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Article

LG mobile phones are completely out of the game, being repeatedly defeated by Huawei, Xiaomi and other brands. Is it all because they don't pay attention to users' needs?

雷科技2025-07-02 14:43
LG mobile phones are completely gone.

一代手机霸主,从此告别手机行业。

韩国时间2025年6月30日00:00,LG电子终止了手机软件升级服务、应用更新中心、PC端数据管理工具LG Bridge三大服务,此举标志着LG彻底离开手机行业。

在功能机时代,LG是与诺基亚、多普达(HTC子公司)、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并列的行业巨头,进入智能机时代后,LG一度位列全球销量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然而时隔十余年,LG手机却无可奈何地退场,并为其他手机厂商敲响了警钟。

20年从巅峰到谷底,LG手机黯然离场

2005年,LG第一代巧克力手机KG90横空出世,火遍大街小巷,该产品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拉开了LG手机辉煌的序幕。

进入智能机时代后,LG在系统选择方面接连犯了两次错误。当时iOS与安卓飞速成长,LG却先选择与中国移动联手开发OMS系统,于2009年推出了搭载该系统的旗舰手机LG GW880,随后又与微软合作,加入了Windows Phone大家庭。

当LG看清局势选择安卓之时,中华酷联等品牌已在通过性价比和本地化适配快速抢占市场。好在,LG改变策略的速度比诺基亚快得多,2010年11月就推出了首款运行安卓系统的手机,没有沦为「others」。

(图源:LG)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13年LG位列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三,但这已是LG最高光的时刻。央广网在报道中指出,2014年LG 手机全球销量被联想和华为超越。

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LG手机业务每个季度都在亏损,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累计亏损已达5万亿韩元(按照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264.5亿元)。

手机业务出现亏损后,LG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群人认为应该调整产品组合、升级产品设计,改善手机业务;另一群人则认为应该及时止损,放弃手机业务。结果就是LG一边投入重金研发奇奇怪怪的概念机,另一边则在寻求出售手机业务,仿佛精神分裂症患者。

甚至在宣布停止手机业务的2021年,LG还在CES展会上展出了卷轴屏手机LG Rollable,并表示该产品将于2021年晚些时候发售。这款尺寸可以在6.8英寸和7.4英寸之间切换的手机,的确带给了消费者极大震撼和吸引力,只可惜该产品最终未能量产。

而在中国,LG早在2018年就退出市场。此后的数年中,LG在国内堪称「洋垃圾」手机的首选,地位持平索尼,高于夏普。我曾购买过LG G7,但运行的不是原生安卓8,而是刷了彼时口碑最好的国产系统MIUI。

(图源:闲鱼截图)

退出中国市场之后,LG还有三大主要市场,即北美、欧洲、南美,其中欧洲市场是国内手机厂商的下一个目标,2018年华为、小米两家中国手机厂商,在欧洲分别取得了销量第三、第四的好成绩。北美市场,苹果独占半壁江山,三星持续发力,两家厂商合计份额超过50%,LG在疯狂的竞争中节节败退。

放弃中国市场后,LG非但没能集中资源和精力提升北美、欧洲、南美三大市场的销量,反而形势愈发糟糕。

尝试自救的LG,2020年9月推出了旋转双屏手机LG Wing,该机型获得了外媒GSMArena颁发的最佳创意手机奖。然而LG Wing搭载骁龙765G,售价却高达1098990韩元(按照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5813元),离谱的价格与配置,导致没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买账。

2021年4月,LG宣布将于2021年7月31日停止手机的生产和销售。那个销量曾位列全球第三的行业巨擘,最终还是倒下了。

被华米OV和三星、苹果轮番吊打

关于LG的失败,不少人归咎于错过了安卓系统的黄金发展期,但从市场表现来看,事实并非如此。产品搭载安卓系统后,LG手机销量一度跃升至全球前三。

更何况,哪家手机厂商没有野心。安卓是很强,可凭什么手机厂商必须用不了iOS就必须选择安卓,身为手机行业巨头的三星、诺基亚都曾尝试过自研或联合研发手机系统。在2014年底,LG还发布了自研手机SoC——NUCLUN,试图在硬件方面也走自研路线。

面对刚刚兴起的智能手机行业,探索性的研发工作必不可少,只是LG和诺基亚失败了,而三星手机抗住了失败的后果。而LG手机业务的失败,说白了就一句话:产品力和营销都不行。

LG G2、G3、G4、G5等多代机型,都存在质量问题,包括屏幕断触、尾部开裂、烧主板、屏幕拖影等。不过因LG手机顶级的工业设计和出色的硬件配置,用户评价仍以好评居多。问题是,动辄五六千元的售价打消了消费者的热情。科技网站Medium为LG挽尊时表示,尽管LG手机发布时价格高昂,但几个月后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几乎是同价位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图源:LG)

