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智元花21亿投的公司,3天涨了22.87亿

财天COVER2025-07-11 18:44
融资热潮持续高涨的具身机器人领域,又上演了一场让许多人看不懂的资本大戏。

融资热潮持续高涨的具身机器人领域,又上演了一场让许多人看不懂的资本大戏。

7月8日晚间,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简称“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以下简称“致远新创”),计划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两种方式,合计至少收购公司63.62%股份,以转让价格7.78元/股计算,此次交易总价约21亿元。

天眼查App显示,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均为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新创”)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其中,智元新创是智元机器人的母公司。智元恒岳成立于2025年6月,系本次交易设立的主体。致远新创则成立于2024年,占智元恒岳持股比例的0.5%。

从股权控制关系来看,上述三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智元机器人CEO邓泰华。因此,公告发布后,市场中关于“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和“科创板或迎来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的猜测不绝于耳。

虽然智元对上纬新材的资产注入还未发生,该操作已经点燃了股民的热情。7月9日、10日、11日,上纬新材连续三天开盘强势“一”字涨停,市值膨胀了约22.87亿元。

01、是否“借壳上市”?

被智元“看上”的上纬新材,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主业为专注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领域。

不过,由于上纬新材间接控股股东上纬投控股权较为分散,一直到这次交易前,都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从财报来看,上纬新材账面盈利,实际上并不差钱。2024年,上纬新材营业收入为14.94亿元,同比增长6.7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868.14万元,同比增长25.01%。

作为风力、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上纬新材的业务和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领域关联并不大。

不过,这些都不妨碍智元机器人实控人邓泰华,通过一番巧妙的资本运作将其控制权拿下。

邓泰华,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通信专业,曾任华为公司副总裁,是通信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专家。智元机器人的另一位核心高管则是知名科技圈KOL稚晖君(本名彭志辉),其于2020年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于2023年2月与邓泰华联合创立了智元机器人。

成立短短两年时间里,智元机器人便完成了10轮融资。今年3月,智元机器人获得了由腾讯领投的新一轮融资;5月,京东、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了智元的新一轮融资,上汽等多家老股东进行了增资。融资完成后,第三方调研机构对智元的估值已高达150亿元。

在一级市场广纳融资,并没有耽误邓泰华在二级市场的并购计划。为了拿下对上纬新材的控制权交易,公告显示,智元的操作主要是分两大步进行。

第一步,智元相关方先与上纬新材的主要股东签署了多份股份转让协议,将控股股东由SWANCOR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借此,邓泰华拿到了上纬新材29.99%股份,从而巧妙避开了30%的全面要约收购红线。

第二步,智元恒岳通过部分要约收购,进一步增持股份,拟通过要约收购上纬新材1.49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7%,从而拿下上纬新材的绝对控制权。

伴随着交易的推进,智元恒岳、致远新创的合计持股比例或将最高升至66.99%,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恒岳,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

智元这次收购操作,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是当下众多具身智能公司都在抢滩第一股,外界也由此引发了交易是否涉嫌“借壳上市”的疑惑。

不过,仅仅是公司的控制权变更,还不足以达到“借壳上市”的认定标准。

一位资本市场人士对《财经天下》表示,根据证监会规定,“判断是否构成借壳上市时,除了控制权变更外,还有资产注入及财务指标:控制权变更后,非上市公司在36个月内将其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且这些资产规模达到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标准之一,才被视为借壳上市”。

就此次交易,智元机器人对外回应称,非借壳上市,“此举旨在为未来注入更多优质资产,同时赋能上市公司内部孵化。”根据公告《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披露,未来12个月内,收购方暂无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对主营业务做出重大调整的明确计划。

此外,智元重要早期投资方蓝驰创投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表示:“该交易是通用机器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首例重大收购,也是智元机器人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该笔收购交易将帮助公司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布局。”

02、具身智能迎来融资上市潮

智元机器人能进行“丝滑”的资本操作,其根源仍在于今年具身智能领域融资的火爆,机器人公司之间的IPO“竞速”也已经打响。

今年5月,宇树科技发布通知称,因公司发展需要,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即日起将名称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宇树对外回应称,“这是公司运营方面的常规变更”。但此后其又启动了一波规模空前的融资计划,可以看出IPO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今年6月,宇树完成了C轮融资交割,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融资后估值达130亿元。同时,宇树也在6月18日完成了注册资本的变更,从288.9万元变更为3.64亿元,增加了125倍。

7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宇树科技相关投资方透露,后续有计划在科创板IPO。宇树官方对此未予置评。

融资的热浪同样在向初创公司蔓延,近日,多家具身智能公司官宣了新融资和新进展。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2025年共有87起人形机器人相关投融资事件,已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71起。

6月23日,银河通用获得了宁德时代领投的11亿元融资,估值超过70亿元。

7月7日,星动纪元宣布完成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的近5亿元A轮融资;非夕科技同日也完成了C轮亿级美元融资等。

7月9日,星海图宣布接连完成A4轮及A5轮战略融资,两轮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

随着机器人赛道进入加速发展期,资本密集涌入,头部企业估值也在快速攀升,更有龙头企业传来了上市成功的好消息。

7月9日,极智嘉正式在港上市,其主营业务为全球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目前市值超215亿港元。

在冲刺港交所的阵营中,还站着斯坦德机器人、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云迹科技等公司。随着赛道中融资活动热度不断上升,究竟哪家公司将率先抢占“具身机器人第一股”的行业先位,也正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天下WEEKLY”,作者:豆蔻,编辑:李不清,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