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现在的品牌,开始PK起「消费张力」了

潮生TIDE2025-08-08 18:18
巨量引擎用心智帮品牌拉满「张力」。

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时越来越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了。

商品多到爆炸,卖点五花八门,一度让年轻人陷入了信息过载的决策迷雾里。

品牌之间的角逐,也变成了“消费张力”之间的PK,“消费张力”是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暗流涌动,也是消费心智的外在表现

为了探究当代人的消费张力,潮生TIDE联合巨量引擎,基于巨量引擎的品牌心智度量指标体系共同分析了抖音用户在美妆、食饮、汽车等8大领域的TOP心智词,总结出了年轻人的7大消费趋势。

我们发现,该省省、该花花的当代人,在消费这件事上的追求远不止于性价比和质价比,而是呈现了一种阶梯式的进化——从基础的颜值追求、体验沉浸,到进一步的成分解构、技术信仰,再到更深入的社交归属、情绪共振,商品的价值密度逐渐增加,当代人的消费张力也在一步步拉满。

这一次,我们将从产品对年轻人的外在吸引到内在共鸣着手,从心智词出发,逐一展示并分析年轻人的7级消费张力。

心动这回事,脸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生产力。而在消费这件事上,“颜值即正义”也永不过时。

对于年轻人来说,把美丽的东西搬回家,既能给自己寡淡的日子调调色,也能给疲惫的心灵喂上一口甜。无论是独特的设计,高级的质感,还是有格调的包装,总有一批年轻人,心甘情愿地为这份颜值心动买单。

肉眼可见的,各行各业里,都有“美东西”因为颜值出圈了。

在巨量引擎今年的TOP心智词中,我们就发现年轻人在购买服饰时,愈发关注服装的时尚风格。走在潮流前沿的他们,时刻关注着“欧若风、多巴胺、美拉德、雅丹风、薄荷曼波、新中式”这些穿搭新风向,毕竟穿搭可不光是情绪的表露,更是他们审美的证明。

在汽车的选择上,颜值也成为了硬指标。“轮毂、全景天窗、大灯、车门”成为核心心智词,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年轻人都要认真挑选。可见,车已经不单单是一辆代步工具,更是一张移动的个性名片与审美凭证。最显眼的,还数剁椒鱼头车,凭借着娇小的体型和多巴胺的配色,成功跻身为县城贵妇的最新时尚单品。

颜值,是当代人消费的第一道门槛。而对于品牌来说,想要俘获这届颜控,只有紧跟爱美的心智,将“颜值力”修炼到极致,或许就能吃到“颜值红利”。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淡淡的,社交淡淡的,情绪淡淡的,就连消费这件事,也“淡淡的”。

他们开始在消费中追求一种“不费力的轻盈感”。

在美妆圈,“妆越淡人越美”已经成为一种新共识。根据今年的抖音心智词趋势,我们发现年轻人开始愈发追求自然、清透的“妈生好皮”以及舒服、清爽的肤感体验,在搜索高频词中,“清凉、服帖、不假白、清透、水润”等使用感受都榜上有名。

在时尚界,年轻人将舒适延展到全身。他们追求“穿了和没穿一样”的穿着体验,有人抛弃了钢圈和高跟,开始宠幸无痕的云朵内衣和软底软面的赤足鞋,有人爱上了轻若无物的柔软面料,把主打第二层肌肤的贴身瑜伽裤,捧成了最新的时尚单品。

在食饮业,年轻人也开始追求一种无负罪感的愉悦。低糖低卡、零脂零糖等健康饮食成为他们的“食用理念”,“无糖汽水+低脂乳酪+轻食餐盒”等营养搭配也成了最新的打工人午餐三件套……

在他们看来,产品应该服务于人,而非成为负担或焦点,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种近乎“隐形”的舒适感。品牌也应该深谙“裸门”心智,让产品实现身体的无压感、视觉的低侵扰和情绪的no push,才能成功扣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门。

读书时,年轻人对课本里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名词避之不及,但消费时,他们却对各种化学成分钻研得起劲。

甚至那些看不懂的化学名词,已经成为一部分年轻人消费词典里的必背词汇。

在今年的抖音心智词中,我们发现,当代人的搜索框中经常出现“胶原、烟氨酸、氨基酸、B5”等美妆成分词,无论是追求抗老、美白,还是改善皮肤屏障,年轻人有着“成分即功效”的评判标准,在他们心里,清晰可见的成分加持,就能使功效作用加倍。

