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出海薪资裂谷:10元时薪翻译,百万年薪编剧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翻译完成后,我一看收入,合下来时薪只有10块。”一位出海短剧的兼职翻译吐槽道。 同在火热的出海短剧赛道,一些编剧却已年入百万。
2024年年末,字节“跟牌”成立了海外短剧业务团队,并上线了 “Melolo” 海外短剧App,主打免费模式。除了字节,昆仑万维也计划注入5亿美元,投资1000部海外本土短剧。与此同时,不少出海短剧有关的新岗位正在招聘平台冒尖:本土化编剧、双语剪辑师、双语化妆师、海外投流专家……
短剧模式从中国兴起。 在它出现前,中文短视频平台上多见网文相关的信息流广告。 商家以网文中最有悬念、最具冲突性的片段为视频内容,吸引用户跳转阅读。
2022年8月,中文在线投资的枫叶互动在海外推出了短剧APP ReelShort ,可谓海外短剧的起点。两个月后,网文平台安悦网络紧跟推出了短剧应用 FlexTV 。点众、新阅、畅读、九州等网文平台,也纷纷在次年上线了海外短剧APP 。
吸引字节出手的,或许是去年各家海外短剧APP的增速。从2023年5月开始,短剧出海的应用内购出现明显增长。2023年11月, ReelShort超越TikTok,冲上美国iOS娱乐榜免费第1名 ,短剧出海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一年后,点众的 DramaBox 后来者居上,成功登上海外短剧APP下载次数、内购次数排行榜第一。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相比海外市场 ,国内短剧市场 竞争更激烈,并且已有头部跑出规模。根据DataEye研究院,2024年Q3短剧运营平台的前三甲是番茄、点众、九州,投流热力值分别为13.98/8.50/5.74亿,上线短剧数量分别为649/252/222部,均 大幅领先其他竞争者。
因此,海外市场对现在入局的国内行家来说 ,仍然是“早一步登陆,多一点生机”。
不 过,普通从业者想要抓住机会,首先要弄明白——出海短剧究竟是压榨人工的影视工厂,还是创造神话的影视人乌托邦?
半天解决海外拍摄危机的控场者 ╱ 01
各国印钞机:神话,超自然,霸总婚姻 ╱ 02
在题材监管真空带收割红利 ╱ 03
半天解决海外拍摄危机的控场者
由于正处发展期,海外短剧的大多数岗位尚未形成气候,需求不算明朗。不过导演王崑琳已然察觉到,身边有留学背景的同行正转向短剧出海领域。
影视行业整体收缩的现状下,这类新兴项目属于少数还能提供创作机会的赛道。“国内项目开机率越来越低,朋友推荐了好几次,我才决定试试这个方向。”她坦言。
海外短剧制作,主要分为国内拍摄和海外拍摄两种模式。
青岛、广州、北京、杭州和海南等国内拍摄地虽具备成本优势,但面临特殊演员适配难题。导演肖翕匀指出:“国内能找到的白人演员多为斯拉夫裔,就像我们能分辨中日韩面孔差异,北美观众对演员的气质差异同样敏感。”
口音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制作难度。王崑琳团队遇到过演员东欧口音过重的情况,最终不得不为部分片段追加配音费用。遇到口音问题严重的情况,她们在拍摄后期甚至要雇佣配音老师全片重配进而改善短剧质量。
海外演员调度则涉及更高成本。若从欧美当地邀请演员,群演和特约费用会显著拉高预算。不过随着字节等大厂入局,行业开始出现"打包"模式——平台集中引进外国演员同时参与多部剧拍摄,既降低单剧成本,又保障演员收入。演员可以在同一时期接多部剧,原来担心的空窗期不复存在。
对比之下,海外拍摄体系显现出特殊优势 ——外国影视行业的成熟程度通常可以满足短剧的拍摄需要。“国外存在类似淘宝的演员接单平台,剧组可在线挑选演员,演员自行承担交通食宿,按时间拍摄,完成后立即离场。这种成熟机制下,尽管单日薪酬较高,但综合成本反而更低。”
● 肖翕匀(中间)与演员 (受访者提供)
“有海外本地生活经验,又能把握国内短剧长处的导演,在人才市场非常抢手。” 导演肖翕匀指出。行业内已形成的一套标准制作流程是:国内团队负责剧本开发与平台对接,海外当地完成拍摄,后期制作则回流国内。这种跨国协作模式,催生了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尤其需要兼具长片经验和跨文化背景的导演。
在肖翕匀看来,除了决策者(导演/制片人)外,团队其他成员都可以启用外籍员工。合适的制片人要能控场,在国内和美国当地找都可以。无论是选导演还是制片人,雇主都需要对其人品和能力有清晰认知。“对人的要求,核心原则就是在美国拍摄时,任何环节出问题都能在在半天到一天内完成处理。”
