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OpenAI、Anthropic台前斗法,微软、亚马逊幕后对垒

半熟财经2025-09-19 19:59
没有永恒的同盟,只有永恒的资本和利益

人工智能竞赛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合作,而是一场围绕未来十年技术制高点的权力博弈。在这场竞赛中,没有永恒的同盟,只有永恒的资本和利益

美国的AI(人工智能)市场,正上演两大阵营的对垒。

台前,是全球最大的两家AI创业公司,OpenAI和Anthropic。幕后,则是微软、亚马逊这两家科技巨头,也是全球前两大云厂商,两家长期把持着云市场60%以上的份额。

两大阵营对垒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的AI竞赛,背后是算力和模型的竞赛——微软、亚马逊需要用算力和资本,换取创业公司的模型和技术,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OpenAI、Anthropic需要靠巨头的输血快速成长。这也是微软和OpenAI、亚马逊和Anthropic这两对盟友合作的基础。

今年8月和9月,OpenAI和Anthropic接连完成新一轮融资,它们分别成为全球第三、第四大独角兽(第一是估值4000亿美元的SpaceX,第二是估值3150亿美元的字节跳动)。

OpenAI累计融资超过797亿美元,估值3000亿美元。微软至少为OpenAI输血130亿美元,占其公开总融资额的16%以上。Anthropic累计融资超过312亿美元,估值1830亿美元。亚马逊至少为Anthropic投资了80亿美元,占其公开融资额的25%以上。

微软2019年开始投资OpenAI,双方最初是独家合作关系。OpenAI训练运行大模型的算力,主要由微软提供。微软把OpenAI的模型整合到旗下产品中。按照双方协议,微软可以获得OpenAI 49%的利润,直到收回130亿美元投资。

亚马逊2023年9月投资Anthropic后,双方逐渐成为战略同盟。亚马逊向客户主推Anthropic的大模型。Anthropic主要基于亚马逊AWS训练运行大模型,还深度使用亚马逊两款自研AI芯片——Trainium(训练芯片)、Inferentia(推理芯片)。

OpenAI、Anthropic带动了微软Azure、亚马逊AWS的收入增长和市场份额。两家云厂商的全球云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60%进一步提升到了2023年的63%。

对中国的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来说,微软和OpenAI、亚马逊和Anthropic这两对盟友,必须密切关注。它们的竞合关系,不仅主导着全球云计算、大模型市场的发展方向,也主导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人工智能的竞赛中,没有永恒的同盟,只有永恒的算力、资本和利益。联盟的缔结与瓦解,皆因市场竞争而变化。2025年之后,微软和OpenAI逐渐貌合神离,亚马逊和Anthropic的合作也并非牢不可破。

在今天,市场关注这几个核心问题。

其一,微软和OpenAI的合作,为双方带来了什么?

其二,亚马逊和Anthropic能否遏制微软争夺云计算霸主的野心?

其三,微软和OpenAI、亚马逊和Anthropic的合作有哪些变数?

微软和OpenAI,攻势凶猛

微软和OpenAI深度合作,几乎是这一轮大模型浪潮开始的标志。

OpenAI能在短短两三年内取得商业成功,离不开微软的背书——这缩短了OpenAI的商业化进程。微软也是受益者,它仅用130亿美元投资,撬动了OpenAI未来数年在微软Azure数百亿美元的云支出,还让自己具备了挑战亚马逊AWS的可能性。OpenAI为微软Azure带来的不仅是数以万计的新客户,更是一个全新的、高价值的增长路径。

OpenAI 2015年创立,微软2019年、2023年两次出手投资。起步早让OpenAI抢到了先发优势。截至今年7月末,OpenAI年化收入(月收入×12,软件公司收入通常按年/月订阅收费,适合采用这种统计口径)约12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0%。截至今年8月末,Anthropic年化收入约50亿美元。

目前,OpenAI融资规模、估值规模、营收规模均都高于Anthropic。OpenAI的营收是Anthropic的2.4倍,融资规模是Anthropic的2.6倍,估值是Anthropic的1.6倍。

微软不仅为OpenAI提供资金、算力,还搭建了销售渠道。微软长期深耕企业、政府市场,拥数十年建立的企业销售网络,这让OpenAI的模型能够触达全球数百万客户。微软旗下的Microsoft 365 Copilot (Word、Excel、TeamsAI助手)、GitHub Copilot等应用,让OpenAI的模型迅速成为能被全球数亿用户使用的办公工具。

OpenAI则是让微软Azure逐渐具备挑战亚马逊AWS云计算市场霸主地位的机会。它不仅是微软Azure的大客户,还激活了微软的云计算业务。

OpenAI的模型训练、推理要消耗巨额算力资源,这些费用大多支付给了微软。媒体报道,OpenAI预计2025年为微软Azure支付的云成本将高达13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今年7月均预测称,2025年微软Azure营收将超过1000亿美元。按照该数据计算,OpenAI在微软Azure营收大盘的占比可能超过10%。

