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保时捷扩充中国研发团队,新增智驾和座舱部门|36氪独家

徐蔡钰2024-10-25 12:57
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第二次大规模扩建

文|徐蔡钰

编辑|李勤、杨轩

面对中国市场的销量疲态,保时捷发起智能化冲锋。

36氪从多处信源获悉,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正在扩建,补齐智能座舱、ADAS高级辅助驾驶等智能化研发能力为本次扩建的目标之一。有保时捷人士告诉36氪,“研发团队是保时捷中国的战略重点之一,这个团队未来将负责智能化应用在中国的适配开发工作”。

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于2022年成立,由于此前仅负责进口车型在华上市的测试准备工作,该团队在两年时间内,规模发展不足50人。本轮招聘是保时捷中国研发团队成立以来第二次大规模扩建。

保时捷对座舱部门的需求是提升其座舱的语音识别能力、优化语音控制功能。ADAS高级辅助驾驶业务则处于较早的启动期,岗位职能主要是对中国智驾市场的调研及分析。

在座舱本土化上,同为外资品牌的特斯拉,历时三年在华搭建了400人规模的团队,才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保时捷虽然首轮招聘人数不多,但内部已为壮大规模做好了准备。

知情人士告诉36氪,中国研发团队将从上海浦东搬迁至车企研发云集的上海嘉定,并将同步搭建保时捷的研发实验室。

今年8月,保时捷第二款电动车型上市。然而,59.8万元起售的中型SUV纯电Macan,似乎没能复刻轿跑Taycan初上市的销量盛况。在追逐性价比与智能化体验的中国市场,保时捷的竞争力正在萎缩。

本次智能化部署,能为保时捷提供重振销量的特效药吗?

保时捷的智能化计划

以驾控体验为品牌基因的保时捷,对智能驾驶一直持积极态度,但似乎不追求落地速度。

2023年底,保时捷任命了前奔驰CTO Sajjad Khan进入董事会,负责保时捷智能车机、车载操作系统及智能驾驶等业务。新高管上任后,保时捷迅速对外撒金,投资了一系列智能领域公司,其中就包括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pplied Intuition。

在更具体的功能落地层面,保时捷采取了多路并行的策略。

保时捷一直对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寄予厚望。但由于功能交付不断延期,去年5月,保时捷与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达成合作,将共同开发量产的ADAS方案。

保时捷与Mobileye的合作主要围绕Mobileye的SuperVisionTM系统展开,目标是能够支持驾驶者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双手可离开方向盘。而由于希望兼顾人类驾驶与智能驾驶,功能开发的集成和调整将由保时捷全权负责。

本轮中国研发团队搭建后,便将展开对中国市场智能驾驶的调研与分析,未来也将继续扩大团队,负责相关功能在中国落地的适配性开发。

在与用车体验更相近的座舱领域,保时捷显然更加迫切。

目前,保时捷仍然以Carplay为车机核心,是为数不多支持Carplay 2.0版本的车企之一。今年一季度起,保时捷旗下各车型纷纷推出了Carplay 2.0版本的更新。在2.0版本中,用户不仅可以通过Carplay听歌看视频,还可以完成车辆空调、氛围灯等车辆控制。

在语音体验上,目前在售的保时捷车型仅能执行简单的语音唤醒。比如纯电车型Taycan,用户仅能通过语音控制车辆空调及座椅加热。与此同时,保时捷的语音唤醒率、识别速度均有很大限制。相较已在角逐大模型上车体验的中国品牌,保时捷的体验显然不够丰富。

但从中国智能化研发团队的搭建可以看出,保时捷正在做出改变。

智能化能否打破销量困局?

保时捷目前面临的的压力之一,便是中国市场销量的不断下滑。

2022年,保时捷中国区销量直逼10万辆,连续8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然而,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产生变化,同期中国自主品牌快速崛起,保时捷在中国的年销量在2023年下滑至7.9万辆,今年前三季度更是只有4.3万辆。中国市场销量的减退,直接导致保时捷经营利润与回报率降低。

销量之外,保时捷的纯电转型也并不顺利。保时捷曾明确表示,目标到2030年,交付车型中80%都将是纯电车型。今年,保时捷销量王牌车型Macan迎来纯电版本。

纯电Macan似乎很难像首款纯电车型Taycan一样成为爆款。有保时捷经销商告诉36氪,59.8万元的起售价公布后,纯电Macan的市场反馈并不佳。

中国自主品牌能以更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更大的空间、更豪华的配置及更智能的用车体验。缺乏综合产品力支撑的高溢价,成为拦住用户的门槛。其中,与中国自主品牌相差甚远的智能化体验是核心问题之一。

2025款的帕拉梅拉、卡宴、Taycan等车型,已搭载保时捷最新的车机系统。这一代保时捷车机首次支持了视频App爱奇艺及各类地图App的使用。但与之配套的语音唤醒功能,似乎进步不多。

多位保时捷车主告诉36氪,基础的调温度、开关窗、调音量一类车辆控制指令无法响应,更无法实现搜索导航目的地或中途更改目的地等进阶需求,“保时捷似乎听不懂中国话,但这些功能又是我们非常需要的”、“有车机导航,但语音屡屡搜不到目的地,所以很少使用”。

本次扩建中国研发团队,保时捷便试图提升智能化产品力,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新团队的使命之一,便是让保时捷听懂中国话,同时能够执行更多车辆控制功能。

这一举措有希望提升中国市场用户的座舱体验,但保时捷做的似乎还不够。

同为外资车企的特斯拉,也曾经历座舱本土化的开发。从2019年实现国产化,特斯拉用三年时间搭建了一个400人规模的中国创新团队,来负责本土功能的开发。

在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导航领域,特斯拉与百度地图达成了合作,特斯拉上正式出现了本土的、好用的地图导航功能,大幅提升其车机的实用性。

在语音板块,时至今日,特斯拉仍在持续推进语音本土化。在2023年底的OTA升级中,特斯拉再次优化了语音识别功能,让用户能更方便地控制空调与导航。

然而,自主品牌已涌向语音大模型上车的技术方向,特斯拉固定指令式的语音功能已略显落后。还在面临听懂更多中文难题的保时捷,已与中国市场拉开较大距离。

保时捷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市场车主的平均年龄仅37岁,且女性用户比例高达50%。而这样的消费群体,用户心智正在被理想、蔚来、小米等自主品牌占领,座舱的智能体验逐渐成为其购车的必选条件。试图通过补齐智能化短板来扫清销量疲态,保时捷不仅需要更多投入,还需要加快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