“拍多了你就会发现,国内的制片人、演员统筹都更有规划,效率远高于国外。导演把控整个项目的好坏,只有审美过关、经验丰富的导演,才能拍出好的内容。选择国内的导演,他更容易知道你想要什么。”
● 短剧拍摄现场
此外,双语人才在短剧出海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其中本土化编剧、双语剪辑是诸多新兴岗位中的典型。
本土化编剧 主要负责将中文剧本改编成适合海外市场的版本,一般会“按本收费”,一个剧本收入大约1万人民币左右。出海短剧的剧本来源多样,有的是原创,有的则是基于国内短剧或IP改编。对于后者而言,平台会先与国内版权方合作获取剧本;再经本土化编剧之手,根据海外市场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理解,分析拆解剧的结构、爽点、桥段,最终重新建构剧本和故事。
对内容质量要求不高的公司,通常只需要直译剧本的普通译者,这样的岗位至少需要满足专八的专业需求,正职岗位薪资可达万元。但比起正式招聘,这些翻译人员实际更多采用实习生或兼职。小语种翻译的实习岗位日薪100-200元,而兼职的收入则更不稳定——社交媒体上频繁有兼职翻译分享出时薪10元的“天价”工资单。
双语短剧剪辑 有较大市场需求。不论是国外拍还是国内拍,出海短剧的后期制作基本都放在国内。业内普遍认为,国内用工成本低、事务少。与此同时,海外剪辑沟通会增加时间成本,内容的生产还是需要坐在旁边把关。但为了节约成本,有时无法避免素材上传云端,国内剪辑国外指导的情况。
国内比较缺乏会英语的后期剪辑,不清楚短剧内容的人,很难剪得明白。“如果有双语人员能在美国完成剪辑,那么短剧生产方就能同时开展多个项目,无需每拍完一部都先回国处理后期。这是最理想的。”
各国印钞机:神话,超自然,霸总婚姻
网文巨头诸侯割据,形成了如今的海外短剧格局。
2024年,短剧APP内购收入贡献排名前10的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德国。以点众科技、中文在线、九州科技为首的三大巨头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剩余中小公司发力通过差异性,发力新生市场。
相较于国内的短剧,出海短剧的拍摄方式更加偏向长片的制作模式。以影视素质和付费意愿都更高的欧美市场为例,用户更愿意为在视听语言下了功夫的短剧买单,快节奏、多反转、强情绪反而不是他们的第一需求。
美国 是短剧出海的必争之地。该地区内购收入总值约2.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50.82%。头部应用有枫叶互动的 ReelShort 、点众科技的 DramaBox 和新阅科技的 GoodShort 。美国市场分别占据这些应用总收入的69%、57%和66%。美国观众偏好超自然题材,如狼人、吸血鬼等,为了符合当地用户的视听习惯,短剧多呈现节奏慢、更注重细节和逻辑的特点。
来自嘉书科技的出海短剧应用 TopShort 则瞄准日本市场,通过职场微短剧获得较多用户。根据Sensor Tower应用排名数据,TopShort在日本娱乐应用iOS下载榜中的排名不断提升,2024年2月末已超越Netflix和本土视频应用U-NEXT,跻身第6名。
九州文化选择进攻的是东南亚市场。文化的相似部分和大量的移动用户规模,让出海动作变得更轻盈。豪门霸总、婚姻纠葛等情感剧情都可以通过译制直接上线东南亚,这也就为东南亚短剧市场准备好了数量巨大的剧集池子,奠定了短剧内容基础。
短剧应用 ShortTV 在2023年9月被推出,甫一出现,就深受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市场用户的喜爱。2024年1月ShortTV在东南亚下载量环比激增6倍,首次超越ReelShort成为该市场下载量最高的短剧应用。
中东市场 以爱情和本地神话题材为主。目前竞争较小——或许也是中小公司能探索出差异化产品和内容策略的未来市场。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海外本土的资本并非毫无感知,对短剧这块大蛋糕,他们也虎视眈眈。
2023年,海外短剧市场尚以中国出海企业为主导;到了2024年,海外本土企业开始陆续进场。多个国家上线短剧APP——韩国的本土短剧平台VIGLOO,就以一次性上线50部原创短剧的大手笔强势入局。
在题材监管真空带收割红利
短剧的发展历程和曾经的“网络大电影”相似:先是无序发展的淘金期,随后相关政策法规完善,低俗内容被取缔,最终内容生产会进入精细化的2.0时期。
