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氪丨目标取代矿车司机,希迪智驾仍在上市边缘摇摆
作者 | 范亮
编辑 | 丁卯
2024年11月,由"大疆教父"李泽湘掌舵的希迪智驾正式冲击港交所。这家成立仅七年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正试图以超80亿港元估值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作为国内硬科技领域标志性人物,李泽湘不仅持有希迪智驾43.64%控股权,还实际掌控着A股上市公司固高科技,若本次IPO成功,其将拥有"智能驾驶+运动控制"两大上市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两家企业均呈现出典型的高估值特征:固高科技上市初期市销率(PS)高达百倍,2023年4亿营收对应最高400亿市值,至今市值依然超百亿。而希迪智驾2023年C轮+融资估值对应的市销率亦超50倍。
固高科技高估值的支撑是机器人概念,而在智能驾驶逐渐步入淘汰赛的大背景下,希迪智驾如何延续高估值叙事逻辑,或将成为本次IPO的最大看点。
矿卡智驾龙头
希迪智驾隶属于商用车自动驾驶行业,目前主要拥有三个业务方向,五类产品,分别为自动驾驶(矿车解决方案、物流车解决方案)、V2X(智能交通V2X产品及解决方案)、高性能感知(列车自主感知系统、车载智能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其中,自动驾驶主要为TO B业务,V2X和高性能感知主要为TO G业务。如果将上述业务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即硬件+软件整体组成的解决方案。其中,自动驾驶主要为出售搭载智驾系统的矿卡和物流车,V2X主要是交通监测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系统,高性能感知就是列车和商用车的行驶监测系统。
根据灼识咨询披露,2024上半年,希迪智驾总营收2.58亿元,在商用车自动驾驶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12.9%。其中,自动驾驶矿卡市场的营收约1.5亿元,在自动驾驶矿卡市占率约36.5%。
图:希迪智驾主要产品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36氪整理
从收入增长看,近两年希迪智驾整体处于营收规模快速扩张阶段。2021年-2024年H1,公司总收入分别为0.77亿、0.31亿、1.33亿和2.58亿元,2022-2024H1同比增速分别为-59.7%、329%和470%,其中2022年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因为当年V2X收入大幅下滑95%,自动驾驶业务虽开始量产收入高增300%,但未能有效弥补V2X业务的下降。
从收入结构来看,希迪智驾三大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很不稳定,但整体呈现出自动驾驶收入占比增加,V2X收入占比下降的趋势。2021年-2024年H1,公司V2X业务占比分别为91.2%、9.8%、27.8%和28.7%;同期自动驾驶业务则为8.8%、90.2%、56.1%和60.4%;另外2023年公司高性能感知业务开始量产后,2023年-2024年H1该业务占比分别为16.1%和10.9%。
总的来说,由于希迪智驾目前的营收体量、业务规模仍处于初期阶段,其还未形成稳定的业务结构,但自动驾驶,特别是智驾矿卡大概率会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业务。招股说明书披露,2021年至2024年9月30日,希迪智驾已累计交付123辆自动驾驶矿卡,并收到320辆自动驾驶矿卡、206套自动驾驶卡车系统的意向订单。
政策趋势上,2024年公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5G 规模化应用 “扬帆” 行动升级方案》均指出要加快无人矿卡等场景规模推广,因此希迪智驾矿卡业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行业前景并不需要担忧。
图:希迪智驾营收结构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36氪整理
盈利约束研发开支
前文提到,2021到2024上半年,希迪智驾的营业收入从0.77提升至2.58亿元,但站在毛利的角度,其对应期间毛利润仅从0.26亿元提升至0.45亿元。
营收增速远高于毛利润增速,倒推原因自然是毛利率下滑所致,希迪智驾2021年综合毛利率33.11%,但是2024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仅17.17%。
那么,为何公司收入规模扩张,毛利率却反而下滑?
一个原因是公司收入占比较高的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偏低,2023和2024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9.5%、16.1%,拉低整体的毛利率水平。
另一个原因是V2X业务毛利率水平持续大幅下滑,2021年时该业务毛利率高达34.1%,但是2023年已经下降至17.7%,并在2024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7.7%。
图:希迪智驾各业务毛利率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36氪整理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使希迪智驾多年来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如其2021-2023年经调整亏损一直在1-1.5亿元区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则在-2亿元左右。截至2024三季度,希迪智驾货币资金及定期存款累计约3.6亿元,同时账面对应合计1.4亿元的短期借款,公司现有的流动性水平也难以支撑长期的高强度研发。
因此,持续的亏损也对希迪智驾的研发支出造成了影响,尽管希迪智驾营收规模有所扩大,但是研发开支反而下滑。在2021-2023年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1.1、1.0、0.9亿元,2024上半年则为0.35亿元,呈持续下滑状态。
图:希迪智驾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36氪整理
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希迪智驾目前拥有包括 135 项发明专利、107 项实用新型专利及 83 项外观设计专利,核心专利主要集中在车辆控制、混编运行、障碍规避、自动泊车、汽车通信等方面,涵盖感知、决策、控制、定位等多个维度,呈现出多而全的特点。
对比与希迪智驾业务类似的踏歌智行、慧拓智能,根据天眼查数据,目前踏歌智行发明专利约70余项,慧拓智能发明专利约100余项。从专利数量、专利覆盖维度角度看,当下希迪智驾的研发投入金额虽有所下滑,但累计的专利数和覆盖程度覆盖程度在同业中依然属于较高水平。
当然,希迪智驾若想要长期维持技术优势,保持高研发投入依然必要,其在招股书中披露的募资去向中,第一和第二大类目即用于自动驾驶平台、V2X和智能感知的研发。
毛利率为何偏低?
