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Thinking Machines Lab获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人才成为AI行业最重要的要素

阿尔法公社2025-07-18 07:54
人才成为AI行业最重要的要素。

由OpenAI前CTO Mira Murati创立的AI创业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获得由a16z领投的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估值达到120亿美元。NVIDIA、Accel、ServiceNow、CISCO、AMD、Jane Street等各领域的知名机构参与融资,这也是科技史上最大的种子轮融资。

2025年2月创立的Thinking Machines Lab,最初的计划融资额是10亿美元,估值90亿美元,而几个月来,金额水涨船高,最终固定在20亿美元。

这家企业目前公开的信息,只有他们豪华的创始团队,以及一个相对模糊的技术方向,尚无具体的产品,更没有收入。

这笔融资,以及Ilya Sutskever已经估值320亿美元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也还没有产品和收入),和Meta对顶尖AI研究人才的“疯狂”挖角,代表着人才的重要性在AI行业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估值120亿美元,还没有产品,只有超豪华的创始团队

Mira Murati自2016年就加入OpenAI,并担任高层,之后担任了公司的CTO,在她的领导下,团队打造了GPT-3、GPT-4、DALL-E和ChatGPT等一系列开创性技术。在此之前,她曾在特斯拉担任高级产品经理,负责开发Model S、Model X以及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技术。

Mira Murati

包括John Schulman、Barret Zoph、Bob McGrew、Alec Radford、Alexander Kirillov、Jonathan Lachman、翁荔(Lilian Weng)等AI大牛,都是Thinking Machines Lab创始团队的成员。

John Schulman(图片来源于他的个人官网)

John Schulman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师从加州伯克利的AI大牛Pieter Abbeel,他前期在OpenAI领导强化学习团队,开发了著名的PPO算法(近端策略优化)和TRPO(信任区域策略优化 )算法,并与Ilya Sutskever共同领导超级对齐团队,负责ChatGPT的后训练。他2024年8月起短暂加入了Anthropic,之后加入Thinking Machines Lab并担任首席科学家。

Barret Zoph(图片来源于他的个人github页面)

Barret Zoph现任Thinking Machines Lab的联合创始人兼CTO,他于2022年9月加入OpenAI,担任研究副总裁,在ChatGPT的后期训练中担任关键角色。此前,他于2016年加入Google Brain担任研究科学家,专注于训练大型稀疏语言模型。

Bob McGrew(图片来源于播客Startup Archive的视频截图)

Bob McGrew是OpenAI前首席研究官,是GPT-3、GPT-4以及被o1等模型开发的关键人物。在2016年加入OpenAI之前,他曾在Paypal和Palantir长期担任关键技术人员。

Alec Radford(图片来源于他的社交媒体头像)

Alec Radford是GPT论文的一作,让OpenAI开始坚定的走Scaling Law的道路,他也是GPT-2,CLIP(文本图像模型),DALL·E,Whisper等关键模型的共同作者或关键贡献者,是OpenAI的技术灵魂人物之一。

Alexander Kirillov在OpenAI领导了其多模态研究团队,他深度参与了Advanced Voice Mode和GPT-4o等项目的开发。

Jonathan Lachman(图片来源于他的社交媒体头像)

Jonathan Lachman是OpenAI前特别项目负责人,此前是Leap Motion的首席运营官,也作为Blend的战略运营负责人,推动公司收入从2000万美元增长到2.5亿美元。他在OpenAI推动了多项战略合作。

Lilian Weng(图片来源于她的社交媒体头像)

翁荔(Lilian Weng)在OpenAI担任AI安全系统负责人,致力于确保AI系统安全、可控且符合人类价值观。

关注AI的安全性,首款产品将在数月内发布

在技术和产品方面,Thinking Machines Lab透露出的信息相对模糊,Mira Murati在社交媒体表示,他们的首款产品将在数月内发布,将包含重要的开源组成部分,并为开发定制化模型的研究人员和初创公司带来切实的帮助。

