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AI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前言: 距离下一个“iPhone时刻”还有多远
“iPhone时刻” 用来描述那些标志性、划时代的时刻——当某个技术产品或创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格局,并且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
而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个“iPhone时刻”何时出现?
AI眼镜不仅是科技的产物,更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无形中打破人与世界之间的界限的媒介。无论是增强现实带来的全新体验,还是人工智能所赋予的智慧,它们都在这副眼镜里找到了完美的容身之地。
我们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它将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融入我们生活的伙伴,成为我们与世界、与他人、与自我之间沟通的桥梁。
但这一切,还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是几年的努力,还是更长时间的沉淀?也许今天的技术还在试探,设计还在蜕变,市场还在观察。
但AI眼镜,或许正悄然走在这条路上,等待着那个“iPhone时刻”的到来,等待着未来的一道曙光,帮助我们“看清”整个世界。
中国AI眼镜行业概况介绍
AI眼镜定义及分类概览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眼镜产品,功能性及实用性日趋完善
AI眼镜是一种创新型可穿戴设备,其在传统眼镜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智能技术,并将音频、摄像等功能集成于一体而成。对于AI眼镜而言,人工智能属性是其最核心的属性。在此基础上,根据集成的技术或硬件类型又可以细分为五大类型,每种类型的适用场景、适用人群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共同点在于AI眼镜为用户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或是体验的改善。
AI眼镜分类介绍
AI音频眼镜
AI拍摄眼镜
AI显示眼镜(AI+AR)
中国AI眼镜产业现状分析
2028年AI眼镜全球出货规模将触达两千万量级
智能眼镜作为XR技术的重要衍生品类,在AI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3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了AI智能眼镜Ray-Ban Meta,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200万台,掀起了智能眼镜市场的新热潮。随着Ray-Ban Meta的成功,AI智能硬件的热潮与一体式AR眼镜在技术上的突破共同推动了智能眼镜品类的发展。2024年下半年起,国内智能眼镜市场迅速起量,各品牌纷纷加入AI眼镜赛道。2025年AI中国AI眼镜市场爆发增长,艾瑞推测预计到2028年AI眼镜的全球出货量规模将触达两千万量级。
中国AI眼镜产业链图谱
中国AI眼镜典型厂商梳理
AI眼镜市场厂商梳理
各大厂商纷纷入局,加速“AI大模型与AR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轻量化、多元化场景的AI眼镜产品市场扩容
典型厂商:雷鸟创新(RayNeo)
专注消费级AI+AR眼镜“技术自研+生态整合+消费级普及”,具备核心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能力
典型厂商:李未可(Lawaken)
专注AI+眼镜赛道,以“Let AI awaken”为核心理念,致力打造“中国首款AI+AR科技潮牌”眼镜产品
典型厂商:Rokid
专注人机交互技术,发力AI+AR眼镜,通过自研操作系统来构建“硬件+软件+生态”一体化平台
典型厂商:星纪魅族(DreamSmart)
跨界融合基因,明确“AI手机与智能眼镜”为两大核心赛道,围绕三大业务线构建多终端全场景生态
中国AI眼镜的消费者洞察
用户对智能眼镜认知渠道多元、大品牌更易被认知
用户对AI眼镜的认知渠道较为多元,目前对VR眼镜的认知度更高,且跨界大品牌更易获取认知优势
艾瑞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对AI眼镜的认知呈现出三大特征:从用户信息获取上,社交媒体传播能力显著,66.9%的用户通过社媒获取产品信息,超出科技评测22个百分点,而线下体验渠道与实体店推广合计渗透不足七成,存在体验落差;品类认知上,VR智能眼镜概念较早有一定的先发声量优势,有79.4%的用户对VR眼镜有较深认知,而AR、AI眼镜的品类宣传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品牌认知上,华为、小米、谷歌合计占据过半认知份额,跨界大品牌相比密集的垂类专业厂商在认知度获取上更具品牌优势。
智能眼镜购买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AI眼镜赛道
智能眼镜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对AI功能智能眼镜接受度显著较高,且愿意在该类产品上消费