新客户为了使用OpenAI的模型,开始迁移到微软Azure,这带来了大量新的收入。微软过往财报电话会议中,微软管理层2024年初曾披露,微软Azure 5.3万名AI客户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客户是新增的。根据微软管理层披露的信息,AI对微软Azure的增长贡献,一路从2023年三季度的3个百分点,提升至2025年二季度16个百分点。

OpenAI和微软合作后,微软全线产品融入GPT系列模型,并进行升级改造。大模型帮助微软Azure吸引了更多企业客户,并带动了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等基础云产品销售,形成了“一客多销”的良性循环。微软Azure营收增速、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不断缩小和亚马逊AWS的差距。

微软过去一直把微软Azure的营收隐藏在“微软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这个复杂的统计口径中。一位了解微软的中国云厂商高管曾对《财经》表示,从统计策略来看,“微软智能云”是微软过去多年,掩盖微软Azure和亚马逊AWS营收差距的一种财务口径。

微软智能云2025财年(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营收1063亿美元,接近亚马逊AWS。但云计算行业长期以来的一种观点是,它的收入质量相比亚马逊AWS有差距。因为“微软智能云”不仅包括微软Azure,还包括服务器相关软件产品、GitHub云服务、Nuance医疗保健云服务、数字化咨询服务等传统业务。

押注AI取得成功后,微软Azure真正浮出水面。微软今年7月首次披露微软Azure营收——2025财年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新增收入255亿美元。同期亚马逊AWS营收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新增收入210亿美元。这意味着,微软Azure近一个财年新增收入超过了亚马逊AWS,两者收入差距在迅速缩小。

两者的市场份额差距也在缩小。国际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微软Azure近三年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和亚马逊AWS的差距缩小到12%。

微软CEO(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2025财年报告后的投资者电话会中,解释了微软Azure高速增长的原因:AI让传统业务加速迁移上云,让云原生和AI应用快速爆发,AI本身也在带来更多算力消耗。三者相辅相成,带动了微软Azure的增长。

一位中国头部云厂商战略规划人士今年5月曾对《财经》表示,微软财报中曾披露,AI本身带来的收入是有限的,但它带来了算力消耗、数据存储传输等需求,因此云计算四大件(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收入增长反而高。强行区分“AI业务”和“非AI业务”意义不大。因为所有AI业务最终都会跑在云上,进而带动云资源的消耗。

微软在云计算赛道另一个无法忽略的优势是,它拥有“水桶型”的产品线。它们被统称为——“微软云”(Microsoft Cloud,包括微软Azure+生产力流程等软件),2025财年营收1689亿美元,同比增长26.3%。

微软从传统IT时代开始,用40多年构建了一条完整的To B业务线。它同时具备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集成咨询及服务能力。微软IaaS(基础设施)层有微软Azure,PaaS(平台软件)层有Dynamic ERP、Power Platform开发平台等产品,SaaS(应用软件)层有Teams和Office 365等协同办公产品。

在AI时代,这些业务几乎依旧能满足任何一个企业客户的需求。微软还在用大模型改造这些产品,让它们实现AI转型和业务增长。

亚马逊和Anthropic,深绑反击

微软和OpenAI攻势凶猛,这让亚马逊AWS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华尔街甚至开始讨论亚马逊AWS的“云计算危机”这一话题。亚马逊并没有坐以待毙,很快进行了有力反击。

OpenAI 2023年初崭露头角后,亚马逊2023年9月以40亿美元投资Anthropic,2024年11月再追加40亿美元。亚马逊在和微软的竞争中,需要一个“桥头堡”。

面对微软Azure的凌厉攻势,亚马逊AWS与Anthropic的合作首先起到了战略防御的作用,稳住了潜在流失客户。更重要的是,它吸引了一批对模型选择有多样性要求,或因数据隐私、AI安全和成本等原因不愿选择微软生态的新客户。

Anthropic短短两年,快速成长为OpenAI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它的融资规模、估值规模、营收规模相比OpenAI有差距,但差异化优势是切中了To B(面向企业级)市场——Anthropic 80%的收入,也就是40亿美元来自企业订阅和API(应用程序结构)调用。它增长也比OpenAI更快,2025年1月Anthropic年化收入只有10亿美元,8月末攀升至50亿美元,增长400%。

Anthropic的精准卡位,让它在与OpenAI的竞争中不落下风,甚至在一些重要的细分市场后来居上。

Anthropic创始团队是从OpenAI出走的,理由是OpenAI在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不重视AI安全。Anthropic成立之初的战略定位就是“可靠、可解释、可控”。这吸引了金融、法律、医疗、政府等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

