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AI对空调来说是必要的吗?

36氪品牌2025-04-30 16:54
AI+硬件,最新的答案是什么?

按照元年派的说法,2024年是AI硬件元年。

但一年后的今天,当讨论AI与硬件的融合时,公众的想象空间仍然被局限在几个经典场景,除了应用场景仍十分模糊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外,不论是逐渐沦为儿童玩具的智能音箱,还是仅将语音识别和平板电脑简单结合的学习机,本质上都是十年前智能硬件热潮中的老面孔。

不是因为公众跟不上AI创新的步伐,而是更多的以“AI硬件”为噱头的产品还在致力于创造“不存在”的需求,如AI睡眠戒指、AI录像吊坠等等可穿戴设备的“GPT化”。这些产品最成功之处,或许就是证明靠工程师的想象力也能强行定义一款AI产品。

AI+硬件,最新的答案是什么?美的已经在智能家居领域给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4月26日,科技巨头美的空调在企业总部发起了自家首个,同时也是家电行业的首个“AI科技日”。产品经理和研发人员带领用户零距离体验AI技术在空调产品上的应用,把冷冰冰的科技语言掰开了揉碎了“开盒”给用户看,并面对面聆听用户需求,接受用户的反馈。

除了语音控制和远程开关,AI空调能干什么?

很多AI硬件创业者的产品灵感来自于手机里的软件,他们擅长把APP接入大模型再做成硬件形态,比如Plaud Note这类卡片式的会议助手,或者可以聊天的AI陪伴类玩偶。这些AI产品的设计思路在于脱离手机的使用场景,同时通过AI的加入,更符合人当下场景的使用需求。这也是AI+硬件本质上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智能家电行业,当用户想要调控温度,但满屋子找不到遥控器或者手机时,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更迫切一些。

为了满足“空调能听懂人话”这类最朴素的期待,AI家电厂商的传统做法,是将“语音控制+手机APP”嫁接在家电上,人与家电的交互也仅限于“指令-响应”模式。

那如果加上大模型的“理解”能力,能给一个空调带来多少提升空间?

首先空调对“指令”的理解可以突破以往语音交互的极限,比如通过私有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美的鲜净感空气机T6可以实现“模糊指令控制”和“一句话多意图理解”。当现场的用户随口说一句“小美小美,感觉有点冷,给我放首歌”,空气机立即能捕捉到用户的真实意图并提高温度。

除了在常被用户诟病的语音控制上进行颠覆性提升,更大的改变发生在空调对指令“响应”的方式上。

人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空气本身看不见摸不着,人不知道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是不是到了需要消杀的程度,但搭载了高精度TVOC传感器的空调的感知维度更多,它能主动感知温度、湿度、风速、洁净度、新鲜度这些维度的环境变化,并且根据当前环境做出合理响应。甚至空调不再等人下指令,而是直接根据数据做出调节的决策,也就是将“指令-响应”模式升级为“感知-决策-执行”。

这样无论是在家里吃个火锅有异味,还是空气中有灰尘和毛屑,空调都可以自主地去感知并处理好生活空间中的空气问题。据美的空调产品经理宋明杰的介绍,相比传统的多维调节的机器,鲜净感空气机T6能够节省人73%的手动操作量。

这意味着,随着AI智能体硬件融合程度越来越深,智能家居已经从听从单一指令,进入到主动决策甚至主动服务的阶段。

AI如何让空调主动适应人?

传统空调的痛点很多,比如冷风吹到肩膀和膝盖,再比如客厅里孩子就喜欢坐在出风口玩,喊也不听,还有那无数个冷醒和热醒不断交织的夜晚。以往人们都选择用自己的肉身来适应空调,披上空调毯,买了挡风板,为了让孩子不感冒干脆常年关上客厅的空调。但AI的加入刚好能解决这些看似不合理的需求。

美的无风感WF1柜机采用了一种“智控风”技术,用AI算法+毫米波雷达实现了人体动态追踪,实时监测前方3米120°区域内人体活动,自动识别用户位置与姿态,主动避开人。

这种技术能直接解决冷风敏感人群的问题,比如当孩子在客厅的右侧玩耍的时候,客厅的空调如果按照设定的温度持续输出冷风时,孩子很容易着凉,但AI可以识别并减少右侧冷量的输出,减少刺骨的冷风。

美的在“AI科技日”现场,用户在现场拿着风车站在风口,空调可以精准避开,风车纹丝不动。但这并不是把冷风停掉了,只不过风经过1.3万个微孔散流后,输送出来的风变成了花洒式的凉意。

美的新一代全面风空调也照顾到了一些特殊的需求,以往鼻炎患者在空调冷风环境下容易打喷嚏,这是因为空调送风有死角,导致整个房间的温度不统一、忽冷忽热。通过AI算法,可以达到动态预测室内温度变化的效果,实时温度牵引,让整个房间的温度波动在一度以内。

这证明人其实不需要努力适应家电,AI可以让家电来适应人。

AI空调收集数据做什么?