根据分析不难发现,希迪智驾核心的两大业务自动驾驶、V2X毛利率均处于偏低状态。
对V2X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希迪智驾在招股说明书中的解释,一是为了提高市场渗透率进行主动降价,二是部分V2X项目验收期延长,导致计入项目的成本增加。
这个解释不无道理,毕竟公司V2X收入在2022年骤降,背后对应的其实是G端客户的债务压力,其确实需要在价格上给与让步以维持市场份额。另外,同业竞争角度,整个商用车自动驾驶行业前五名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差距非常小,当终端需求下滑时,希迪智驾也并没有太强的议价能力。
再看希迪智驾的自动驾驶业务为何毛利率偏低。2024上半年,希迪智驾矿卡交付规模达到历史最高,但毛利率水平只有16.1%,与人们对自动驾驶“高科技”的印象也不太相符,原因可能出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产品交付方式以整车为主,成本基数高。
希迪智驾自动驾驶业务的产品主要为智驾卡车,而非单纯的智驾系统。其智驾卡车主要采取与整车厂联合开发的模式,并由整车厂进行生产。此外,对雷达、摄像头等关键部件,希迪智驾也主要以委外方式生产。
整车交付+委外生产的方式,天然就摊薄了希迪智驾的毛利率水平。另外,由于整个行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希迪智驾目前整车累计交付数量仅百余辆,也并未形成规模采购优势,进而影响了成本结构。当然,这种偏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也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希迪智驾的现金流压力,使得其可以专注于市场拓展。
二是自动驾驶卡车需要在价格端相对普通卡车产生性价比。
自动驾驶矿卡相较普通矿卡的优势,一是可以节省矿卡司机人工成本,降低人工安全风险;二是可以不间断工作,提高采矿效率。仅从替代司机的角度看,目前自动驾驶矿卡已经拥有相当的吸引力。
根据灼识咨询,2023年国内普通矿卡平均售价为150万元,自动驾驶矿卡平均售价为250万元,二者差价100万元。由于普通矿卡一般需要配置两名司机,每年司机薪酬累计支出约20-30万元,因此自动驾驶矿卡在3-5年节省的司机成本,即可弥补与普通矿卡价差。根据部分采矿类上市公司对运输工具折旧年限披露推算,矿卡使用寿命一般为8-15年,仅从矿卡全生命周期计算经济账,自动驾驶矿卡无疑是有吸引力的。
但是,站在矿企等客户角度,其还需要考虑自动驾驶矿卡的场景适用性、运行稳定性、潜在运维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自动驾驶矿卡需要在价格端让步,以对矿企上述的担忧因素进行补偿,这对自动驾驶矿卡的售价形成了压制。
另外,从希迪智驾的客户结构看,2021-2024上半年间,公司自动驾驶业务的客户结构并不稳定,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变化,这也反映出终端矿企等客户对自动驾驶卡车也处于试水阶段,这也影响到了希迪智驾的议价能力。
总的来说,希迪智驾的毛利率水平偏低主要还是因为行业处于初期阶段,一方面下游客户尚处于产品试水阶段,另一方面整个供应链体系也未形成规模效应。随着自动驾驶卡车行业向更成熟的阶段迈进,希迪智驾的毛利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看待希迪智驾的估值?
2024年以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地平线、佑驾创新等多家自动驾驶领域相关的企业在纳斯达克、港交所上市,这些公司的估值水平为希迪智驾提供了参考。
整体估值思路上,由于自动驾驶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相关企业的营收、利润规模均处于低水平,并不适用于市盈率模型,因此对希迪智驾的估值应主要以PS(市销率)、PRR(市研率)为主。
从业务和产品形态角度来讲,希迪智驾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最为相似,三家公司均主要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只是应用场景有所不同,理论上估值最易对标,干扰因素主要为美股、港股整体的流动性和估值差异。若不考虑上述干扰因素,按平均PS、PRR计算,希迪智驾对应的估值分别为86.45、27.9亿元。
不难发现,希迪智驾按PS和PRR法计算后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PS法下其估值与2023年C+轮估值接近,且摸到了港股18C章程预期80亿市值港币的上市门槛,但是PRR估值法下,希迪智驾的估值则处于较低水平,这也与前文提到公司研发投入连年下滑有关。
若单纯按照PS法对希迪智驾进行估值,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门槛的可能性并不算低,但若考虑到研发投入下滑这一因素,希迪智驾的上市之路则又多了一层阴霾。
综合来看,对希迪智驾技术实力的综合研判,可能将成为公司本次能否成功IPO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自动驾驶上市公司估值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