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Grok3背后还藏着哪些华人AI大牛?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北京时间2月18日中午,马斯克为xAI亲自现身站台的Grok-3发布会上,两位坐在“C位”的华人研究员引人注目。对“老马”来说,这场直播有些“复仇”OpenAI的意味——马斯克在直播中花式强调,“Grok-3研究18个月就追上甚至超越了OpenAI做了五六年的成果”。
“Jimmy Ba,Leading research(首席研究员)”“Tony,working on the reason team”——两幅华人面孔的自我介绍堪称轻描淡写。
《职场Bonus》据公开资料检索到,马斯克一旁的“Tony”(下图右2),是xAI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Yuhuai Wu (吴宇怀)。2021年多伦多大学博士毕业后,吴宇怀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他曾是Google AI的研究员,个人的研究兴趣是“building machines that can reason”(制造会推理的机器) [1] 。
● Grok-3发布会
● xAI团队里的已知华人大牛
值得一提的是,吴宇怀博士期间曾先后在OpenAI实习过4个月,谷歌DeepMind实习过11个月。而他现在没有留在任何一家公司,自己选择了创业,追寻自己向往的AGI。
● 吴宇怀的X主页,xAI联合创始人,关注推理
而图左边第二座那位更是领域的带头人。 Jimmy Ba 是“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他硕博都就读于多伦多大学,是AI“教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eoffrey Hinton的学生。不仅如此,他也是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相当于也是吴宇怀的老师。更有趣的是,Jimmy Ba也曾在谷歌DeepMind实习。
同时,他们两位也都是xAI团队的创始成员。
● Jimmy Ba的X主页,xAI研究负责人,从事软件与研究
据麦克罗波洛智库的报告 [2] ,在美国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占38%,美国占37%。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上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AI研究者输出国。
在xAI团队中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 创始团队12人中有5位华人,占比超40%;
· 图像团队4人中有2位华人;
· 核心研究团队持续有优秀华人加入。
2023年7月,马斯克高调官宣xAI创始团队12人,其中有五位都是华人,占比超40%。除了吴宇怀和Jimmy Ba之外,还有Greg Yang(xAI数学家)、Guodong Zhang、Zihang Dai。另外还有一位负责AI硬件和半导体研究的华人高管,Xiao Sun。
● xAI创始团队
从他们的教育背景来看,既有清华、北大、浙大国内顶尖高校的毕业生,也有哈佛、耶鲁、多伦多等世界名校的深造经历。几位科学家也都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
Greg Yang (杨格)是一位对数学有着超高热情的数学家。他是湖南人,初中就开始去美国学习,本硕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系,2018年还曾获得本科生数学领域最高荣誉Morgan Prize。毕业后经推荐进入微软雷蒙德研究院,担任研究员。此前也参与过微软与OpenAI在大模型上的合作。现在正专注开发一个用于了解大型神经网络的框架,“Tensor Programs”(张量编程)。
● Greg Yang
Guodong Zhang (张国栋)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师从Roger Grosse,专注于培训、调整和对齐大语言模型。曾获得2022年苹果博士奖学金、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5%)等。
● 张国栋,xAI创始成员
Zihang Dai (戴子航)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博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曾在网易实习一年,而后在2013年入职百度,担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所的工程师。读研期间,也曾在美国的百度实习。读博期间在谷歌实习,专注语言处理。博士毕业后在Google Brain就职研究员4年,来到xAI。
● 戴子航,xAI创始成员
Xiao Sun,前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托马斯·J·沃森研究中心)研究员、Meta研究科学家。Xiao Sun是耶鲁大学博士,师从T. P. MA Group教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在IBM度过了六年多的职业时光,专注于机器学习硬件与算法的研究。2023年9月加入xAI。
● Xiao Sun,xAI高管,关注AI硬件和半导体研究
不仅创始团队中华人占多数,据《新智元》消息, Grok 发布的文生图模型 Aurora,采用当下最为前沿的 MoE 架构。其团队在短短 6 个月的时间里,便实现了从0到1的搭建。而团队仅有4人,其中就有两位华人:Haotian Liu和Lianmin Zheng(郑怜悯)。
其中, Haotian Liu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24年5月博士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师从Yong Jae Lee。Haotian Liu对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感兴趣,参与开发Llava,Grok-1.5V和Grok-2,最近的重点是构建可进行的大型模型。
● Haotian Liu,文生图团队成员
郑怜悯 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2024年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导师是Ion Stoica和Joseph E. Gonzalez。郑怜悯的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系统,大型语言模型,编译器和分布式系统。
● 郑怜悯,文生图团队成员
除此之外,xAI中还有很多华人研究员,如:
曾在微软、推特、脸书、字节等任职过,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 Xiaobin Wu ,有着多年 Backend Engineering/Engineering Manager/Engineering Director(后端工程/工程经理/工程总监)开发和管理经验。
● Xiaobin Wu,xAI技术人员
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谷歌任职近8年的 Yunlong Liu 。 2017年于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博士毕业,攻读计算机生物物理学。在谷歌时主要负责Core ML complier(核心机器学习编译)/Runtine (OpenXLA/PjRt) Large-scale ML systerm(运行大规模机器学习系统)。现在在xAI负责大规模AI Infra和LLM Pretraining。
● Yunlong Liu
毕业于台湾大学,曾在Linkedin任职近3年的 Pin-Lun (Byron) Hsu 。Byron目前在xAI负责full stack of ML system(ML系统全栈)工作。曾经领导过领英增长最快的开源项目“Liger-Kernel”项目的Kernel optimization(核心优化),并负责过领英SGLang项目的Inference Optimization(推理优化)。
● Pin-Lun (Byron) Hsu
马斯克的xAI团队晚成快赶,18个月追逐OpenAI。在AI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人才的流动与聚集将持续改变着行业格局。
这种"后发制人"的赶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团队的人才结构。一方面,经验丰富的决策者必不可少。正如xAI从谷歌、微软等头部公司吸纳了很多经验丰富的顶尖科学家,来带头领路。
另一方面,xAI也吸引了像郑怜悯、Haotian Liu这样充满创造力的毕业生。正如最近爆火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在采访中所说,他们的团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学生。这些"新生力量"虽然工作经验有限,但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突破。
在这场人才迁徙中,顶尖科学家们追求的已不仅是优厚的薪酬待遇,更看重"共同的愿景"。能在热爱的领域充分施展才华,往往是企业对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因素。
也折射出人才迁徙的一个深层规律:年轻的人重在找到热爱,而有经验沉淀的人重在忠于热爱。
[1] 来源:吴宇怀GitHub个人主页:https://yuhuaiwu.github.io/
[2] www.nytimes.com/2024/03/22/technology/china-ai-talent.html
撰文 |陈佳惠
编辑 |陈桐
排版 | 宋九卿
封面图 | Grok3发布直播画面
本周六下午13点30分,职场Bonus将在北京三里屯国际青年人才会客厅和大家见面,为各位带来职场Bonus第一场小规模、闭门无直播的人才沙龙。我们会和7+位特邀神秘嘉宾聊聊:普通上班族如何用好AI,升级自己在办公、投资、求职、创业的能力和体验。
(活动早鸟票已售罄,仍有部分双人特惠票和单人票在售。欢迎前来线下学习交流。)
立即扫码,前来线下体验
欢迎前往@职场Bonus 公众号,体验我们的自研AI产品 职升机AI ,在红利赛道里找到适合你的机会
关注+星标
让你不再错过
追踪「求职招聘」趋势风向的深度报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Bonus”,作者:陈佳惠,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