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竞争走到尽头,海辰储能用大容量电池撕开新赛道
在磷酸铁锂储能赛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一家中国企业正以技术创新重构行业格局。海辰储能凭借 1175Ah 与 587Ah 大容量储能电芯的突破性技术,完成了从行业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华丽转身。这不仅是一次产品迭代,更是一场储能产业的范式革命。
回溯 2022 年,当整个行业还在围绕 314Ah 电芯进行标准化迭代时,海辰储能已悄然开启了一场技术突围。彼时,全球储能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但核心技术路线却陷入路径依赖 —— 企业们竞相在相同规格的电芯上做参数微调,却鲜有人思考系统层面的根本性创新。海辰储能的研发团队敏锐地意识到,这种 "电芯决定系统" 的逆向设计逻辑,正是制约储能产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
2023 年 12 月 12 日,海辰储能第一届生态日成为行业转折点。其全球首发的 1000Ah + 长时储能大电芯(后迭代为 1175Ah)及适配 4 小时以上场景的 6MWh + 系统,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这款产品创造性地定义了 20 尺储能系统 4 列 4 簇的极简架构,彻底打破了传统设计模式,实现了从储能系统到电芯的正向开发。
这一架构革新的具有重要意义。传统 20 尺集装箱储能系统普遍采用 6 列架构搭载 314Ah 电芯,而海辰储能的 4 列 4 簇设计将系统集成效率提升到新高度。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行业惯性 —— 不再是电芯规格限制系统设计,而是先确定最优系统架构,再反向定义电芯参数。这种 "系统正向开发" 模式,让储能系统设计摆脱了电芯形态的桎梏,为行业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2024 年,海辰储能的技术布局进一步深化。基于 4 列架构的巨大成本优势,海辰储能将这一创新下放到 2 小时应用系统。同年 12 月的第二届生态日上,587Ah 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发布完成了海辰储能的场景全覆盖。这款容量恰好为 1175Ah 一半的电芯,专门适配 2 小时场景,却与 1175Ah 电芯共用 pack 平台和系统平台,形成了完美的产品矩阵。
这种技术协同性背后,是海辰储能构建的 "研发 - 产品 - 场景" 闭环生态。1175Ah 电芯精准定位 4 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场景,满足大型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对容量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应用;587Ah 电芯则聚焦 2 小时场景,覆盖电网调峰、工商业储能等领域。两者并非简单的容量差异,而是基于场景需求的精准设计。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扎实的研发投入。海辰储能已构建起超 3900 项专利的技术矩阵,在材料、结构、系统三个维度形成立体创新能力。以 587Ah 电芯为例,其循环寿命超 11000 次,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采用专利立体防热失控技术,全方位保障安全;系统能量效率大于 94.5%,大幅降低能量损耗。这些核心指标的突破,源于海辰储能从材料到回收的全链条自主研发能力。
在行业普遍追求短期效益的当下,海辰储能的战略定力显得尤为可贵。从 2022 年技术积累到 2024 年全场景布局,两年时间构建起完整的技术演进图谱。这种前瞻性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更在于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 —— 当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长时储能需求日益增长,海辰储能早已备好解决方案。
海辰储能的实践为中国储能企业提供了突围同质化的范本:不是单纯追求参数提升,而是基于场景定义技术;不是孤立开发产品,而是构建可扩展的技术平台;不是被动应对竞争,而是通过专利布局主动塑造行业规则。这种从 "规模竞争" 到 "价值竞争" 的跃迁,或许正是中国储能产业领跑全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