可价格跳水本就是消费者十分忌讳的现象,LG的操作致使品牌粉丝都不再愿意首发购买,坐等产品降价促销。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LG手机价格全面崩溃。LG G5、V10等产品,均因定价过高、配置失衡而失败。

其他手机厂商跟随用户需求,升级手机的拍摄、性能之时,LG盯上了模块化设计、音频、旋转屏等实用性或体验升级有限的创新。这些创新吸睛程度极高,在极客群体获得了好评,却无法吸引普通消费者购买。LG Wing是极好的例子,当前在闲鱼平台平均成交价依然高达711元,比小米手机同年发布的旗舰机小米10 Pro更贵,收藏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图源:闲鱼截图)

在营销方面,LG更是令人迷惑。国内手机厂商OPPO、vivo打出了明星代言+线下门店铺设的组合拳,从一线城市市中心到小乡镇的街道,随处可见OPPO、vivo的广告。小米基于创始人雷军的人气,以及「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在互联网上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华为「爵士人生」品牌形象逐渐塑造完成,成为国产高端手机的一面旗帜。

LG的营销方式却是找到了正在准备与AlphaGo开展围棋大战的李世石,在其袖口上绣了一个不明显的LG G5 logo,以至于整个比赛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广告。AlphaGo大战李世石是全球性的大事件,LG争取到了广告植入的机会,却花了冤枉钱。

在产品力和营销都不如华米OV的情况下,LG的对策不是产品硬件配置和价格向国产手机看齐,并积极本地化适配,与国产厂商硬碰硬,而是当起了「怯战蜥蜴」,主动退出中国市场。人口同样庞大的印度市场,则被LG战略性放弃。问题在于,任何市场都存在竞争,放弃中国市场并不能让LG手机在欧洲、北美、南美市场更具竞争力。

在国内销量沦为「others」的三星,时至近日仍不愿退出中国市场,每一代新旗舰都会在国内开展先行者计划,并积极针对中国用户的需求进行本地化适配,可见三星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LG手机之殇:兴盛于谦逊,败亡于傲慢

功能机时代的六大巨头,如今多普达、索爱已经消亡,索尼、诺基亚艰难求生,只有三星活得最为滋润,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后焕发了新生。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2024年摩托罗拉销量同比增长23%,位列全球第七。

每一家手机厂商的衰落,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如诺基亚的傲慢使其错过了安卓;HTC的市场误判,导致被大陆地区消费者抛弃;索爱手机的内部分歧,耽误了企业发展等等。

LG手机的离谱之处,在于其他手机厂商犯过的错误,它全部犯了一遍。LG错过了安卓发展的黄金时期,误判市场令其主动离开中国,内部对是否该保留手机业务又意见不统一。2019年高层换血后,新任CEO乔晟金表示不会放弃手机业务,计划2021年实现盈利。就这样,LG手机在左右摇摆之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图源:LG)

大厂在行业产生变革之时,都会尝试探索路线,以求成为新时代的领导者。长期身居高位,容易被乌云遮住双眼,难以及时看清形势,自身的傲慢又导致大厂走错路线之时,不愿意立刻认错改错,反而会消耗大量资源和时间进行无意义的研究。

当时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华米OV从中国走向世界,面对行业巨头和前辈们保持着谦逊,更愿意倾听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市场导向规划产品,以及向友商学习,优化手机的操作系统。

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演了同样的画面,小鹏、理想、零跑、小米、鸿蒙智行等新势力品牌结合市场调研结果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车型。曾被认为「一发力就能吊打造车新势力」的海外传统车企,出现了转型慢、不适应新能源时代的情况,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否定新能源转型的正确性。实力逊色于丰田的本田和日产,前段时间重启合作磋商,有可能通过合并提高产品竞争力。

度过智能机、5G时代的手机行业进入了AI时代,吸取了前辈的教训后,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在这场变革中积极拥抱AI,无论是接入DeepSeek,还是部署端侧大模型、打造AI智能体,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也不是没有手机厂商在这轮变革中遇到问题,曾经的行业领头羊苹果,AI技术研发陷入困境,可能需要求助于OpenAI或Anthropic。

若是长时间不能跟上行业发展,苹果未必没有步诺基亚、LG、索爱等厂商后尘的可能。不过苹果与三星相同,自身体量庞大,抗风险能力较强,与OpenAI、Anthropic合作后,有望快速提升产品的AI能力。

苹果愿意接受第三方企业的协助,或许与LG、诺基亚等厂商衰落的前车之鉴有关。走错路线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被消费者抛弃后手忙脚乱,然后病急乱投医,最终走向衰败。苹果大概率会与三星相同,及时修改路线,提升产品竞争力,应对其他厂商的挑战,保持住行业前二的地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科技”,作者: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