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985,走出一支创投军团
武汉光谷,热闹非凡。
周末,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七届企业家论坛开幕,现场,被称为“中国最牛天使投资人”的龚虹嘉也来了——他一向乐于支持母校活动,在校友圈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华中科技大学创业投融资协会会长”。
外界鲜少知道,华科这所偏居中部的工科强校,在创投圈巍然崛起一支强大校友军团,与之辉映的是,每个时代风口上,华科都走出了一批优秀创业者。
因此,这所工科著称的大学展现出颇为“铁骨柔情”一面:一群从华科走出去的投资人热心扶持校友,在天然的信任中托举同校创业理想。
三位华科同学
缔造一笔万倍回报
当年龚虹嘉投资同学收获万倍回报,早已成为创投圈一段佳话。
我们把时间拉回2001年。彼时龚虹嘉刚在事业上有了一些成就,从德生收音机的创业上他挣到第一桶金,并且随着亚信登陆美股,他首次通过上市实现投资退出。
正是这一年,两位华科的同班同学找到他——老同学陈宗年、胡扬忠从国企出来创业,在西湖区简易办公楼里成立了海康威视,做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急需资金。
当时国内视频监控行业规模尚小,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面对两位埋头苦干的技术派老同学,龚虹嘉没有拒绝,没有太多计较,果断出资245万元拿下海康威视49%股权。而剩余的51%由陈宗年、胡扬忠此前所就职的国企持有。
就这样,一笔日后载入中国创投史册的天使投资诞生。
2010年,海康威视登陆深交所。公开信息显示,通过减持退出,龚虹嘉累计收回资金约300亿元,目前他还直接持有海康威视10.5%的股份,对应市值仍超300亿元。
超两万倍的回报,令人艳羡。但这笔投资的意义不止于此。
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是:当年创业时,其实老同学陈宗年、胡扬忠并未持股,2004年龚虹嘉向海康威视经营团队承诺,若未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将参照公司原始投资成本向经营团队转让15%的股权。于是上市前夕,龚虹嘉仅以约75万元价格转让15%股权给海康威视高管团队,还另外将1%的股权转让给老同学胡扬忠和当时的副总经理。
当年同学情,尽在不言中。要知道,天使投资人让利来做股权激励,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十分难得。所以故事更动人的地方在于,他不仅给了老同学资金,也大大方方给了老同学作为主人公的底气。
他们,都来自华科
时隔多年后,龚虹嘉功成名遂,他带女儿回到华科校园时如此感叹:“我投资并最终给我带来巨额回报的企业家中,许多都是我的校友。”
这一语,道出华科浓厚的优秀创业者基因。
不妨先从一组数据感受:华科每年有2万余人次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这里建立了“院-校-国家”三级科创体系,学生覆盖率达90%以上。据悉,仅2024年就有近20个来自华科校友的AI相关项目获得亿元级融资。
各行各业,我们熟悉的企业家身影不少都来自华科。
纵览上市公司,国产先进陶瓷材料领域龙头珂玛科技,身后创始人刘先兵是华科机械工程系校友,还有明德生物创始人陈莉莉、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四方光电创始人熊友辉等,这些A股公司掌舵人均来自华科。
回到创投圈,半年融了10亿的千寻智能,创始人韩峰涛毕业于华科自动化学院;天问机器人董事长李淼,他来自华科机械学院,兼任华科创业导师。而专注AI语言服务的传神语联,创始人何恩培本硕都毕业于华科集成电路学院。
这份名单很长很长: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PPTV创始人姚欣、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帝尔激光创始人李志刚.....不胜枚举。
行至今天,华科的年轻一代开始接力起这份创业澎湃。
今年3月在科技圈引发轰动的Manus,背后创始人正是90后华科学子肖弘,大学时期他在华科校园里积攒了丰富的创业经历;阶梯医疗创始人李雪,本科就读于华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赴美深造回来成立阶梯医疗,缔造全球范围内第二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
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千里马和伯乐
惺惺相惜
当然,这里不只有“千里马”。
我们把目光落至2025华中科技大学创业投融资协会年会,校友投资人在这里齐聚——嘉道资本创始人龚虹嘉、方广资本联合创始人洪天峰、华业天成创始人孙业林和杨华君、磐霖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宇辉、基石创投董事长黄立波等,他们都从华科校园里走出。
其实放眼投资圈,华科学子还有很多:
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靳海涛、君联资本副董事长陈浩、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李文飈、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翔、石溪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孙坚、长安私人资本创始合伙人屈向军、深创投副总裁张键、瑞江投资赵进强、苏州基金副总经理/合伙人龚旸、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锋、海尔资本管理合伙人刘璐......身影层层叠叠。
而华科的创投版图上,也不缺女性的身影。丹麓资本创始合伙人陆勤超,早年毕业于华科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她曾在红杉中国工作十余年,后来创立丹麓资本。红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同样毕业于华科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还有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鲍晓莉,也来自华科。
往来之间,校友助力校友的故事源源不断。
今年递表港交所的乐动机器人,由华科校友周伟和郭盖华创立,校友掌舵的华业天成在A轮中便押注,后续持续加码。此外,华业天成还投资了英诺赛科、珂玛材料、聚芯微电子、纵慧芯光、乐动机器人、艾为电气、PPIO等10余家校友企业。
最近,龚虹嘉也心切着帮一位老华科人圆梦:“我灵魂深处产生了义无反顾的一种强烈冲动,要帮助华科大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所已满92岁的潘垣院士,完成他在地球上实现磁约束可控核聚变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使命。”潘垣院士,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华科,在华科任教数十载的他,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磁约束核聚变。
目之所及,诸多优秀校友链接起天然的信任闭环。这里,伯乐、千里马常有。
回头望去,这也是中国科技令人动容的一幕。硬科技投资的真正价值,在于校友这类长期资本的一路陪跑——通过跨周期、多轮次的支持,共同抵御创业路上的风风雨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冯雨晨 刘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