Anthropic总能在OpenAI发布新模型后一个月甚至数周内推出与之不相上下的模型。Anthropic还有一个“杀手锏”——代码生成能力。Anthropic从Claude 3.7 Sonnet、Claude Sonnet 4、Claude Opus 4.1等模型生成的代码稳定、出错少,在程序员群体中有良好口碑。使用Cursor等独立代码生成工具的程序员大多首选Claude。

Anthropic代码能力强,和它“可靠、可解释、可控”的定位密不可分。一位亚马逊AWS人士曾对《财经》表示,代码的本质是严密的逻辑。想要成功编码,就必须擅长复杂多步骤的逻辑推理。Anthropic创立之初就追求模型思考能力,而非仅模仿人类的语言能力,在链式思考和深入推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

美国风险投资机构Menlo Ventures(门罗风投)每年会发布《企业生成式AI现状》。Menlo Ventures在2025年7月末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代码生成市场,Anthropic的市场份额高达42%,是OpenAI的两倍。而在企业级大模型API市场,Anthropic已经取代OpenAI成为领头羊,市场份额为32%。

Anthropic的市场策略也符合To B市场的玩法:为客户提供选择权。

不同于过去两年,OpenAI和微软一度“独家合作”,Anthropic采取了“多云战略”。它主要在亚马逊AWS上训练模型,但客户部署Claude系列模型时,可以使用亚马逊AWS、谷歌云GCP甚至是微软Azure。“多云战略”传递了一个信号——不站队。它们的数据、应用部署无论在哪朵云上,Anthropic都能正常提供服务。这更容易争取企业客户的信任。

Anthropic的“多云战略”短期来看,对亚马逊AWS并不是最有利的。过去一年,亚马逊和Anthropic战略合作,没有取得像微软和OpenAI那样的显著成效。

国际AI和半导体咨询机构SemiAnalysis今年9月3日在一份名为《亚马逊AI复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截至2025年二季度,Anthropic云支出仅为OpenAI的一半多,谷歌云GCP又从中分走了一部分(谷歌也是Anthropic战略投资者之一,金额超过20亿美元)。因此,Anthropic表现优于预期,而亚马逊AWS表现低于预期。

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亚马逊和Anthropic的合作还在持续深化。

亚马逊AWS的大模型客户数量也因为Anthropic的Claude等模型大幅增长。亚马逊AWS的Bedrock模型平台可以看到大模型客户变化情况。2023年12月亚马逊在re:Invent 2023曾披露,Bedrock客户规模为数千人。但2025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亚马逊管理层披露Bedrock客户数量超过10万。它们将带来大量新增收入。

亚马逊虽然为客户提供数十种主流模型的选择,但通常首推Anthropic的Claude系列模型。一位亚马逊AWS人士曾对《财经》直言,Claude几乎是亚马逊的“类一方”模型。《财经》还了解到,Anthropic正在使用亚马逊自研芯片Trainium 2训练大模型。Anthropic甚至深度参与了芯片设计决策。

Anthropic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计算官Tom Brown(汤姆·布朗)2024年12月曾在亚马逊AWS的re:Invent 2024大会上宣布了“雷尼尔计划”(Project Rainier)——Anthropic将使用一个拥有数十万枚亚马逊自研AI芯片的算力集群。

AI和半导体咨询机构SemiAnalysis指出,亚马逊还在为Anthropic等客户建设了至少三个装机容量超过1GW(吉瓦,功率单位。一个1GW算力集群理想情况可容纳80万枚英伟达GB200旗舰芯片)的算力集群。其中最大的集群将部署近100万颗Trainium 2芯片。它们目前虽然尚未贡献收入,但2025年底建成后将让亚马逊AWS营收增速超过20%。

换句话说,亚马逊AWS过去两年的战略布局在逐渐生效,这也将很快体现在业绩上。

SemiAnalysis认为,华尔街过度关注了亚马逊AWS的“云计算危机”这一话题——亚马逊2025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中,投资者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担忧。

其一,微软Azure、谷歌云的营收增速明显更高,亚马逊应该如何面对这个挑战?

其二,华尔街传言,亚马逊AWS在生成式AI竞争中落后了,是否担心市场份额被抢走?

