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再谈组织进化:每个部门都要使用AI
文|陈曦
今年初,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内部做了一次复盘,他指出,所有部门都要拥抱AI。
去年11月新车P7+上市时,小鹏首次提出了“AI汽车”概念。但有员工表示,何小鹏对AI的关注不限于汽车产品、辅助驾驶大模型等,他还研究,内部30多个一级中心部门哪些部门拥抱了AI,员工通过AI学习了多少知识。
“AI 能让一个更大、更强的企业在群体效率、群体复利上变得更强大。”何小鹏近日在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谈及组织能力时强调了AI的作用。他希望,在全球2万多员工的治理中,发挥出AI的价值。
当下,中国汽车竞争白热化。小米YU7上市一小时获得28.9万大定,高强度爆单、品牌巨浪席卷,中国车企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快速奔跑,才能赢下更多生机。
而过去两年经历了产品配置争议、组织变革、逐渐走出阴霾后,小鹏汽车掌门人已经意识到:新势力成长的十年中,过往依靠单一爆品和局部优势打法获得的胜利,无法持久。更多爆品、更强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来源于不断进化的组织管理。他认为,把“科技—群体—复利效应”做好,企业更容易成功。
何小鹏此前多次公开表示,AI汽车时代已经到来。小鹏不仅做AI汽车,还要做AI与飞行汽车、机器人等出行产品的融合。
激进的战略不仅需要定力,更需要体系。在燃油车时代,丰田汽车对零件库存进行极致管理、按需生产以此降低成本,“TPS 精益生产”成为全球车企生存的范本。
但在AI时代,车企应该如何打造专属AI汽车的生存体系?这是何小鹏今年重要的课题,或许也是车企们的共同挑战。
打出逆风局,小鹏生存哲学已经变化
7月4日,小鹏汽车首款算力超2000Tops的新车G7上市。发布前夕,小鹏副总裁陈永海在微博平台放言:搭载800V高压平台、700公里以上续航、2000多TOPS算力、标配CDC及优质AR-HUD等核心配置的G7,价格低于20万元“绝无可能”。
但最终发布时,小鹏新增了一个602公里续航的车型版本,价格下探至19.58万元。
毕竟,在小米YU7现象级爆款、特斯拉Model Y常青树面前,车企的纯电SUV新车,突围难度大大升级。而G7凭借超大算力等配置+价格下探策略,上市9分钟,G7获得了过万大定。
这是小鹏“小胜”的延续。去年末以来,小鹏逐渐打出了“逆风盘”:MONA M03连续多月销量破1.5万辆,P7+、新款G6/G9、全新G7等,为小鹏今年上半年贡献了超19万销量——这超出了2024全年总销量。
今年年内,小鹏还将发布新款P7等车型,布局落子向成熟车企靠拢。
何小鹏也在近期G7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总结,从2022年底到2025年四季度前,三年时间里小鹏是涅槃式、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其中包括从长城引入“铁娘子”王凤英,何小鹏亲自管供应链,裁撤10个高管;重新梳理产品定位,价格带从20万-50万扩展到10万-50万;走向海外,向大众汽车输出电子电气架构层面核心技术。
“过去调整了组织、战略、规划、经营、供应链,基本上你能够想到一个企业要做的事情,我们都做了很多调整。”
产品矩阵成熟,是小鹏生存哲学的显性变化,但更细水长流的变化,隐匿在庞大的两万人组织管理中。
为了让组织更加高效,何小鹏从2023年开始要求团队提高横、纵向效率,必要时还亲自拆部门墙、建横向流程。
他在内部提倡,呼吁员工开会不要做 PPT,全⽤云⽂档来解决。“因为我们越是做到⾼层,就越要意识到:绝⼤多数⼈的⼯作其实就是在准备⽂档、开会、写会议纪要、准备下⼀个⽂档、准备下⼀个会议。”
一开始是提倡,后来变成何小鹏“逼”着高管,强制要求复盘多少员工⽣成了云⽂档、阅读、批注。从内部统计的2024年数据来看,非必要线下会议减少了30%,⼤量邮件、聊天和会议转为使用云⽂档协作办公。