在母婴产品上,当代消费者也愈发关注成分安全性,“益生菌、dha、乳铁蛋白、科学、配方”成热门搜索词,母婴产品的成分代表着安心指数,深入了解才能吃的安心,用的放心。

甚至是日化产品,“烟酰胺、益生菌、精油”也成为热门成分,年轻人会化身“成分判官”,主动搜索检测报告,将透明成分视作自己品质生活的入场券。

消费者的无条件信任来源于品牌无遮掩的坦诚。而对于品牌来说,敢于和成分较真儿,亮出检测报告这份底牌,背后是经得起推敲的产品实力与无惧审视的产品底气。当品牌用 “被看见的勇气” 回应这份消费心智,才能和年轻人签下一份稳固的信任契约。

这届年轻人,骨子里就刻着“慕强”基因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追逐强者,消费时也要化身成技术信徒,当产品放出了一些黑科技大招,便想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为在技术浪潮中抢占先机,感受掌控未来的快感。

在汽车领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了性能崇拜,BBA的光环已经得不到他们的绝对忠诚,而是更愿意在买车前做一番“技术背调”。根据巨量引擎TOP心智词,买车前年轻人最常搜索、评论与互动的内容,是车的“发动机、插混、百公里加速、两驱、零百加速”,提前了解车的产品配置和参数性能,或许就能在开车时兼具肾上腺素和安全保护。

买手机时,科技迷更是当仁不让。最直观的,三折叠手机一经面世就杀疯了。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开放预订仅三天,就有超过400万的年轻人进行预约。他们要的不光是技术迭代,更是体验的彻底颠覆。

至于家电领域,当代人的需求更是简单直给,“智能、技术、科技、神机”都是他们的高频心智词,冰箱要懂得食材管理,扫地机要学会自动清理,照明灯要自适应昼夜规律,从之前追求“十年不坏”的耐用度,到现在追求 “万物皆可AI操控” 的智能感,年轻人的生活效率也显著提升。

科技改变生活,动用科技的产品也丰富了当代人的生活。当消费者愈发愿意拥抱技术,迷恋“技术力”带来的爽感,品牌当然要以“硬核创新“回应消费心智,用每一次的技术升级回应消费者的好奇心与掌控欲。

消费时,爱玩的年轻人也要搞点乐子出来。

对于他们来说,消费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买卖行为,而是一场“好奇心实验”,凡是刷到戳中自己趣味神经的新玩意儿,哪怕只是为了追个热点,拍条视频,或是单纯带回家当个氛围组,他们都要“体验性购入”。

这股“体验性购入”的风,吹到了各个领域。

在手机圈,影像功能的接连上新,拉低了专业摄影的门槛,人人都想成为摄影师,年轻人开始关注手机的“拍照、视频、相机、镜头”等话题,自行检索、自发测评,就算不买回家,也要在逛街时去各大手机门店体验一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张自己的摄影作品。

在食饮方面,年轻人也乐于品尝各种新型食品。从酱香味的拿铁,到香菜味的泡面,再到油泼辣子冰淇凌,看似脑洞大开的黑暗料理,年轻人却秉持着 “存在即合理” 的信条,主打一个“不在乎好不好吃,只在意吃没吃到”。

当代消费者不再只关注性价比,而是燃起了一波“我先试为敬”的冲动。当然,这绝不是他们的盲目跟风,而是兴趣驱动下的选择性尝试。

当有趣成为当代人消费的第一生产力,那些深谙其心智的品牌产品,才能俘获更多年轻人的心,完成从好奇心到消费力的完美闭环。

年轻人消费的逻辑,越来越像在组局,上班要有“办公室搭子”,下班要有“躺平搭子”,周末更要有“出逃搭子”。

不同的生活切片里,都要有专属的“消费好搭子”。

在服饰上,年轻人会在场景驱动下激情消费。“保暖、防晒、越野、极端户外”这些高频心智词背后,是年轻人对场景化着装的仪式感追求。走在潮流前沿的他们,衣柜里永远要有套服装能精准匹配自己的生活剧本。

在食饮上,当代人也有着不同的场景搭配需求。既能解馋,又能全程无尿点的泡面、鸭脖、瓜子,是他们追剧的放纵好伴侣,低油、低盐、低脂的牛肉、玉米、魔芋爽,成为他们健身过程中的健康好伙伴,巧克力、能量棒、QQ糖,也成为他们上班时拉满多巴胺的回血好搭子。

