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中国瞄准EV电池安全标准的全球主导权

日经中文网2025-07-03 12:23
中国升级EV电池安全标准:异常2小时不爆炸,大厂达标,中小企业承压。

比亚迪在公司庆典上展示的刀片电池(2024年11月,广东省深圳市)

中国将修改EV电池安全标准,新标准比现在更加严格。设想电芯出现异常后,热量向其他电芯扩散的状况,要求异常发生后2小时内不爆炸不起火。如果中国的新标准被评估为世界上较高的标准,将有利于中国厂商的海外业务……

中国的纯电动汽车(EV)相关企业正在加紧应对政府将于明年7月修改的EV电池安全标准。新标准要求电池出现异常后在一定时间内不爆炸不起火,其特点是比目前更加严格。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以及比亚迪(BYD)等巨头已完成应对措施,但中小企业则有可能被淘汰。

此次是5年来首次修改标准。中国之所以修改为比现在更加严格的标准,还含有掌握这一领域全球主导权的意图。

中国公布的新标准设想了电池的最小构成单位“电芯(Cell)”出现异常后,热量向其他电芯扩散的“热扩散”状况。要求在中国国内开展业务的电池及汽车厂商确保异常发生后2小时内不爆炸不起火。现行标准仅要求在热扩散后发生爆炸等危险的5分钟前发出警报。

企业需要进行新的测试,证明产品是否符合标准。中国政府在测试方法中不仅保留了以前的外部加热和针刺测试,还增加了从内部加热来引发热扩散的内容。这些测试都比现行标准更加严苛。

电池巨头已迅速采取行动。宁德时代面向EV的三元锂电池 “麒麟电池”等产品已达到新标准。该公司的一位高管认为对于行业来说,新标准将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安全技术的发展。

比亚迪也于5月下旬表示,价格比三元锂电池便宜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刀片电池”已达到新标准。

从汽车厂商的情况来看,除新兴企业小鹏汽车及理想汽车外,日产汽车通过当地合资品牌东风日产推出的轿车“N7”也符合新标准。东风日产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标准在设想范围内,(车辆及电池系统的)设计并未进行变更”。

EV相关的火灾事故频发。特别是在韩国,2024年8月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一款EV发生起火,引发大规模火灾。该公司透露,这款EV搭载的是中国孚能科技(Farasis Energy)生产的电池。

韩国调查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EV电池搭载量的全球份额(2025年1~4月,不包括EV比率高的中国)中,宁德时代等中国前3大公司共占38.7%。与占39.7%的韩国企业势均力敌。如果这种火灾持续发生,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任,从而导致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

中国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中国,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等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比例占到乘用车总销量的5成。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的高级主任研究员汤进表示,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需要向那些对安全性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进行宣传。这是制定新标准的背景之一。

对中国政府而言,还有一个目标是掌握全球的主导权。

在联合国旗下的“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上,围绕EV的安全性正在讨论制定全球技术标准。此次会议除了日本和欧美外,中国也是成员。

如果中国实行采用新测试方法的标准,在讨论中“有望提供与热扩散相关的客观测试数据”(日资汽车厂商)。基于测试数据,如果中国的新标准被评估为世界上较高的标准,将有利于中国EV和电池制造商的海外业务。

此外,中日韩企业在被视为新一代EV电池的全固态电池的开发上也存在竞争。预计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开始搭载到EV上,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显示出希望掌握锂电池主导权,并在此期间巩固海外基础的意图。

另一方面,实施严格的标准也伴随着痛苦。广东省深圳市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预计,中小型电池企业生产符合此次标准的电池需超过5亿元人民币费用。由于无法承担这种成本,预计到2027年中国国内电池工厂的产能将减少3成。

2022年以后,中国已批准近20家车载电池生产企业。此次制定新标准,可能会成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而增加的车载电池企业走向淘汰的契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田边静 ,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