根据外媒《The Information》的报道,Thinking Machines Lab将为企业开发围绕其KPI定制的AI解决方案,这项业务被投资者们称为“商业强化学习”(RL for businesses)。除了强化学习外,根据Murati对早期投资者透露的信息,Thinking Machines Lab将使用一项新技术,即从开源模型中选择性地“摘取”特定层并进行组合。

在Thinking Machines Lab的官网信息中,它们也强调了多模态能力,以及对AI的有效安全措施,包括对齐,红队演练和部署后监控等方法。这方面的理念,与Ilya Sutskever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倒是不谋而合。

巨头和顶尖AI公司的抢人大战,人才成为AI行业最重要的要素

Anthropic,Safe Superintelligence,Thinking Machines Lab,是OpenAI Mafia(从OpenAI分裂出的创业公司们)中最强大的三家,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有顶尖的AI研究员领导,并且高级人才云集。

它们获得的巨量融资和追捧(尤其是Safe Superintelligence,Thinking Machines Lab还没有拿出产品),显示了AI行业的一个新的趋势,就是人才成为AI行业最重要的要素。

AI行业中三个重要的要素是人才,算力和数据。其中算力和数据,是与Scaling Law直接相关的,数据越丰富,算力越多,就越可能训练出强大的模型,例如xAI的Grok3和Grok4,还在践行这个办法。但是另一方面,Ilya Sutskever在去年就已经预言Scaling Law将逐渐失效,o系列模型代表的推理模型,其推理计算带来的收益,也在逐渐减弱。

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行业看到他们在算力受限的前提下,训练出了R1这个开源的Sota模型。作为对比,Meta拥有行业数一数二的数据和算力,在经过了3代的积累后,Llama 4模型却迎来了失利。这让行业认识到,在人才,算力和数据这三个要素中,人才应该才是核心。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由Mark Zuckerberg主导的抢人大战,他不但以143亿美元收购了ScaleAI的49%股权,并让Alexandr Wang担任Meta新部门“超级智能”的领导者,还挖来了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以及Safe Superintelligence联合创始人Daniel Gross,共同领导这个部门。

此外,他从OpenAI挖来了GPT-4o的语音与图像模块开发者Shuchao Bi和Huiwen Chang,“思维链”(Chain-of-Thought)技术代表人物Trapit Bansal和Jason Wei ,以及GPT系列模型的重要研发成员Ji Lin、Shengjia Zhao、Hongyu Ren和Jiahui Yu等人。

也从DeepMind挖了Jack Rae与Pei Sun,从Apple挖走了Apple Foundation Models 负责人Ruoming Pang。

更早之前,Google对Character.AI的交易,也是以人才为目标,在27亿美元的交易之后, Character.AI的两位联合创始人Noam Shazeer(Transformer论文的主要作者)和Daniel De Freitas,以及约30名核心研究团队成员,已经加入了Google DeepMind团队,致力于Gemini等AI项目的开发。

除了基础模型领域发起以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收购外,在应用领域也是如此。同样是Google,以24亿美元的价格与 AI编码独角兽Windsurf达成一项许可协议,“挖角”了Windsurf的首席执行官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以及部分核心研发团队成员,而另一家AI编码独角兽Cognition则收购了Windsurf剩余的资产和团队。

为什么无论是搞基础模型的还是搞AI应用的,都开始抢人才?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模型训练和模型应用的高成本。当算力资源确定的时候,不同的人训练和应用模型,最终得到的结果会天差地别,而每迭代一次,需要付出的算力成本越来越高(Zuckerberg在招揽人才的同时,也在建设容量为5GW的超级计算中心),所以拥有无数宝贵实战经验和Know how的人才,就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

幸运的是,根据芝加哥大学保尔森研究所的最新数据,在全球排名前20%的AI研究人员中,有47%来自中国。中国涌现出的一批全球一流的语言,视觉,机器人模型和众多的优秀AI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美国市场,根据Pitchbook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美国初创公司融资金额飙升近76%,达到1628亿美元,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约占总交易额的64.1%。

中国的创投行业,这股人工智能的热潮也是现在进行时,我们期望,那些还在高校,研究所,大厂中;懂技术,能创新,有意愿创业的顶尖人才们投身到这次热潮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公社”(ID:alphastartups),作者:发现非凡创业者的,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