艾瑞调研显示,近61%的受访者已购买或计划购买智能眼镜,这说明智能眼镜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从细分品类购买情况来看,AI功能眼镜整体购买意愿接近四成,而对VR智能眼镜和无AI功能的AR眼镜的购买兴趣度明显低于AI眼镜产品。同时,从价格认知来看,2000-3000元价位段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结合消费者个人月收入中位数在9000-12000元左右,消费者对于智能眼镜的价格接受度较高。
购买客对AI眼镜购买兴趣度高,偏好中等价位产品
在AI智能眼镜购买上,用户呈现出高兴趣,以中价位段为主,能够接受略超出预算的产品价格
艾瑞调研结果显示,超五成已购用户拥有至少1副AI智能眼镜,超四成的已购用户拥有2-3副AI智能眼镜,可见用户对AI眼镜的消费表现出较高的尝试意愿,愿意持续投资升级设备。而2000-4000元的价位段是他们当下实际消费时的主要区间,可以看到用户普遍认可AI智能眼镜的价格定位,在超出预算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接受略高一些的差价。从购买渠道看,尽管电商平台是主要下单渠道,但社交电商与线下体验渠道占据重要位置,可见用户体验和社交推荐对其购买决策的影响,以及线上线下融合零售的发展趋势。
购买客购买AI眼镜时核心关注功能生态
功能需求是主要消费者决策的关键,舒适的体验、多模态沟通、自然交互是用户购买AI眼镜时关注的方向
艾瑞调研结果显示,在已购买的用户购买决策链路中,功能以51.2%的绝对优势占比成为首要考量,也体现了消费者对可穿戴智能终端的核心期待,外观设计次之(占比36.8%),而设备生态配件齐全、售后服务构成完成消费闭环,也是不可忽视的用户决策驱动因素。从用户购买时的关注点来看,功能支持上用户更多关注音频播放与通话、摄影摄像、AI交互、导航与位置等功能;外观设计上用户更多关注与体验相关的设计,包括交互组件的位置、佩戴与普通眼镜的相似性、镜片显示效果、材质与重量等指标;组件配置上用户更多关注AI交互功能组件、传感器、镜片等组件。由此可见,体验轻量化与舒适性、多模态沟通、自然交互使用户重点关注方向。
兴趣客对AI眼镜有一定认知,但也存在购买顾虑
兴趣客对AI眼镜有一定认知,但价格、功能效果、隐私安全方面存疑,便捷、多元功能集成化需求显现
艾瑞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兴趣客对产品有所了解,11.3%的兴趣客表示持续关注,仅6.1%几乎不了解,说明前期市场宣传有一定成效,已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起初步认知基础 。从消费者反馈来看,产品价格过高、软硬件效果有待提升以及数据隐私安全成为前三大的产品顾虑;外观设计上,重量(53.8%)、镜片显示效果(45.7%)、外观风格(42.4%)以及与普通眼镜的相似度(41.6%)是兴趣客看重的设计因素,消费者希望AI眼镜在贴合普通眼镜佩戴体验的同时具备较好的显示效果;AI 交互功能(44.7%)、 实时翻译功能(43.5%)、摄影摄像功能(42.5%)是兴趣客最关注的功能,便捷性、多元功能的集成是用户对一体化需求的体现。
兴趣客易被产品迭代、性价比和促销优惠吸引转化
价格优势和技术卖点或将驱动购买,而生态兼容且融入多元生活场景则被兴趣客重点关注
艾瑞调研结果显示,超半数兴趣客易受产品迭代(55.1%)、产品性价比(53.7%)、促销优惠(53.7%)吸引,可见价格优势、技术卖点是关键购买驱动力。口碑推荐(45.8%)、体验活动(37.5%)有助于打消消费者对于产品实际效果以及隐私安全等的顾虑,同样成为促发消费者购买的抓手。产品迭代关注上,兴趣客关注技术卖点和更丰富的功能的同时更期待产品能融入多元生活场景;优惠活动偏好上,官方支持和平台专属优惠对兴趣客有较大吸引力,其中政府补贴(以旧换新、国补)最受青睐,占比43.0% ,平台活动(1元预售、会员专项等)次之,达23.9%。
购买客与兴趣课对AI眼镜的期待共性和差异性并存
安全性、轻量化和自然材质是两类用户共同关注,兴趣客较购买客对创新接受度和个性化需求更强
艾瑞调研结果显示,无论是已购买的用户还是潜在兴趣用户,对AI的需求关注主要集中在以及下几个方面:外观风格上,轻量化科技风格受到双方的青睐(购买客25.0%、兴趣客27.8%);经典时尚设计也受欢迎;兴趣用户对科幻未来风格的期待度明显高于购买用户,探索意愿更强。镜片材质上,二者都倾向于选择轻质和安全性高的镜片,树脂和PC材质占比较高,同时购买用户较兴趣用户更追崇天然水晶材质的镜片。镜架材质上,二者都更偏好金属材料,高分子化学材料也较受欢迎。由此可见,消费者对AI眼镜的需求呈现出实用与美学并重的特征,安全性、轻量化和自然材质是共同关注点,兴趣用户较购买用户对创新接受度和个性化需求更强。
中国AI眼镜行业趋势展望
供给端: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完善驱动产品升级
硬件性能突破+国产化替代+厂商生态扩张,驱动AI眼镜从“小众极客”迈向“大众刚需”,促进产品升级
需求端:场景拓展与用户体验提升激发市场爆发
消费级产品迭代加码,C端消费场景渗透加速、用户购买增加且体验提升,激发了AI眼镜市场爆发式增长
零售端:零售渠道整合与体验式营销是关键
线下体验主导转化,线上生态+定制化服务反哺销售,最终形成底层赋能驱动的双向价值飞轮循环
产业端:技术革新与产业生态融合是必然趋势
未来,为迎合广大消费者用镜体验,AI眼镜将向者技术的革新与功能融合、产业链整合与生态协同方向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艾瑞咨询”(ID:iresearch-),作者:艾小妹,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