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余承东为什么坚持要做旅行车?

半熟财经2025-09-18 10:45
要站上年销百万辆的台阶,鸿蒙智行必须改变SUV一条腿走路的现状。

2025年9月16日,鸿蒙智行与北汽蓝谷(600733.SH)发布了双方合作的第二款车型“享界S9T”。该车型是基于双方合作的第一款车享界S9开发的旅行款,官方指导价30.98万元至36.98万元,开启预定24小时,大定7500台,虽然和鸿蒙智行旗下的高端SUV车型相比不算突出,但已经远超基础款享界S9的销售表现。

旅行车,本质上是在三厢轿车的基础上,将车尾的“后备箱”部分向上延伸至与车顶齐平,从而形成一个与乘员舱连通、空间巨大且规整的储物区域。人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轿车的驾驶感受”+“SUV的巨大后备箱”的结合体。

该车型的立项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与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在发布会上表示,立项之前北汽方面倾向于瞄准问界M9和尊界之间的价格空白开发一款大型SUV,而余承东则力主选择旅行车,最终余承东说服了北汽,享界S9T得以顺利立项。

余承东为何坚持要做旅行车这样小众的产品类型,根据我们的观察,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1,鸿蒙智行需要跳出SUV舒适区;2,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非SUV车型越来越重要;3,新能源车时代,旅行车可以更好地扬长避短。

01 必须跳出SUV舒适区

产品线的丰富度和全面性,是一个汽车品牌或品牌联盟成熟的基础。华为的鸿蒙智行脚步飞快,但产品系列需要解决品类失衡挑战。

在SUV领域,鸿蒙智行已经构建了一个从20万元到50万元,密度极高的产品矩阵。问界M5、M7、M8、M9四款主力车型,覆盖了中型、中大型到大型SUV市场。智界R7、尚界H5也均为SUV。在SUV市场的各个主流价格段,鸿蒙智行均有布局。

相比之下,轿车产品线则显得单薄。即便算上享界S9T,鸿蒙智行生态里也仅有四款轿车,且价格分布非常分散,智界S7和享界S9及S9T覆盖20万-40万元,然后就是尊界这台百万豪车。2025年前八个月,鸿蒙智行的SUV车型累计销量超过27万辆,轿车则刚超过2万辆。

这种“一腿长,一腿短”的产品结构,原因一方面是路径依赖。鸿蒙智行模式的成功始于问界M5和M7,这两款SUV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后续合作车企建立了信心,也让团队在SUV的定义、研发和营销上积累了经验。沿着成功的路径继续推出M8、M9等车型,是风险最低、见效最快的扩张方式。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SUV品类的高速增长,也让车企普遍将资源向SUV倾斜。

但这种策略带来的挑战也开始逐步具象化——不仅容易造成各车型之间的内耗,另外缺乏轿车品类支撑,也很容易碰到销量天花板。

02 轿车是百万销量的必修课

市场中长期存在一种观点,认为SUV的崛起正在持续挤压轿车的生存空间,但从宏观数据来看,轿车的市场地位依然稳固。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分会)的数据,2019年至2025年1月—7月,SUV的市场份额从44.3%稳步攀升至49.2%,轿车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49.0%下降至46.1%。尽管SUV的确抢占了部分轿车的市场份额,但二者各占半壁江山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年销量百万辆规模的汽车品牌而言,在轿车市场缺乏拳头产品都是不可想象的。纵观国内外头部车企,真正的基石产品从来都是轿车。比亚迪的秦系列;吉利的帝豪、星瑞;大众的朗逸、速腾、帕萨特;丰田的卡罗拉、凯美瑞;宝马的3系;奔驰的C级,没有一款经典轿车产品,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

具体到中国自主品牌上,轿车品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比较2019年至2025年1月—7月自主品牌轿车和SUV的同比增速,除了2023年(SUV增速17.6%,轿车增速13.4%),自主品牌轿车的同比增速均显著高于SUV。这表明,轿车正在成为自主品牌寻求增长的新引擎。

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自主品牌轿车,如比亚迪的秦、汉,吉利的星瑞、星愿;小米SU7;小鹏MONA M03等,它们用销量证明了中国品牌在轿车领域同样具备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号召力。

鸿蒙智行不是一个汽车品牌,更准确说,是一个新技术周期下的生态品牌,要从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进化为一个体量巨大的汽车品牌联盟,就必须打造出足以成为标杆的轿车产品。

03 为什么是旅行车

选择旅行车作为突破口,是基于新能源车的特性做出的选择。在电动化时代,旅行车形态能够充分发挥纯电平台的结构优势,同时规避传统三厢轿车在电动化转型中遇到的难题。

首先,在外观设计层面,旅行车可以有效解决大型新能源轿车的车身比例失调问题。纯电平台为了实现座舱空间最大化,普遍采用“四轮四角”的设计,即车轮尽量布置在车身的四个角落,这导致车辆的前后悬(前轮到车头/后轮到车尾的距离)变得非常短。

这种特性在车身尺寸较小的车型上影响不大,可一旦车长接近或超过5米,就容易造成视觉上的不协调,车头和车尾短小、局促,而车身中段过长,整体比例失调。智界S7、享界S9乃至极氪007等车型,都不同程度地面临这一挑战。

行业内目前有两种主流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回归传统,即加长车头和车尾,模仿传统燃油车的经典车身比例,代表车型是特斯拉Model 3和小米SU7。这样做的好处是车身比例更符合大众审美,还能提供一个容积可观的前备箱。但代价是牺牲了纯电平台的内部空间优势,相当于用电车的结构,做油车的空间。

第二种方案是通过改变车顶和车尾造型来重塑整车比例。猎装旅行车、溜背式(Hatchback)设计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将车顶线条向后延伸,与尾部融为一体,旅行车从视觉上拉长了车身,有效避免了短后悬带来的比例失衡。

极氪001、007GT、新款小鹏P7的销量,证明了市场对这种设计方案的接纳。在消费者对汽车“颜值”要求日益严苛的今天,一个存在明显外形短板的车型,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其次,在用户体验层面,旅行车能够融合轿车与SUV的核心优势,成为一个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旅行车拥有比SUV更优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由于车身高度更低、迎风面积更小,其风阻系数拥有先天优势,对于新能源车这就意味着更低的能耗和更长的续航里程。

另外,旅行车继承了轿车的低重心,而纯电平台布置在底盘的大电池进一步降低了车辆重心,对冲了车尾升高的影响,其操控表现甚至能优于同级轿车。同时还提供了远超三厢轿车的储物空间,具备与SUV相当的装载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空气悬架等技术的加持下,旅行车的短板得到有效弥补。空气悬架可以实现底盘高度的调节,使现在的旅行车在通过性上可以媲美SUV,满足用户偶尔跑烂路,如沙地、草地、石子路的需求。

所以新能源车时代,旅行车成为最有可能实现无短板车型的特殊品类。

余承东坚持要做旅行车,既非“任性”之举,也非“跟风”而行,而是面对鸿蒙智行SUV产品线过度拥挤的一次突围,在智界S7、享界S9两次开发三厢轿车受挫之后,旅行车已经是进入轿车市场为数不多的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AI湃”,作者:尹路,编辑:谢丽容,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