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一份「后罗马仕」时代的充电宝/手机保养指南

爱范儿2025-07-08 14:10
「析锂」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仅仅悬在每一个充电宝头上,更是悬在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手机上。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上一次买新的充电宝,是哪年的事情了?

如果是两年前,那你可得多留意了。

最近两周,充电宝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从机场到地铁的神经都紧张了起来,仿佛大家口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一夜之间突然变多了一样。

图|央广网

虽然「充电宝」本身的问题已经暂时告一段落,几家涉事的企业各自提出了解决方案,被曝出问题的供应链后续需要怎样的处理和整顿还有待观望,但我们更需要关注事件背后一个更广泛的问题:

充电宝的寿命不是无限的——我们身边所有的锂电池产品,都是消耗品。

充电宝是有保质期的

本轮大规模充电宝质量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充电宝零件供应链上的一家电芯代工厂。根据报道,这家代工厂在某批次的生产中违规替换了电芯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材料,导致隔膜质量不合格。

使用这批问题电芯的充电宝产品于 2024 年初前后进入市场,并由于不合格的隔膜导致充电宝过热、鼓包、乃至喷烟起火等一系列后续问题,最终引发了近期一切有关于充电宝的召回、禁运等社会事件。

正如原理图所展示的,「隔膜」是每一块锂离子电池内部都不可或缺的材料:它们不仅要在强腐蚀性的电解液中保持自身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稳定,更是要在轻薄和抗穿刺抗拉伸性能之间实现平衡,这样才能在维持锂离子自由流动的效率(也就是充放电效率)的同时在日常的磕碰中保持电池稳定。

然而,如果这家供应链上的代工厂换回规定上的合格隔膜材料进行生产,我们手里的各种充电宝就能高枕无忧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已经决定了:每一块电池无论工艺有多么优秀,最终都会有一个寿命的极限

想要弄明白电池的「寿命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就要对电池的工作原理有一些基本的认知。以本次大规模出问题的便携式充电宝为例,抛开外壳、接口、充电协议、电芯布局等等外在因素,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类东西:可充电式锂离子电池

作为一种二级电池(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能够重复充放电,依靠的就是这些在电解液中自由流动的带正电荷的锂离子——它们在受到外界电压后从正极迁移向负极,在向外释放电压时从负极移向正极,就完成了一次最简单的「充电——放电」循环。从原理和工艺设计上,这些化学反应都是完全可逆的。

然而在真实的使用环境中,电池是不可能刚好让所有游离态的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完成嵌入和脱嵌的,最主要的原因无外乎两个:极端温度,或者过度充放。这两者会导致设计好的反应流程被扰乱,导致一部分锂离子与负极材料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从电解液中析出,变成固体沉积在负极材料上。

这种致命的不可逆化学反应,也被称为「析锂」,正是锂电池寿命有限的罪魁祸首。

然而析锂为什么如此致命呢?原因恰恰在于前面提到的正负极隔膜上:当锂离子不断从电解液中析出,沉积在负极材料上时,它们会自发形成尖锐的树枝状金属锂,称为锂枝晶(lithium dendrite)。随着沉积的锂不断变多,这些锂枝晶最终会生长到足够高度,挤压并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接,然后——

而本次充电宝事故里的隔膜材料,因为本身不合格,导致隔膜更早、更容易被锂枝晶刺穿,或因外力损伤导致破损短路,最终在短短一年多的产品生命后,集体出了故障。

但即便是隔膜材料没有问题,随着充电宝的正常使用,锂枝晶仍然终会有刺穿隔膜或其他电芯内部材质的一天。「析锂」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仅仅悬在每一个合格和不合格的充电宝头上,更是悬在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手机上,以及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每一块锂电池头上。

我们要怎样保护锂电池

「析锂」这件事的麻烦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非理想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必然产物,除非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或者工作原理产生本质上的变化,否则是无法规避的。

更何况,它也并不是锂电池在生命周期中面临的唯一挑战,比如长时间高温导致的失活、电池外部触点的氧化,甚至是最简单的潮湿腐蚀,都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毕竟在回南天的湿度下,你的化学能量,超乎你想象

换句话说,每一块锂离子电池在出厂的时候,其内部就已经有一个小小的闹钟开始倒计时了,我们的使用方式无论怎样呵护,最多也只能减缓闹钟归零的速度。

当然,事情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的悲观,因为只要操作方法得当,一块锂电池的「可工作寿命」是能够被延续到非常长的。比起偶尔带在身边的充电宝,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其实是家里面那些有些年岁的旧手机或者旧平板电脑——

如果你也有一些类似的收藏爱好的话,就更得注意了

虽然从硬件角度看,近十年内生产的智能手机内部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电池保护机制,但一般的手机锂电池平均寿命为 300 到 500 次充放循环,日常使用频率换算一下就是二到三年。

