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麻辣烫:全球领先者的野心和「慢哲学」
美国太平洋时间中午12点,位于圣马特奥商业街的张亮麻辣烫正值用餐高峰,300平米的店内坐满了人,等候用餐的食客们排起的长队又足足绕了门店一圈。
这家店的月均客流通常保持在2万人以上,年度流水超过2500万人民币。而与圣马特奥店类似业绩的海外门店,在张亮麻辣烫并不鲜见。
这家起源于东北的麻辣烫品牌,从2019年开始启动国际化,如今的海外门店数量已超100家,遍布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泰国的商场里、日本的写字楼旁、纽约的街头……总能迎面撞见橙白黑配色的“张亮麻辣烫”招牌。
更重要的是,对张亮麻辣烫的消费早已不是华人客群和亚裔社区的专属,海外当地主流人群正在将这一来自东方大国的美食纳入日常餐饮。在海外市场,张亮麻辣烫的消费者普遍认为,一碗麻辣烫代表一顿“有品质的日常餐”。
作为中餐出海热潮中的翘楚,张亮麻辣烫带动了麻辣烫这一品类的国际化晋级,打造了一个中餐出海企业的成功范本。而在这背后,能看到时代的馈赠、企业的战略选择和一个经久不衰的长期主义议题。
01 中餐出海的麻辣烫范本
2025年4月,张亮麻辣烫巴黎老佛爷店正在进行开业前的最后准备,预计将于当月开门迎客,这将是张亮麻辣烫的法国首店。
该店毗邻老佛爷百货,周边汇聚着星巴克、汉堡王等诸多国际化餐饮品牌,更不乏高端奢侈品牌和追求时尚潮流的品质消费人群。
站在行业的视角俯瞰,巴黎老佛爷店的开设是张亮麻辣烫海外市场战略升级的重要一环,也是餐饮品牌在新航海时代的又一个成功注脚。
时间回到2019年,当张亮麻辣烫正式启动全球化店面连锁的战略布局时,中餐出海的故事已经讲到了第四季。
彼时,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文化势能提升,中餐出海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同时得益于社交媒体的传播,为中餐品牌出海、破圈提前做好了市场铺垫,加之国内餐饮市场高度竞争的环境,也让“走出去”成为具备一定标准化经营能力的头部品牌的布局之道。
这一年,张亮麻辣烫建立了完善的加盟体系、产品研发体系和数字化运营能力,实现了仓储体系对门店的全覆盖,形成了丰富的矩阵化产品结构,全球连锁门店数量超过4500家。
内功扎实,且时机成熟,张亮麻辣烫正式开放了海外加盟合作。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新一波出海浪潮中的餐饮企业有着更前瞻务实的顶层设计和科学高效的运营策略,张亮麻辣烫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出海之初,张亮麻辣烫就设定了多目标市场的战略布局。自2019年起,张亮麻辣烫用了5年时间,先后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1个国家的近60座城市建立了100多家门店,为辐射全球餐饮市场打下了基础。
在单一市场,张亮麻辣烫的开拓也极有章法,不仅品牌定位准,市场拓展节奏稳,打法也很巧妙。例如,初入泰国,张亮麻辣烫一边高调进驻核心商圈的商场(如曼谷Siam店),一边在大学城周边密集布点(如Salaya店)。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打造了我们高端商场快餐的形象,二是从中学生、大学生开始培养我们的目标客群。”张亮麻辣烫海外事业部总监景子芃表示。
完成高端商场和学校周边的布局后,张亮麻辣烫开始向写字楼区域延伸扩展。如此,便能覆盖一个年轻人从中学、大学到工作时的所有用餐场景。
在本土化能力的加持下,张亮麻辣烫的目标客群持续从华人扩展至非华人群体。在欧美市场,张亮麻辣烫早已走出了纽约法拉盛、伦敦唐人街等华人及亚裔社区,走入了城市CBD办公区与本地化社区,覆盖各类客群,品牌的国际化势能不断加强。
行至此处,张亮麻辣烫也做好了开启一段新征程的准备。
巴黎老佛爷店开业后,将充当联动欧洲多个已布局城市的重要枢纽,进而形成品牌辐射网络,加速欧洲全域渗透。
与此同时,与国际奢侈品牌同区位布局的张亮麻辣烫,也夯实了自己的全球领先地位,在为各国食客打造全天候品质餐饮解决方案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02 好吃才是一碗麻辣烫的正义
成立17年来,张亮麻辣烫一路凭借美味从国内走向全球。毕竟,“好吃”才是一碗麻辣烫的本分和正义,入口时的感官体验,决定了消费者用钱包投出的票。
问题在于,羊羹虽美,众口难调,对于“好吃”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国内,南北方有豆腐脑和豆花的咸甜之争,在海外,华人食客和本土食客也有着不同的口味偏好。
“整体说来,我们通过6-8款不同的汤底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偏好顾客的口味差异。”景子芃表示。
川蜀人嗜辣,北方人喜咸,海外华人最爱经典麻辣骨汤,美国顾客偏好麻辣香锅……张亮麻辣烫用丰富的产品满足着食客的不同喜好,也不遗余力地寻找更符合当地顾客口味的那一款汤底。
蜀香牛油锅、酸辣金汤锅、椰香咖喱锅、澳大利亚Laksa汤底……每一个广受好评的区域限定款背后,都是张亮麻辣烫对顾客每一次反馈的细心捕捉,然后用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大招”。