国内短剧在狂奔了一段时间后,也迎来了“悬崖勒马”的政策限制。2020年12月8日广电总局发布通知 [1] ,对“微短剧”的定义、审核标准、审查细节、备案误区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
[1] 《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
几年来,政策不断缩紧。2024年4月8日,微短剧开始分类审查备案。《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中提到,5月31日前所有未完成备案的微短剧必须完成备案,包括二轮剧(即在首发平台播出后,又在其他平台进行第二次播出的剧集)。同时,短剧要分类备案、审核,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12月25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北京市广电局联合约见 “红果短剧” 主要负责人,对其微短剧规范发展提出要求。据业内人士透露,红果方被约谈后,微短剧制作公司的老板们都调整了部分业务。“以后黑道题材都不能再拍了,如果拍的话,只能让故事在虚构世界发生。这类题材,最好还是出海。”
肖翕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出海短剧的。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他通过2018年腾讯企鹅影视清梦导演扶持计划入行,持续制作网络电影和网络剧,2023年底,国内影视项目锐减叠加短剧题材收紧,促使他全面转战海外短剧。
关注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海外短剧题材限制少,处在起步阶段,我们有先天优势。”
已成熟的中国短剧模式,加上已经获得的可观用户存量,中国出海的网文平台能够更轻易地把握到用户的喜好。
以 ReelShort 为例,其公司枫叶互动早在北美市场扎根多年,2017年起推出女性向互动小说平台 Chapters 和网文平台 Kiss 。其中,Chapters自有的UGC社区拥有十万量级的创作者。这样的平台矩阵为枫叶互动带来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如今欧美短剧市场爆火的霸总、狼人、吸血鬼题材,事实上都是已经在Chapters和Kiss的爆火过的方向。
相比传统影视,海外短剧的运作模式也呈现出更多的商业可能性。
制片人Bellona告诉职场Bonus,和传统影视的打法不同,短剧实际上是一种互联网产品。国内短剧多为付费和免费模式,主要通过小程序进行,缺乏留存和多元变现渠道;而出海短剧更多的是独立的APP,可以实现单集付费、订阅、植入广告、互动选择结局等多种变现方式,并且有更多与社交、直播、粉丝群互动和打赏的可能性。
但国外短剧市场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新的商业模式是否能跑通,还有待确认。
最先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的人一定是能够赚到最多钱的人。在肖翕匀看来,和国内短剧一样,海外短剧的营收大头也都被平台抽走了。因此,目前最赚钱的出海短剧模式,应当是与平台共同投资制作。2024年7月,他在洛杉矶拍摄的《Fated Encounter》就是采取了这种模式。
●《Fated Encounter》上线ReelShort (受访者提供)
平台共投合作制和承制公司 不同:前者是与平台合出成本,共担风险;后者则是产出作品供给平台的内容需求即可。可以说,平台共投模式下,公司“既是承制方,也参与投资,算是出品方之一”。
考虑到出海短剧播出和投流主要依靠平台,肖翕匀先后接触多个平台,最终选择与ReelShort合作,双方根据投资比例分账。
“现在还处在游戏的初级阶段,大家没有清晰的格局,还在混战。”群雄逐鹿之下,Bellona认为短剧出海仍是蓝海市场。至少2025年,机会还很多,或许等到明年,格局就会彻底定下来。
撰文 |田密
编辑 |陈桐
排版 | 宋九卿
封面图 | 受访者提供
欢迎体验我们的自研AI产品职升机AI ,在红利赛道里找到适合你的机会
关注+星标
让你不再错过
追踪「求职招聘」趋势风向的深度报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Bonus”,作者:田密,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