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36氪首发|金钢科技获数千万元融资,瞄准机器人磁编码器市场

樊舒琪2025-04-15 16:06
到2030年,磁编码器将拥有超过1331亿的市场空间。

36氪获悉,金钢科技于近日完成了Pre-A轮和Pre-A+轮融资,Pre-A轮投资方为中科创星,Pre-A+轮投资方为顺融资本、江阴人才。这两轮融资总额共计数千万元,将被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金钢科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机器人用磁编码器的研发。公司创始人梁正在创业之初瞄准的本是机器人终端领域,但没过多久他就发觉,市面上鲜有能满足团队需求的编码器,即便有,也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成本还相当之高。梁正因此意识到,机器人用编码器是一片更为广阔的蓝海,于是他转而押注了这条赛道。

近8年过去了,如今他的金钢科技在磁编码器领域,已占据了国内约80%的机器人客户、国外约30%的机器人客户。

梁正告诉36氪,编码器之于机器人,好比神经之于人类。和人的神经一样,藏在机器人关节处的编码器作用是感知机器人身上的肌肉,也就是电机。

当前,机器人产业的趋势是走出工厂、进入人类生活。这就要求机器人必须摆脱此前“傻大笨粗”的形象,不仅体积要更精巧,还要能与人类进行更流畅的交互。要想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提高编码器的精度,降低编码器的尺寸。

梁正解释,编码器处于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处,编码器尺寸越小,机器人的体型当然也就越精巧,这很好理解。

除此之外,机器人进入家庭后,它的动作是否符合人类的指令;和人接触的过程中,是否接触了人的皮肤;如果接触了人,该做出什么反应等等,都取决于机器人的感知能力。

目前,市面上许多人形机器人,走起路来还在跺大脚,发出和震楼器一样的噪音,这就是因为它们对自己的本体感知能力较弱。人如果跺大脚走路,脚、腿以及大脑都能检测到震动,进而他会去调整自身的行动方式。但许多傻大笨粗的机器人感知不到这些震动,自然也就无从调整。

那么如何让机器人的行为方式更像人类?这就得考验机器人体内,那个负责测量角度的编码器。它是提升机器人本体感知能力的唯一器件,编码器的精度越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也就越强。而金钢科技研发出的磁编码器,正是目前全世界测量精度最顶尖、又同时做到了小型化的产品。

梁正表示,国内的许多编码器厂商采用的是传统算法方案,这种方案的弊端是产品精度越高,尺寸也会越来越臃肿。而金钢科技采用了图案式算法,因而在产品精度无限逼近光电的同时,也可以达到最极致的尺寸空间占用。

图案式算法是一种类光电测量方案,这种方案能在精度和尺寸的博弈间取得最大公约数。梁正用高端机床的案例对36氪解释: 三四十年前,国外对中国实行高端机床禁运策略,但他们核心想禁的,并不是高端机床上的电机、丝杠,而是高端机床上面的高精密测量尺。因为一旦有了这把尺子,我们就能够去度量产品加工的精密程度。而那把高精密测量尺就是光栅尺。

高端机床追求的就是精度无限高,而光恰好可以突破精度极限。但光的另一个特性是脆弱、敏感,对场地要求高,比如光刻机的生产场地都是高洁净场地。但在机器人行业,机器人被造出来的目的就是走出工厂、进入生活,它不可能像高端机床那样永远呆在工厂。因而金钢科技在磁上使用了与光电类似的测量原理——图案式算法,从而满足了机器人生产商既小又精的需求。

除了机器人生产商,金钢科技的客户还覆盖了汽车、军工、医疗等多个行业,未来随着智能化产品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入生活中,各行业对既小又精的编码器的需求也会逐渐旺盛,金钢科技预测,到2030年,磁编码器将拥有超过1331亿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