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眼中的稳定币:从金融工具到产业革命?
Circle成功上市,标志着稳定币正式进入主流金融视野。从投资人、银行、央行、支付机构到创业者,每个群体对稳定币的理解和担忧都不一样。稳定币正在重塑支付、货币乃至全球金融秩序,它不仅仅是“链上的美元”,而是一次系统性创新浪潮。
传统金融在问:“什么是稳定币?”
对大多数传统金融人士而言,稳定币像是某种“电子美元”或数字钱包里的法币映射。但其实它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锚定法币价值的数字资产。以USDC、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具有:
- 稳定性(价格锚定)
- 可编程性(智能合约支持)
- 全球流通性(7x24小时转账)
它是一种“互联网原生的货币单位”,正逐步成为数字经济的底层结算资产。
券商在问:“除了Circle,还有谁做稳定币?”
Circle IPO成功后,稳定币相关公司纷纷进入投资视野。目前已有多家科技与金融公司参与:
- Tether(USDT):全球最广泛使用
- PayPal USD:结合线上支付生态
- Paxos、First Digital:合规型稳定币
- Visa、Mastercard:试点稳定币跨境结算
这已不再是“币圈创新”,而是一个快速成型的金融基础设施市场。
银行在问:“存款代币化能不能挑战稳定币?”
一些银行尝试通过“代币化存款”来对抗稳定币。但问题在于:
- 运行在封闭系统内,不可自由流通
- 不适用于链上生态,开发者门槛高
- 速度、可用性远不如稳定币
稳定币的优势在于开放性与可组合性,不是监管“许可”能弥补的。它们已经成为链上应用的“默认货币”。
央行在问:“CBDC不更好吗?”
央行数字货币(CBDC)虽然理论上更合规,但却在现实中面临技术困境:
- 多数基于专有技术封闭开发,无法与主流链打通
- 类似早期“局域网协议”对抗开放互联网,注定难以形成网络效应
- 对开发者极不友好,生态活跃度低
CBDC更像“政府管理的局域网”,而稳定币是开放协议下的“全球互联网金融层”。
稳定币与主权货币的博弈
稳定币特别是美元稳定币的流行,正在改变全球货币体系:
- 在一些本币不稳定或资本受限的国家,人们通过稳定币绕开传统银行,直接持有链上的美元资产;
- 这将加速美元化进程,加强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 但同时,稳定币提高了美元的流通效率,也可能减少对美元总量的需求。
这对美联储形成双向影响:一边是美元需求扩张,另一边是货币乘数被技术改变。未来,美联储将不得不开始监控“链上美元”的发行与流动,对货币政策形成前所未有的新变量。
支付行业在问:“稳定币支付会不会取代我们?”
这是支付机构最焦虑的问题,但也是最大机会。
稳定币具有:
- 免中介结算
- 全球无障碍到账
- 快速低费转账
这将削弱支付网关的传统核心价值。但另一方面:
- 三方支付公司拥有海量商户与用户渠道
- 如果顺势整合稳定币,打造链上收款接口、钱包服务
- 将有机会从银行“附庸”,跃升为新支付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
这是一场“渠道为王”的再平衡过程,稳定币是挑战,更是升级的跳板。
创业者在问:“稳定币还能做哪些创新?”
答案是:太多了。
- 稳定币钱包与支付场景接入
- 稳定币审计、清算、合规化中介服务
- 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本地化稳定币
- 稳定币+真实资产(RWA)的组合型金融产品
- 稳定币+游戏/打赏/内容付费等链上场景
稳定币不仅是货币,更是编程型金融协议的基础资产层。
₿比特币信仰者在问:“为什么稳定币会火?”
虽然比特币更去中心化,但现实是:
- 稳定币的日活、交易量远超BTC网络
- BTC是储值工具,稳定币是真正用于流通
- 无论在DeFi、跨境、交易平台、Web3游戏,稳定币是流动性之王
稳定币不是终极理想,但它是推动“现实应用”的关键燃料。
✅总结:
稳定币是区块链的胜利,但也是去中心化理想的妥协。它实现了开放金融的效率,却依然依赖中心化托管与法币储备。这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折中,也是Web3逐步走入主流金融秩序的标志。未来的赢家,不是喊得最响的人,而是真正理解稳定币价值,并能用它构建出新业务模型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望资本iVision”(ID:iVisionVC),作者:田鸿飞,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