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sumer-grade AI revolution won't be about technology but about emotions.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对用户情绪敏锐,懂得文化嵌入和行为塑造的公司。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在科技领域,最明显的革命往往最后才到来。
互联网存在了几十年后才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它从实验室开始,蔓延到办公室,最后才进入我们的家庭。智能手机也不仅仅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计算技术最开始存在于企业的IT部门,后来才转移到我们的口袋中。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技术浪潮。不到五年时间,我们从令人惊叹的GPT-3,到如今数以百万计的人每天与人工智能互动。迄今为止,大部分关注点都集中在技术层面:模型性能、token定价、企业应用场景等。但最具变革性的变化很可能发生在界面、品牌和情感共鸣层面。
真正能被广泛采用的工具将不仅仅是精确的,还将是直观易用的、文化适应性强的,那些能自然融入人的生活而无需刻意学习的工具。这才是真正的优势所在,也是消费级人工智能即将变得非常有趣的地方。
因为现在正发生一件大事。token成本正在下降(OpenAI自2020年以来已将价格下调超过90%),这使得开发者更容易以更低的成本构建和发布消费级人工智能应用。模型微调正变得更加简单,技术壁垒(如果曾经存在的话)正在消退。随着基础设施变得更加廉价和易于获取,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阶段焦点正逐渐清晰:消费者。
消费者不在乎你的模型大小,他们关心的是AI是否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度过每一天。
想想Gmail、iCalendar、WhatsApp这些日常工具,它们最初为网页设计的,后来针对移动端进行了优化。曾经觉得很现代的东西现在也有些落伍了,这些基础应用已经僵化,而人工智能正在揭示它们有多么脆弱。
消费级人工智能其实指的并不是聊天机器人,至少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种,而是关乎摆脱我们多年来一直点击的那些陈旧的按钮和下拉菜单。真正的机遇在于界面:那些不仅能响应指令,还能预判语境的工具。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还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
这可能意味着一个购房管家,它不仅展示房源,还能理解你的日常通勤、遛狗习惯以及你早上喜欢的灯光类型。这可能意味着一个私人财务系统,它能够与你伴侣的日程和现金流同步,让你们无需每天讨论金钱也能共同规划。这可能意味着一个钢琴教练,它能在你演奏时倾听并实时调整练习计划,这样你就终于有了一个拥有无限耐心的老师。
聊天机器人或许开启了对话式人工智能的时代,但真正的革命在于其后续发展:那些无处不在、深度嵌入、隐形且行为更像助手而非软件的工具。
未来的赢家看起来将不像OpenAI,而更像耐克或皮克斯:这些情感敏锐、文化嵌入、行为塑造的机器会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
这一点已经初见端倪。Rewind.ai正在为用户的数字生活提供可搜索的记忆。Rabbit的R1承诺通过将自然语言转化为行动来完全去除“应用程序层”。Humane的Ai Pin虽然有缺陷,但至少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当你不需要看屏幕时,计算会是什么样子?
这些产品都没有做到完美,大多数产品都遭遇了差评,有些甚至显得滑稽可笑。但它们在触及一些重要的东西,它们试图想象一个界面不再受屏幕和键盘限制的未来。这很重要。尽管这些应用都不成熟,但指向了一个我们尚未完全探索的领域。这些不是雄心壮志的失败,而是新事物正在艰难诞生的迹象。
历史告诉我们,形态的变革很少是渐进式的。个人电脑并未直接催生智能手机,因为需要对界面和消费者行为进行彻底重构。如今,我们正迎来又一次这样的飞跃。苹果的Vision Pro、Meta的Ray-Ban智能眼镜以及由AI驱动的可穿戴设备如Oura Ring,都是未来可能趋势的早期信号。
然而,通向大规模采用的道路并非由代码铺就的,而是由信任、易用性和相关性铺就的。这正是许多投资者犹豫不决的地方。企业人工智能容易评估,因为有销售渠道、效率指标和投资回报率。消费级人工智能则显得更加模糊,因为它依赖于品味、文化时机和品牌,更难用电子表格来衡量。
但正是这一点使其如此具有吸引力。
毕竟,品牌是信任的代名词。而在人工智能代理将代表你行事的世界中,信任是最宝贵的资源。五年内,最受喜爱的AI产品将没有应用程序、屏幕或用户界面,其品牌信任度将超过你的银行。消费级人工智能并非技术突破,而是文化变革。赢家将更像耐克或皮克斯,而非OpenAI。真正的护城河不在于专有模型,而在于情感共鸣与行为锁定。就像苹果,就像Spotify,就像每一个以基础设施之名存在的消费级产品。
那么,这将走向何方?
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大多数消费级人工智能实验将以失败告终。硬件无法正常工作,评论将异常严厉。这没关系,界面革命总是以摩擦而非完善开始。关键在于,少数团队将找到正确方向。他们将文化洞察与技术优势相结合。产品推出时,人们可能无法分辨其是应用程序、品牌还是行为,只知道它能让生活更轻松、更人性化、更贴合个人需求。未来五年最优秀的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不会以其智能让你惊叹,但它会赢得你的信任,并且永远不会索要你的注意力。
译者: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