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 “卷” 出新高度,小额豁免取消后的残酷竞争|焦点分析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新年开工当日,某头部海外仓负责人Jack发现,来询盘的商家数量比年前大大增加,这些商家在过去做美国电商生意都走“小额包裹直邮”模式。
Jack预估认为,原先采用“小额包裹直邮”模式的商家,产品大多为货值较低的中小件,之后采用海外仓模式发货后,加上关税,产品整体成本将上涨20%到30%。
海外仓企业也在今年将迎来一大批新的客户,他们是在过去从未使用过第三方海外仓的中小卖家,要重新学习对跨境电商选品、备货、卖货的逻辑,“5000元创业做跨境”的畅想将成为过去。
这一切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月1日的签署的行政令,涉及一系列关税政策调整,其中包含取消低于800美元小额商品的关税豁免政策(简称:小额豁免),并于2月4日生效。
“小额豁免”政策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在进入美国时免缴关税,且无需经过复杂的海关审查。该政策被取消后,未来,所有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都需要正常申报进口:填写原产地、税号等信息并据此计算税额,清关时间与商品成本要增加不少。
目前,“小额豁免”被取消的政策暂停,并不确定何时再实施。
确定的是,留给跨境电商运用“小额豁免”政策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对运营资金的要求、对海外市场的认识、对国际关系的认知都将考验着跨境卖家们,创业门槛在2025年将再度被抬高。
跨境电商平台同样如此,Temu、SHEIN的部分业务都相当依赖“小额豁免”政策,装载着两家公司商品的小件包裹在去年一度让飞往美国的飞机运力不足、运量大增。
有外媒报道称,当特朗普关税政策生效后,美国购物者发现,Temu、SHEIN下架了不少低价产品,商品价格也有所提高。
低价不再是进攻美国市场的魔法,平台与卖家要适应新的市场:政策反复不确定,却仍有庞大潜力的美国。
01 中小卖家洗牌
在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后,云途物流的工作人员加速度往飞机上装载货物,力图在政令生效前将货物发往美国。
2月4日当日,美国邮政宣布暂停接受来自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的包裹。货物无法发出,公司给客户道歉、准备退回货物。紧接着,美国邮政又恢复接受包裹,云途物流的工作人员又赶紧将货物发走。
追着政策跑无疑将成为今年跨境电商从业者的常态。毕竟,善变一直是特朗普的执政风格。
有卖家虽然还在做Temu全托管,但已经开始挑选优质的SKU产品,准备备货到海外仓。此前,他从未考虑过使用海外仓,认为海外仓的成本和风险都太高。
也有早已在Temu转向半托管模式的卖家表示,她必须上调产品价格,涨价至少达20%到30%,不然无法覆盖成本。
华创证券认为,加征关税对跨境电商的影响与在美毛利率、在美销售占比相关:在美毛利率越高、在美销售占比越低影响越小。
以赛维时代为例,其在美销售收入占比 90%。若加征关税至 40%,净利率会下降6.8个百分点,终端提价14%才能抵消影响;若加征关税至 60%,净利率则下降11.3个百分点,终端提价23%才能抵消影响。
涨价是跨境商家必须的选择,涨价后美国消费者是否持续买单,将考验着商家的产品运营能力。
在Jack看来,今年跨境电商的竞争将达到内卷的新高峰。原先采用“小额豁免”政策模式的卖家,他们的备货逻辑多是小批量、多频次的采购货物,商品售出后的资金即能迅速回流,资金周转速度快,现金流状况好。
使用第三方海外仓,则要求商家必须使用海外仓提前备货,商家初期要采用大批量的模式采购,“选品”能力成为重点。备货到海外后,还有“试单”的过程,商品试单运行后才知道补货程度。不止如此,相比“小件直发”模式,使用海外仓的商家交易周期长,多数商家一年仅能实现两到三次的周转水平,资金周转速度慢,对资金占用程度高,因此对资金实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逻辑跟原先的小件直发完全不一样,很多的点都比较难。”Jack告诉硬氪。“去年第四季度,很多商家都加大备货量,想赶在加关税前把货物补到海外,整体的货量相比2023年要涨了两到三倍。未来也会有供大于求的问题,之后销售情况不好的话,肯定有一波商家又会被洗牌。”
02 重构海外仓与平台模式
挑战的不只是跨境商家,海外仓服务商同样如此。
“小额豁免”政策取消某种程度上是对海外仓的利好,现如今海外仓格局竞争并不充分,中国公司的海外仓储面积整体超千万平方米,远远未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海外仓的租金在未来很可能受需求影响持续上涨。
据谷仓海外仓反映,2024年美国的仓库租金对比2021年以前基本翻了一倍。去年,甚至不少货代公司都加入海外仓业务。
硬氪也了解到,有海外仓企业除了在年初在美国市场大量扩仓外,也在之后准备调整仓库小件包裹和中大件包裹的比例,调高仓库中中小件包裹的比例,并加速小件自动化仓库的建设,希望承接住政策变化后货物的爆发增长。
在一片惶恐中,海外仓企业或许是少数还能保持乐观的参与者。考虑使用第三方海外仓客户的卖家会越来越多,挑战只在于要企业如何服务好新增客户。
Jack告诉硬氪,其所在公司除了今年加速拓展在美国的海外仓面积外,内部运营也在尝试降低海外仓使用门槛,比如会针对中小卖家推出“一口价”报价模式,分享教学素材让卖家学习海外仓的备货逻辑等相关知识。
至于跨境电商平台,Temu、SHEIN在去年大力推行半托管模式,该模式下平台商家要自行批量把货运到海外仓,再从本地发货。有效拓展品类之外,也能应对“小包豁免”政策取消后的影响。
Temu又在近期推出预售功能,仅面向中国大陆或中国香港的企业店铺开放。仅面向中国大陆或中国香港的企业店铺开放。该功能旨在降低卖家未来面对的库存压力,减少仓储成本与挤压风险,并帮助卖家改善现金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内电商平台而言,预售功能曾屡次被消费者吐槽。这尚且是在物流周期可控的前提下。
Jack认为,跨境电商平台做预售模式,履约周期更加不可控。尤其到电商旺季,跨境电商各个链路都会出现延迟、爆单、停止等问题,履约时效将大受影响。
对于跨境电商整条链路的从业者而言,挑战都才刚刚开始,每个环节的模式在未来都将可能被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