持久化和多轮交互能力。其结果是:部署复杂、响应延迟、资源浪费,且难以保证用户间的安全隔离。

“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智能体专属的运行时基础设施。”一位百度风投合伙人在分析赛道时表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影响智能体能否大规模商用的经济问题。”

02 CoreSpeed:重构Agent运行时的基础设施

在这个背景下,硅谷初创公司 CoreSpeed 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这家由严訸(Milton Yan)和苏豪(Hao Su)创立的公司,在成立仅半年后便获得了百度风投和初心资本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估值已达数千万美元。

CoreSpeed 的定位十分明确:全球首个 Agent-Native Runtime PaaS。其核心创新是解决了智能体部署中的几个关键痛点:

127 毫秒极速启动:当用户从全球任意地区发起请求时,CoreSpeed 能在 127 毫秒内启动对应的 Agent 容器,实现近乎瞬时的响应。

Per-User Container 架构:每个用户的智能体实例在独立容器中运行,确保彻底的安全隔离和上下文保持,用户间绝不会产生串扰。

智能弹性伸缩:系统能够从 0 动态扩展至任意规模,并在任务完成后自动缩容至 0,实现真正的按需付费。

“传统的 DevOps 并非为智能体设计,导致部署 Agent 回到了运维工程师写上万行 Terraform 的时代。”CoreSpeed CEO 严訸解释道,“我们砍掉了所有影响 Agent 性能的组件,全链条重构,保证每个 Agent 都能高效上线,快速运行。

03 智能体开发框架的“Next.js 时刻”

在核心技术之外,CoreSpeed 还开源了其智能体框架 Zypher,这被业内视为一个精明的生态布局。

Zypher 采用可插拔式组件设计,是一个可组合、可自主调用工具的 Agent 开发框架。开发者只需在 Zypher 的工具列表中注册工具——无论是本地工具还是 MCP Server——Zypher 即可通过提示词与权重控制自动完成工具编排与优化。

“Zypher 之于 CoreSpeed,就像 Next.js 之于Vercel。”一位早期用户评价道,“前者定义开发标准,后者提供云端执行环境,两者构成完整的 Agent-Native 基础设施闭环。

这个比喻准确地捕捉了 CoreSpeed 的商业逻辑。 Zypher 作为开源框架,正在快速建立开发者生态:基于 Zypher 构建的 DeckSpeed 登顶 Product Hunt 五月榜首;Zypher 成为纽约大学 Tandon 工程学院的一门 3 学分 CapStone 课程项目;Meta 工程师基于 Zypher 一个下午复现 Lovable……

04 智能体基础设施赛道崛起

CoreSpeed 并非个例。随着智能体经济的爆发,一批专注于基础设施的初创公司正获得顶级 VC 的青睐。

CoreSpeed:Agent-Native Runtime 先驱

作为赛道领跑者,CoreSpeed 团队背景兼具技术与商业基因。CEO 严訸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背景和连续创业经历,CTO 苏豪在分布式系统领域深耕多年。其 127 毫秒启动和 Per-User Container 架构已成为行业标杆。

Lindoon:智能体协作网络基础设施

Lindoon 专注于解决多智能体协作的通信瓶颈,提供了智能体间的安全通信协议和状态同步框架。该项目由前谷歌和 Figma 工程师创立,最近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的 9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Cline:智能体开发工具链

Cline 定位为“智能体时代的 GitLab”,提供从编码、测试到部署的完整智能体开发流水线。创始人来自 GitHub 和 Vercel 的核心团队,深刻理解开发者生态。在 2025 年 3 月完成由 a16z 领投的 12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后,Cline 正快速迭代其云端 IDE 和协作功能。

DeepInfra:智能体推理优化平台

DeepInfra 专注于为大模型推理提供优化基础设施,特别针对智能体的长时间推理任务进行优化。团队由斯坦福AI实验室校友和前 AWS 工程师组成,其动态批处理和内存优化技术能够将智能体推理成本降低 60%。该项目已获得 Benchmark Capital 1500 万美元投资。

无问芯穹:基础设施智能体蜂群

这家中国初创公司推出的“基础设施智能体蜂群”,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实现集群资源的智能调度和故障自愈。该方案已帮助客户将迭代速度提升 5 倍,并将资源消耗降低 30%。

图源:拓端

05 未来基础设施驱动的智能体爆发

“我们现在站在各种垂类交付级 Agent 爆发的前夜,CoreSpeed 会成为这一次引爆的重要参与者。”严訸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

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2025-2026 年将是智能体基础设施成熟的关键时期。正如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等待的是 iPhone 和 Android 的成熟,智能体经济的全面起飞也在等待其专属基础设施的完善。

当智能体的部署变得像部署网站一样简单,当资源成本从固定支出变为按需付费,我们可能会见证一场比大模型本身更具颠覆性的变革——数以百万计的专用智能体渗透到每个行业、每个工作流程、每个生活场景中。

基础设施的创新从来不如应用层那样光鲜亮丽,但却是每次技术革命中最坚实的基石。当开发者们为又一个新的智能体应用而兴奋时,严訸和他的团队正埋头于容器调度、资源分配和网络优化——这些不那么性感,但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

“我们相信,当基础设施、协作网络与应用层的演进步调趋于一致,Agent 经济将进入真正的加速阶段。”严訸说,“而作为这场变革的底层动力,Agent-Native 基础设施不仅将成为智能体时代的核心推力,也将构筑起未来十年的长期护城河。

在智能体这场刚刚开始的马拉松中,CoreSpeed 正在为所有选手修建一条更快、更稳、更智能的跑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兔君”(ID:gh_1faae33d0655),作者:硅兔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