在这之后,锂电池虽然不会马上出现比较明显的物理变化,但总容量减小、电压不稳、充电困难之类的现象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虽然这些老旧设备我们大多不会高强度的使用,但如果想要让它们能够长时间的陪伴下去,维持偶尔能点亮屏幕回顾一下过去的状态,我们就必须要注意对它们的日常维护。

1. 已经出现物理异常的锂电池

如果你家里的老电子设备的电池已经出现物理性状变化,比如鼓包、漏液、散发异味、异常发热等等,不要犹豫,马上把它们拆掉。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电子设备本身,更是为了从源头上避免起火和爆炸之类比较危险的电池现象。

电池鼓包甚至有一个专有名词:spicy pillow(火辣的枕头)

与单纯的析锂导致短路不同,电池鼓包是由于正负极长时间的不正常化学反应产生了气体堆积在电池内部,不仅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鼓包破裂时产生的气流和氧化放热不仅有可能会让电池「燃起来」,更有可能借着气压变成火焰喷射器,危险程度远超单纯的自燃。

更重要的是,当发现了自己的电池产生鼓包现象之后,绝对不能手动拆解电池外皮或戳破鼓包放气。原因正如前面所说,正负极材料突然接触到空气后有可能发生剧烈氧化放热,与骤减的气压组合起来就是自制的燃烧弹。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将鼓包的电池连同电子设备一起拿到手机维修店或者其他专门处理电子废物的地方,请有经验的师傅帮忙拆除电池。对于这种有燃烧风险的操作,最好还是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一定不要随手扔到垃圾桶,那样只会给别人增添麻烦。

此外,已经鼓包的电池是不能通过浸泡盐水的方法进行放电的,一旦有外皮破损就会导致内部积压的气体和正负极与水接触,反而容易引发爆燃。

对于那些存在召回序列中的充电宝产品,一定要按照厂家的指引,先检查外观有没有物理变形,再严格按照指导的步骤进行泡盐水销毁操作:

2. 已经老化但功能正常的电池

比起鼓包的电池,这一类没有物理变化、但性能已经明显退化的电池是我们更容易遇到的,对于它们的处理方法也相对更简单一些。

首先,如果你会偶尔使用这些老电子设备,每隔一段时间会给它们充电开机的话,那么就不需要非常多特殊的照顾,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即可:

-避免过度充电和放电,最好每隔一到两周左右就拿出来重新充电到 80% 左右,比如你可以用手机的电池健康功能来锁定在最高 80%。如果电池的放电速度已经无法控制,建议也将电池拆卸出来,做分离储存或者更换新的电池。

-避免极端温度和高湿度环境。恒温和防潮功能的电子产品防潮柜或者防潮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实在预算有限,一个密封性好的储物盒加上干燥剂也是非常有效的。

-留意电池的物理变化,如果发现电子设备出现鼓包之类的现象,还是尽早请维修师傅拆掉或者更换电池比较好。

其次,如果已经确认不会再使用,或者功能本身就有问题,保存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怀念,那么这种现成的画框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更加显眼的展示出来,还能获得最后一次参与感:

哪怕自己懒得动手,电商平台上也有很多代为拆解和装裱的服务,我们只需要注意后续的防潮即可。

3. 正在使用中的电子设备

相比老设备,我们手中正在使用的手机、手表、耳机之类锂电池设备也不能完全忽视。锂电池技术在这几年虽然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不管随便造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要避免极端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之外,尽量避免水溅也是需要注意的。现在的手机虽然大多都有了 IP67 或者 IP68 级别的防水,但这种认证并不是万能的,手机的防水性能会随着使用环境、温度、密封胶老化程度等等多种因素产生变化,刚入手的第一年和持续使用的第二年肯定不能同日而语:

一旦手机进水,电池短路、主板腐蚀、镜头损毁几乎就是无法避免的次生灾害,无论是出于对电池的保护,还是对钱包的保护,「防水溅不防手贱」始终都是重中之重。

在物理侵害之外,我们面对手机电池时,更纠结的往往是系统回报的电池健康度。

从原理上讲,这种由手机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和算法反推出来的电池健康度,其参考意义其实非常有限,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健康度从 99% 变成 98% 就嚷嚷着续航体感变差了。从现在的手机处理器性能角度看,软件版本更新导致的处理器高频运行才更有可能是侵害续航的元凶。

因此,在现在这个电池瓦时数和能量密度节节攀升、硅负极之类有效减少「析锂」现象的技术逐渐量产的时候,保护电池健康更多是一个习惯问题。

归根结底,避免外力冲击、避免极端环境、避免液体侵入、避免过度充放,保持适当的充电习惯,比什么电池健康度数字都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马扶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