文档办公的好处还在于,团队的协作被有效的留痕并沉淀下来,成为经验。现在,小鹏每天有72%员工在用飞书云文档协作工作。
另一个特别的组织提效手段,是缩短会议时长。2024年,何小鹏将“缩短会议时长”设为关键OKR,“尽量开短会、聊干货,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今年二季度,小鹏小于8人和小于1小时的短会占比达到81.2%,一季度是74%。
何小鹏还鼓励内部用AI记录会议要点。2024年,小鹏全年用AI生成了16万份飞书会议纪要。今年上半年,小鹏用AI生成了超63万份飞书纪要,每天生成的AI会议纪要次数近3500份。
小鹏发现,AI会议纪要结合云⽂档,能让公司多语⾔员⼯之间实现快速沟通协作。目前,小鹏汽车在全球有2万多员工,海外员工大约1000多人,来⾃40多个国家。何小鹏还认为,最终能活下去的汽⻋公司,⼀定有⼗万⼈以上规模,如何从单体效率,变成⼤团队效率非常重要。
从依赖智驾长板“火车头”,到试图全方位补齐短板。过去两年里,小鹏在为企业经营利润的扭转而努力。今年一季度,小鹏营收158亿元,亏损持续缩小至6.6亿元,内部对四季度盈利持乐观预期。
何小鹏表示,今年四季度小鹏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从最新的策略来看,小鹏试图借助AI,让造车步伐更轻盈和迅速。
用AI,造AI汽车
今年开始,何小鹏明显加大了AI与汽车的融合步伐。何小鹏认为,AI 在物理世界有巨⼤潜力,真正的机器⼈⼀定是AI能⼒远⼤过机器本体能力。
今年4月14日,小鹏正式对外宣布了已经自研大半年的云端大模型路线。与年初爆火的DeepSeek的训练思路类似,小鹏希望类似于先在云端训练出一个超大规模的基座模型,然后通过知识蒸馏小模型的方式,将模型驾驶能力保留到车端。
“这能够突破车端稀少AI算力带来的模型上限。”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此前对36氪汽车表示。
为了开发基座模型,小鹏还打造了一个万卡规模的AI算力集群,一年在AI上投入超40亿元。同时,为了突破车端算力上限,小鹏历时5年时间、专门为AI大模型定制的图灵AI芯片也于近期量产上车。
而搭载3颗图灵芯片的新车G7 Ultra,成为小鹏首款算力达L3级的AI汽车。在G7上,小鹏正尝试落地VLA-OL模型(视觉-语言-动作+自主强化学习),官方称智驾能力上限比行业MAX车型提高10+倍。
AI的渗透远不止于汽车产品。小鹏还试图将AI更深入地渗透到一款汽车生产的各个业务环节,从研发,到生产、管理、运维。何小鹏表示:“内部接近 200 个业务方面都使⽤了AI。”
据何小鹏近日在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介绍,当下公司内部,有25%的代码由AI编写;AI还能为底盘和动力研发赋能;在数字工厂,AI视觉能自动识别产品冲压、焊接、喷涂和组装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在数字营销层面,AI也被用到了营销海报生成等等。
AI不仅是小鹏的一号位工程,而且也正在深入组织管理的毛细血管。
小鹏还和飞书共建了AI服务台,用于门店的销售、售后和服务管理。目前,在小鹏全国 690 家门店,门店员工都可以跟AI对话,自动检索相关知识库、生成参考话术,人工⼯单⽐例从15%降低到了 8%。
有飞书员工告诉36氪,小鹏的AI服务台包含了财务、人力、行政及汽车供应链、质量等相关知识。在车企新车软硬件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背景下,通过AI问答与背后的知识空间,能大幅降低新车与功能迭代时店端的人力培训成本。
但大型企业的日常运作,很难只通过单一的AI对话系统解决全部问题。正如年初通用AI agent产品Minus的爆火,并非因为技术路径的先锋,而是试图解决一个困境——让AI agent变成真正好用的产品。
小鹏内部的数字员工IRON也是类似AI agent——集成了44个服务台、飞书知识问答API及小鹏内部 AI 能力,并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了“飞书项目”敏捷管理,不仅能审核报销单,还能筛选简历。今年上半年,IRON在小鹏的渗透率已经接近70%。“当⼀个企业真正认同群体效率、群体复利之后,它就会发⽣巨⼤的变化。”何小鹏说。
