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关税大棒之下,美国市场能不做吗?

杨越欣2025-04-07 21:02
有人遭“毁灭性打击”,有人“不受影响”

过去一周,全球资本市场一片哀鸿遍野。 

4月2日,特朗普签署对多国征收“对等关税”的行政令,不仅导致美股三大指数大幅下跌,还引发亚洲股市、原油期货、加密货币、贵金属等市场的持续动荡。 

相比资本市场的恐慌与悲观,这轮关税“大棒”之下的外贸从业者们,反而显得平静许多,甚至可以说处于麻木状态。自特朗普再次上台以来,虽然外贸企业和跨境商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当靴子真的落地,一些人也仍然感到措手不及。 

没有人知道这场特朗普所谓的“经济革命”,最后将以何种方式落幕。 

1.谁是输家,谁是赢家?

根据4月2日行政令,几乎所有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将被额外加征34%的关税。叠加此前已有税率后,部分商品(如纺织、机械)总税率可以高达54%。中银国际的报告测算,如果综合芬太尼问题等因素,实际对华税率可能升至65%-70%。

 “这对80%小包直邮的卖家来说是毁灭性的”,经营眼镜DTC品牌的Jason无奈地说道。 

Jason的眼镜品牌2024年初上线并很快进入美国市场,凭借高性价比和上新速度快,复购率一度达到20%。但是今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环境日益严峻,他被迫将生意重心逐渐向其他发达国家转移。“只要是做货物跨境,没有不受影响的”,目前Jason抱着“能做一天是一天”的心态,并准备随时彻底退出美国市场。 

相比于Jason这样的跨境“新人”,义乌大卖家素简从“特朗普1.0”时代以来,就已经历多次贸易摩擦的“洗礼”,“对我们肯定有影响,但是已经习惯了”。过去几年,素简将主要出口市场拓展至全球几十个国家,因而这轮关税提高对整体生意大盘的影响相对有限。 

为了规避美国关税风险,不少企业此前将供应链转移至东南亚国家,而这次美国加征关税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只针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而是包括全球100多个贸易伙伴,即便是在东南亚建厂的企业也无法幸免。 

越南曾是中美贸易战的最大赢家,过去十年来承接了中国转移的30%产能,出口额从1500亿美元飙升至6000亿美元,但此次“对等关税”对越南提出的关税税率高达46%,是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高水平之一。据媒体报道,为避免对国内经济的冲击,越南最高领导人已经松口,表示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已经做好将进口关税降至零的磋商准备”。

相比之下,墨西哥可能是为数不多可能从“对等关税”中受益的国家。《行政令》第3条第(d)和(e)款规定,从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的进口商品仍适用2025年3月初生效的关税政策—对所有不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原产资格的加拿大或墨西哥商品征收25%关税(对从加拿大进口的能源/能源资源以及钾肥征收关税10%)——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薛峰解读,这一条款意味着此次对等关税不适用于加拿大和墨西哥,一些关键商品(如汽车、农产品、纺织品、药品等)出口美国继续享受免关税待遇。 

2.选择放弃,还是咬牙坚持?

特朗普以关税作为武器和谈判筹码,对被迫充当“棋子”的企业来说已不是新鲜事,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所能承受的底线在哪里,以及能否接受必须付出的代价。 

今年2月,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在中企国际服务中心的一场活动中透露,根据美国国会尚未启动的议案,对华关税最终将提高至40%左右。彼时,特朗普刚刚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霍建国在浙江走访时了解到,企业普遍认为“10%的关税还能对付得了。如果要分摊成本的话,企业占3成,进口商分3成,再向消费者转价3成。” 

经营一家高端女士内衣品牌的韩玲也曾对我们表示,“我们只要把售价提高1-2美元,就可以cover增加的10%关税。”但是随着关税陡然提高,外贸企业也不得不重新计算成本分摊。有商家在小红书上愤然晒出美国客户发来的邮件,对方表示希望降低供应价格,“这样的生意还不如不做。” 

现实情况下,企业反应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01短暂停摆派

李靖所在的公司今年初刚在柬埔寨建设工厂,“原来打算清明节假期过去出差,政策一出,那边所有的项目都暂停了。”不止李靖,有不少商家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朗普行政令刚出,便收到北美客户临时暂停订单和生产的通知。 

02未雨绸缪派 

特朗普去年再次赢得大选后,就有一些企业担忧新一轮关税战到来,提前尝试将生意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或减少对美国市场的投入。一些中小商家则开始增加对海外仓的布局,以规避对直接出口商品的关税。Temu、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也从去年开始增加对“半托管”模式的投入,引导商家选择海外仓。 

03无路可退派

但是并非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美国市场的“平替”。以跨境电商为例,根据FTI咨询公司等多家机构的数据,最早孕育了亚马逊、Wish等电商巨头的美国,2024年电商销售额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市场规模是整个东南亚市场的9倍,中东市场的32倍。

 “有能力的品牌想在海外快速增长,肯定会首选美国市场。只有在美国站稳脚跟,才算是真正的全球化品牌。”有清洁电器品牌曾说道。 

如果说没有更好的选择,是一些企业不愿意放弃美国市场的原因,另一些企业则根本没有选择。韩玲经营的品牌背后是一家大型传统外贸企业,长期向欧洲和中东客户做代工,“为了不损害客户利益,我们自己的品牌不能做欧洲和中东市场。东南亚和南美的消费水平又支撑不起我们的品牌定位,审美方向也不符合。” 

因此,不管关税战如何发展,韩玲都必须选择面对,一方面想尽办法压缩工厂的生产成本,“在原料或人工上挤挤,10%总降得下来。”另一方面提高售价,她计划4月中旬将电商渠道的产品价格提高20%,“最后还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在霍建国看来,高关税是特朗普一直以来惯用的谈判策略,“先开个价,逼你来谈条件。目前我们也在探索怎么缓解这些矛盾。国家的重大的利益还是要维护,该做的还得做。” 

面对新的关税政策,中国方面迅速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商务部决定将高点航空技术公司等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将斯凯迪奥公司等11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自4月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海关总署决定暂停1家美国涉事企业高粱输华资质,3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骨粉输华资质,并暂停2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产品输华。 

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4月4日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

 “现在说定局为时尚早,真不知道特朗普还会做什么。”对于韩玲等见惯了风浪的外贸人来说,不论是推高的关税政策,还是一个月后取消小额关税豁免政策又要生效,一切都还只是开始,能做的只有静观其变,尽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