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百镜大战”的尴尬真相:AI成花瓶,拍照才是真刚需?

硅谷1012025-07-02 09:31
下一代交互中枢之战:AI眼镜能取代手机吗?

“百镜大战”正在升级。6月26日,小米发布了旗下首款AI眼镜,而一周前的6月20日,Meta也推出了新一代智能眼镜产品——与Oakley合作的Oakley Meta glasses。当世界杯冠军姆巴佩戴着这款AI眼镜出现在广告中 ,Meta这次希望抢的,是运动相机的饭碗。然而,它却屡遭网友吐槽。

争议背后,折射出AI眼镜赛道的重重矛盾:目前,端侧模型能力有限、AR技术瓶颈尚未突破,而Meta、谷歌、小米等巨头却已扎堆“百镜大战”,那么AI眼镜大战在打什么?Meta的优势在哪里?对于现在的AI眼镜,什么才是必需项,什么又只是附加值?它究竟是技术革命的前瞻,还是资本驱动的泡沫?是刚需,还是营销标签?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场关乎下一代交互中枢的战争。而答案,或许就藏在用户摘下眼镜后的真实需求里。

01 Meta Glasses升级产品:抢运动相机的饭碗?

最近,Meta发布了与Oakley合作的AI眼镜Oakley Meta glasses,并且花“钞能力”请来世界杯冠军姆巴佩和三届超级碗MVP马霍姆斯代言宣传。

从功能上看,Oakley Meta最大的升级是内置摄像头和电池。官方表示,这款眼镜支持3K高清视频拍摄,电池续航较前代Ray-Ban提升一倍,可达8小时。此外,眼镜配备防水功能。与通用型的Ray-Ban眼镜相比,Oakley Meta显然是为户外运动量身打造的。

这也是Meta与RayBan及Oakley母公司、意大利眼镜品牌EssilorLuxottica再一次的合作。为了致敬经典,Meta甚至推出了将镜片涂成24K金的限量版,售价499美元。而标准款则会在后续发布,售价399美元。

然而,虽然官方宣传这是面向运动爱好者设计的产品线,但许多关注运动眼镜的网友却没那么买账。比如有科技博主说:它长得一点都不户外啊。

Steven Sullivan

科技博主:

现在,它们看起来完全不像任何人所预期的那样。

大家预期的摄像头居中设计并未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眼镜要代替运动相机还为时过早,Oakley和Ray-Ban相比只是换汤不换药。然而,也有人很期待新眼镜的发布,扎克伯格也亲自装备了这一时尚配件。

我们更关注的是,AI眼镜这一产品形态,已经成为AI硬件赛道中最具实用性、也最有希望跑出来的方向。但它,真的被市场接受了吗?

02 AI硬件的教训:眼镜才是最容易落地的产品?

相比XR头显和AI手持设备,眼镜具备“佩戴自然、使用频率高”的优势,这也是它更接近主流市场的重要原因。

此前我们也看到过各种尝试,比如可穿戴的HumaneAIPin发布后反响平平,销量惨淡,最终不得不将IP出售给HP;而号称“AI-in-the-box”的手持设备Rabbit R1,更是被知名科技评测博主Marques Brownlee说成“很难评”。相比之下,市场对MetaRay-Ban的反应还不错。自2023推出以来,第二代Ray-Ban的全球销量已超过200万副。

从大厂到初创公司,大家都想分一块AI眼镜的蛋糕;在中国市场,所谓“百镜大战”已经从2025年初开始打响。在美国,一个月前,谷歌就在其I/O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Android XR,主打通过和AI互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导航、语音查询外部信息等。而此次的Oakley Meta同样实现了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支持用户调用Meta AI。

我们《硅谷101》播客专访了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他认为AI让智能眼镜这个单品真正成为了AI Agent能够落地的入口。

徐驰

XREAL创始人兼CEO:

我觉得Meta从第一代到第二代最出色的表现在于对所有细节的优化。此前Meta甚至Snap,都曾推出过类似的眼镜产品。那为什么当时的眼镜未能引发这么大的轰动,而如今融入AI概念后,大家发现它其实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就像你近期在Google体验到的AI眼镜,首次让人感受到这些Agent真的能为生活带来一些帮助、一些便利、一些效率的提升。

03 AI眼镜的三大技术挑战:延迟、亮度与续航

在AI眼镜的升级换代中,厂商也在探索不同功能模块。目前大部分眼镜已实现的第一步是语音交互,即用户与AI助手的交流。大厂产品基本解决了语音延迟问题,使用户无需等待三四秒即可收到AI回复。这是AI硬件被大众接纳的关键一步。

第二步聚焦于眼镜显示器。Google在展示新款眼镜的时候,就重点突出了“类手机功能”,比如用户能在眼镜显示中查看Gemini的文字回复,甚至走路的时候对照眼镜中的地图导航。

然而我们知道,阳光直射下,看清手机屏幕都很费劲,更不用说眼镜了。当前多数产品仅在暗处能保证显示亮度,强光环境下几乎看不见,这是众多厂商尚未解决的技术瓶颈。

最后,电池续航也是一大问题。用户对Meta Ray-Ban最大的诟病是耗电过快。虽然Oakley已对续航进行了提升,但8小时的续航对于持续高强度的户外运动还是有点悬。当下的AI眼镜,既要实现轻量、佩戴舒适,又要保证电量能应对全天候佩戴,这还是短期内比较难攻克的问题。

徐驰

XREAL创始人兼CEO:

所以当下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优化好相关体验,但能否让它真正经受住时间考验,让它在日常使用中有效、持续地为用户带来AI赋能?

04 未来:AI眼镜或替代手机成为新交互中枢

讽刺的是,虽然这些产品叫做AI眼镜,但对于消费者,AI似乎仍然不是它最主要的功能。

对多数用户而言,购买智能眼镜时最看重的功能仍是听音乐、拍照和录视频。即便没有AI语音助手,许多人也愿意为这些功能付费。换句话说,AI是加分项而非刚需。这种需求特征为厂商提供了更多定义 “AI眼镜” 的想象力边界:到底是智能硬件的新入口,还是可穿戴的拍摄与音频工具。

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大厂开始入局,把AI眼镜视为下一代平台突破口。6月26日,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定价1999元人民币。而我们在Google I/O期间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正有这样的预测:传统手机厂商正积极布局AI智能眼镜,而他们有着独特的优势。

徐驰

XREAL创始人兼CEO:

因为它的核心零部件并没有那么分散,而是高度集中的,如今Meta所用的零部件你都买得到,因此关键在于芯片系统与传感器的调优,而这正好是手机厂商的专长。所以我们认为,在AI和其他显示技术都没有突破的前提下,手机厂商可能会天然承接这一赛道。

总结来看,Meta新一代AI眼镜在AI功能层面并没有太多惊喜。但从产品研发路径及市场反馈来看,AI眼镜已展现出作为消费端AI产品的巨大潜力。也许它能取代智能手机,成为未来消费者重要的交互硬件。而这,也将在接下来几年,成为各大科技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最初的酷炫概念迈向如今的实用化,AI的未来,可能真的会从眼前这一副副小眼镜里开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101”,作者:硅谷101,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