亚马逊总裁安迪·贾西(Andy Jassy)没有回避这些问题。他说,增长取决于基数。亚马逊AWS营收比其他公司大得多,市场第二名(微软Azure)营收大约只有亚马逊AWS的65%。但他坦承,亚马逊AWS现在增长不够高,一个重要原因是,芯片产能不足。未来几个季度这个情况将持续好转。

安迪·贾西对亚马逊AWS很乐观。他披露,截至2025年二季度,亚马逊AWS年化收入约为123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AI仍处于“头重脚轻”(训练所需算力大于推理)的发展阶段。长期来看,80%-90%的算力将被用于推理。亚马逊自研Trainium系列芯片,性价比目前其他GPU(图形处理器,如英伟达)供应商高出30%-40%。

亚马逊AWS相比微软Azure还有一个长线优势——它长期坚持自研芯片的战略,而且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这是它拥有规模成本优势的秘诀。因为自研芯片成功量产后,采购运营成本更低。节省下的成本可以让利客户,实现云计算的规模优势。

《财经》了解到,亚马逊自研芯片Trainium 2在2024年12月投入使用,下一代Trainium 3也将于今年末量产。Trainium 2设计之初对标英伟达上一代旗舰芯片H100。SemiAnalysis测算称,Trainium 2峰值性能约为H100的67%,英伟达新一代旗舰芯片GB200的26%,但单芯片每小时拥有成本仅为GB200的28%。

SemiAnalysis判断,亚马逊未来两三年自研芯片顺利与否,将直接决定它的长期竞争力。

没有永恒的盟友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微软和OpenAI、亚马逊和Anthropic的合作关系,仍然面临大量变数。

OpenAI、Anthropic为保障创始团队的创业理念,避免科技巨头过度干预,都采取特殊的治理架构,还设置了精心设计的法律条款,竭力把投资者影响力限制在财务层面。OpenAI、Anthropic的治理结构中,微软、亚马逊都没有董事会席位,也没有投票权。

OpenAI采用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微软在其中只有“无投票权观察员”席位。谷歌、亚马逊各自面临的反垄断审查中,曾分别披露投资Anthropic的相关条款——亚马逊、谷歌有持股上限,均无投票权、董事会席位或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上述治理结构和法律条款,使得这两对同盟的关系并非牢不可破。

2025年,微软和OpenAI的同盟关系正在松动。起因是,微软一直想训练自己的模型,而又未参与OpenAI主导的“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

结果是,OpenAI正试图减少对微软的依赖,微软也在主动减少对OpenAI的依赖。

1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第二天在白宫宣布了一项野心勃勃的算力投资计划——“星际之门”。站在特朗普身边共同执行计划的企业家,是软银创始人孙正义、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OpenAI创始人萨姆·奥尔特曼(Samuel Altman)。三方承诺未来四年共同出资5000亿美元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微软不在这个合作计划中。

OpenAI 2025年找到新的算力提供方——Oracle,新的资本提供方——软银。软银给OpenAI 400亿美元的投资,这甚至是微软130亿美元投资的三倍。

按照OpenAI的计划,2030年“星际之门”将支持OpenAI 75%的算力需求,这将改变OpenAI主要靠微软提供算力的局面。这个计划正在快速推进——9月媒体报道称,Oracle与OpenAI签署五年3000亿美元的算力协议,2027年开始执行,这是“星际之门”计划的一部分。

如果协议落地,OpenAI未来巨额云支出将大量转向Oracle。微软将受到巨大冲击。因为微软Azure过去几年的高增长,很大程度是靠OpenAI支撑的。如果OpenAI的云订单转向Oracle,微软Azure可能会面临增速下滑的挑战。

事实上,微软也正在做两手准备。它开始逐渐减少对OpenAI的依赖。微软不仅在训练自研模型MAI-1,还积极在微软Azure推广Claude、Mistral等其他第三方模型,OpenAI在Azure生态中的独特地位正在被稀释。有消息称,微软还在考虑用Claude系列模型替代Office 365(Word、Excel和PowerPoint)中的GPT系列模型。

微软、OpenAI正渐行渐远。亚马逊、Anthropic这对相对稳定的同盟则面临一个重要变量——芯片。

Anthropic面前同时摆着亚马逊的Trainium系列AI芯片、谷歌的TPU系列AI芯片、英伟达这三个选择。早在2023年-2024年,Anthropic就曾使用过谷歌的TPU v5e芯片。但在2024年,Anthropic逐渐转向亚马逊的Trainium 2芯片。

如果亚马逊Trainium后续型号研发不顺利,Anthropic还可以切换谷歌、英伟达等其他方案。这将直接导致Anthropic在亚马逊AWS的云支出减少。亚马逊AWS也将直接面临微软Azure当下的挑战。

事实上,亚马逊也并非完全依赖Anthropic的Claude系列模型。亚马逊AWS在自己的模型平台Bedrock上架了14家大模型厂商的200多款模型。2024年末亚马逊AWS还推出了自研的Nova系列模型。它不是最强的模型,但是Claude之外的后手方案。

微软、亚马逊、OpenAI、Anthropic,每一方都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寻找盟友不再是盟友时,该如何继续竞争的答案。

人工智能竞赛,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商业合作,而是一场围绕未来十年技术制高点的权力博弈。在这场竞赛中,没有永恒的同盟,只有永恒的资本和利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作者:吴俊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