汤底是麻辣烫的灵魂。伴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张亮麻辣烫始终在口味上保持创新引领,给到消费者新的体验和惊喜。4月19日,在一场名为“世界有张亮,一起麻辣烫”的全球发布会上,张亮麻辣烫正式发布了三款“大师汤底”——经典麻辣骨汤、阳光番茄浓汤、醇香干汁麻辣拌。
从口味上看,这三款“大师汤底”各有特色,意在适配不同市场、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例如经典麻辣骨汤在提升汤底层次感的同时,保留了传统的麻辣鲜香,满足主流消费者;阳光番茄浓汤的酸甜风味,更适合东南亚、欧美等偏好清新口味的市场;醇香干汁麻辣拌则突破了传统汤底限制,更符合年轻消费者对“干拌”品类的需求。
工艺上,三款“大师汤底”都以经典的现熬牛骨汤为基底汤,只选每头牛的8根腿骨,慢火细熬制成,但每一款汤底也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技”,如经典麻辣骨汤的低温锁香技术,阳光番茄浓汤的低温炒制工艺,醇香干汁麻辣拌的盐渍处理工艺、制取发酵工艺等,最大限度释放原材料的香味。
“大师汤底”的选材也十分考究,如年均日照1900小时的甘肃红花椒、格鲁吉亚的月桂、北纬26°高日照产区的阳光番茄……仅辣椒一项原材料,就选用了云南小米椒、河北羊角椒,华北三樱椒等不同类别,仅为呈现同类汤底入口时的细微差异。
而之所以被称为“大师汤底”,也是因为三款汤底背后都有名厨大师的身影。据张亮麻辣烫透露,经典麻辣骨汤由川菜名厨兰明路推荐,而阳光番茄浓汤、醇香干汁麻辣拌则分别由米其林主厨周冰洁和世界川菜领军人物刘波平推荐。
汤底的研发本质是张亮麻辣烫通过对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洞察,找到大众口味的最大公约数,进而以顶级的材料和工艺去实现,这是一门精益求精的技术活,要具备消费者视角,更要有工匠精神。
特别是当品牌走入国际市场,口味的创新与传承,传统技艺与现代餐饮需求的结合,都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企业的成败,恰恰隐藏在成百上千的细节里。
03 强者的游戏
中餐出海,是走向星辰大海,也是穿越荆棘丛林。在2024第四届中国餐饮品牌节上,张亮麻辣烫联合创始人姜佰东曾直言不讳:出海是强者的游戏,不是弱者的避风港。
多市场布局下,如何为海外门店构建适合当地标准的供应链体系?张亮麻辣烫用5年的时间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解法。
通过与联合利华、天味等国际顶级供应商合作,张亮麻辣烫已经搭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对于属地化供应链管理,张亮麻辣烫执行严格的供应商优选机制,确保门店采用符合当地市场标准的优质食材。在生产环节,张亮麻辣烫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操作规范,确保基础口味的全球一致性。同时在部分地区,张亮麻辣烫也会适当调整底料成分,以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
除供应链难题之外,中餐出海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物理半径增加带来的管理难度升级。对此,张亮麻辣烫采用了标准化运营体系+管理模式,设立全球化的门店管理手册,覆盖食材采购、后厨操作、门店服务等,确保在不同国家保持统一的高标准。
张亮麻辣烫还在部分市场设立区域管理团队,用中国总部管理与本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确保品牌文化与经营理念落地。
中餐正餐出海是个先苦后甜的“慢生意”。
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4年9月,仅有十余个中国餐饮品牌的海外门店数突破了100家。若除去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库迪咖啡等9家茶饮品牌,就只剩下张亮麻辣烫、海底捞等7家。
一般来说,餐饮企业出海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0到1,在单一市场站稳脚跟,跑通单店模型;第二阶段从1到10,供应链和管理效率提升,规模效应显现;第三阶段从10到N,通过深度本土化,融入当地餐饮市场。
数据显示,张亮麻辣烫的100+家海外门店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其中东南亚超过60家,美国有24家,已经在由第二阶段走向第三阶段。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快马加鞭地放开加盟,而是在各个细分市场里去做好我们的门店模型,练好内功,搭好组织架构,然后再去发力。我们不希望自己是一家追求短期利润或者规模的企业,而是要把海外当作一个长线的生意,做得更久一点,更稳一些。” 景子芃称。
慢即是快,已经是张亮麻辣烫自上而下的战略步调。
当“万店”几乎成为快餐连锁企业的共同目标,这家全球连锁门店6000+,一年卖出超2亿碗的公司,虽有野心,却并没有对短期规模的执念。
“竞争的本质不是不让对手超过我们,而是让我们离消费者更近一些。” 姜佰东的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张亮麻辣烫海外征途的注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