飞书对于AI的应用有过一个比方:“企业引入的 AI 就像刚入职的应届生,理论功底强,实践经验却几乎为零。如果没有打通企业内积累的行业知识、CRM 里的客户线索、MES 系统的生产数据,再先进的 AI 模型也只能永远停留在 入职第一天的状态。”
比体系化更难的是,AI时代的组织
从2023年至今,几乎全球所有公司都无法再忽视AI。
从Open AI、到谷歌、Meta等全球互联网巨头、再到DeepSeek等机构,AI技术的交锋与迭代做到了日新月异。然而对于大部分企业、大部分团队而言,比技术角逐更迫切的是AI的落地应用。
汽车行业也是如此。AI时代,车企的战略、产品、技术路径切换可能随时切换,传统燃油车时代动辄4-5年的车型开发周期已经被压缩到18个月,辅助驾驶技术的软件迭代也进化到以周为单位。
车企的生存博弈,要求组织协作更高效、信息流转更迅速,更重要的是,在不断迭代中积累的经验与资源,需要被更好地沉淀与利用。
在决定全面拥抱AI后,何小鹏已经不只把AI作为一种生产力,而是视为一种先进组织的内生力。“使用AI的初衷,不是为了替代人,而是为了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何小鹏在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表示。
这种认知也正渗透到行业。
汽车同行中,除小鹏之外,其他新势力、老牌车企也在寻找更高效的管理方式,AI不仅“管人管事”,还深入车企产品的供应链、补能、研发、经销商管理全链条。
理想汽车是典型样本。2021年基于飞书搭建供应链管理工具后,理想将分散的物料信息与数据聚合至多维表格,不用人工汇总,就能实时看到零件在途/库存情况。CEO李想还称飞书是“超级感知工具”。
类似通过高效信息整合来提升组织效率的案例,也发生在蔚来上。去年,蔚来推出第二品牌乐道时,为保证首款车的换电体验,蔚来需要在6个月以内完成1000座换电站的改造。
而这一巨大的任务只能依赖300人的团队、如果蔚来单独开发业务系统,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甚至更久。最终,蔚来基于内部的选址系统、火山引擎datawind看板功能,结合飞书多维表格,仅用一周时间就搭建出了项目管理系统,覆盖计划设定、人员排期、改造物料与电池物流管理,到现场改造、运营验收全流程。
“车企可以用多维表格像搭乐高一样,让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能迅速数字化。”飞书员工跟36氪比喻。多维表格并非单纯的文档与表格,而更像一个灵活、图表可视化、具备超强协作性的数据库,能容纳1000人同时协作,单表容纳数据1000万行。
蔚小理探索更新的企业管理方法后,更多车企加入了行列。岚图汽车在电驱研发中,将飞书作为关键工具,协作拉通研发、生产、整车质量、市场多个部门,最终单个任务完成时间缩短60%,每个项目节省费用约百万元。阿维塔也将飞书作为企业协同底座,用多维表格精细化管理门店、经销商,并利用飞书AI搭建专业领域知识问答、智能营销和办公助手。截至2025年6月,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前 30 的品牌中有 6 成使用飞书。
近日,飞书还宣布,多维表格正在被更多企业使用,月活量将突破1000万大关。飞书还发布并升级了知识问答、AI会议、飞书Aily、飞书妙搭等多款AI产品。飞书称知识问答为帮助企业理解公司全貌的“豆包”。
当下智能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角逐见顶、智能化体验趋同,汽车AI时代来临,车企的生存博弈重点可能不再只是硬件堆料或单一技术,更强的护城河来自企业对于市场变幻的学习速度与组织调整能力。
而企业的整体进化,无疑需要能与时代同频的工具,这决定了企业能否跟上 AI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