母婴界的消费更是将场景精细到极致。他们不满足于给婴儿提供基本需求,而是绘制了一幅无微不至的呵护地图——从基本的营养补给,到无菌的安全防护,再到细致入微的肌肤呵护,将自己小时候没享受过的“精细化养育”,全都投射到婴儿身上。

通过消费,当代人为每个生活碎片寻觅懂场景、懂自己的“默契搭子”。而对于品牌来说,只有深入了解都市人的消费场景,让产品精准嵌入他们生活的每一帧,才能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搭子”。

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不仅要有物质上的“止渴”,更要有心灵上的“止痛”。

这可不是矫情,而是高压生活下,年轻人试图用消费建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买一个Jellycat软萌毛绒玩偶,不光是为了看着它可爱的模样,更是为了心情低落时可以摸摸它云朵般柔软的毛,给自己一种安全感和情感寄托。小小的玩偶,便成了成人世界里被允许依赖的存在。

精心选择的各种香调和质感的个人护理产品,或清新,或奶香,或助眠,或高级,也不单单是为了净化空间,更是要给疲惫的心来一场私人的情绪SPA。

还有年轻人对家电的要求,也变成了轻松、方便、快速、快乐、躺平。他们不再满足于冰冷的“功能达标”,而是追求家电的使用体验,以及每次使用所带来的“悦己感”。那些曾经被视为锦上添花的家电“非必备项”,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了自己的“情绪刚需”买单。

在点击支付的那一刻,购买的已不再是冰冷的产品,而是一种情感的投射与自我的取悦。

而品牌想要赢得年轻人的心,当然不能只追求功能满足,而是要成为能够精准戳中年轻人内心的情感需求,并用产品提供深度情绪共鸣。

***

消费张力,暴露着年轻人消费的底层逻辑。

肉眼可见的,消费,被玩成了一种高端局。

无论是美妆、食饮、汽车、服饰,还是手机、母婴、日化、家电,都存在着同一套消费评判:在品牌知名度与性价比之外,他们开始在乎颜值能否高级,体验是否丝滑,场景能否精准适配,情绪价值是否给的够格。

年轻人的消费张力逐渐拉满,产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加。可见,他们不是捂紧了钱包,而是攥紧了消费的选择权——用有限的预算追求着更高的消费体验,主打一个“我的钱包我做主”。

现如今,年轻人的消费阈值拉的越来越高,品牌也迎来了新的考验,如何把 “年轻人想要的” 变成 “非你不可的”?

这既要求品牌对于年轻人的消费心智有着深入的洞察,敏锐捕捉瞬息万变的潮流风向以及差异化的情感需求,又要求品牌树立和年轻人需求相契合的品牌形象。

品牌独自闷头摸索已经过时,这一次,巨量引擎给出了品牌心智营销的新解法。

心智是消费者真实的偏好投射,也是驱动消费者选择的核心关键。依托抖音用户的“所说”“所做”与“所选”,巨量引擎为品牌提供了实现破局的双重引擎——既形成了一套为品牌提供心智洞察和能力度量的品牌心智度量指标体系,也形成了一套为品牌提供优化策略的心智营销解决方案,一站式帮助品牌完成心智建设。

心智的本质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与某种认知的集合。依托抖音庞大的用户数据,巨量引擎通过AI大模型能力掌握最新趋势。从平台用户搜索、评论、原创内容中提取关键词,结合用户的浅层互动与深层创作行为,生成可量化的心智联想量、行业份额等指标。

作为6亿用户的生活场与消费场,抖音不仅是年轻人记录日常的舞台,更是他们种草测评、表达消费主张的场域。海量的真实互动与客观评价,使其成为捕捉消费偏好的黄金雷达,从Chiikawa到LABUBU,从美拉德到欧若风,围绕着年轻人的各种趋势,在这里萌芽、裂变。

巨量引擎心智度量的价值,在于让这一过程具备可验证性,能够识别出被反复提及的表述,明确其与搜索、转化之间的关联,还能追踪其在行业中的独特性。品牌心智也因此首次得以实现更具科学性的运营。

正是基于品牌心智的建设,巨量引擎才能帮助品牌造风,挖掘消费新趋势,引领消费新需求,也能帮助品牌乘风,通过精准触达与内容共振,放大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最终让品牌赢得抖音用户的心智选票,在消费战场里拿下关键一局。

在碎片化时代,占领眼球不如占领心智。当品牌的心智脉搏与年轻人的消费心跳同频共振,或许才能携手打开未来消费的大门。

撰文|杨小彤、杨柳

图片|pixabay

设计|曲枚、面条

你觉得年轻人的消费趋势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