大模型的训练本质上是一个需要海量数据持续喂养的系统工程,数据规模与质量直接决定了算法的智能水平。

在“AI科技日”现场,美的酷省电Ultra系列的产品经理透露,美的空调依托1.6亿用户构成的庞大数据资产,可以让AI算法更加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

尤其在省电层面,在调用34个省级区域数据进行分析后,AI空调可以通过算法和用户个性建模预测用电习惯,能够识别出华南用户梅雨季对除湿的需求,也能理解西北用户对抗干燥的期待,从而实现精准节能,最高实现46%节能率。这个节能率下,酷省电Ultra柜机一年内省下的电够电车往返北京和广州,如果用十年,能省下8160度电共4500元。

更“科幻”的是,美的每一款酷省电产品都标配了OTA功能,这项功能会让空调参数基于用户反馈不断自我学习和升级,同时反哺回每一台酷省电Ultra系列产品,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每一次升级后的服务。

有了大数据加持,AI空调还可以实现特定人群的定制化服务,比如无风感WF1柜机可以通过AI大数据分析百万母婴用户需求,自动调整参数为温湿风黄金配比,定制化母婴舒适风感体验。

“AI科技日”,品牌“自我暴露”的决心

在各大厂商争相为产品贴上AI标签时,用户越来越头痛。

一边,所有产品都跃跃欲试称自己为AI硬件,比如有些PC只是接入了一个大语言模型,就变成了AIPC。另一边,技术术语堆砌成了一道道认知屏障,好像不秀参数就不能区别于“伪AI”产品。

用户越来越难以分辨,商品详情页里描述的复杂算法架构,究竟是为解决真实痛点,还仅仅只是为了制造溢价空间所创造的营销话术。

美的空调的“AI科技日”是一种新的尝试,在AI概念被过度消费的市场环境中,美的在尝试主动消解复杂,把枯燥的参数变成可触摸的现场感知。

“AI科技日”不是品牌“自我暴露”的唯一解,但美的在创造一种体验式消费的可能,让用户成为产品测试的局内人,从旁观者变成共创者。

这也显示出美的的野心,不仅要在媒体和同行面前展示自身技术实力,更让用户反过来深度参与产品创新、定义产品未来。这同样也是一种技术自信。

除了AI技术的应用落地,美的的技术研发布局还覆盖到了厨房这一特殊场景。

针对中式烹饪特有的高温、高油烟环境,美的投入了数千万元来自主研发“美弗0号冷媒”,并已成功应用在厨清凉无外机嵌入式厨房空调产品上。普通冷媒的冷凝温度最高能到55℃,而“美弗0号冷媒”的冷凝温度高达75℃,换热效率高,可以做到用一个单位的风量带走过去四倍的热量,即便厨房内大火烹饪上强度,依然能高效制冷。同时,这款空调做了全面的防腐蚀处理,比如空调翅片上涂了石墨烯防油层,比普通翅片的防腐效果提升了四倍。

另外在厨房场景下,传统空调的分体式结构显得尤为笨拙,不仅室外机无处安放,室内也缺乏合适的安装空间。美的厨清凉无外机嵌入式厨房空调从设计紧凑度的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干脆取消了室外机,把风轮、风道、风管、压缩机等所有组件都特别定制为更小巧的尺寸紧密组装在一起,就算是老房子或者小厨房,只要在吊顶上挪开六块铝扣板就能安装。

近两年,美的投入了13个亿用于建设新的创新科技园以及聘用新的工程师专注于研发工作,这才有了这次“AI科技日”上AI空调的落地展示以及应用在厨房场景的颠覆性技术。

在“开放日”、“科技日”成为风潮之前,每个品牌似乎都有自己的定义方式。

特斯拉的AI Day上,Tesla Bot原型机被搬到现场,用来给用户展示走路和打招呼,马斯克还在现场招聘起了AI和机器人工程师。

蔚来的NIO Day,几乎是车主主导的狂欢,所有蔚来车主都希望NIO Day有一天能在自己的城市举办。

美的空调“AI科技日”上,用户见证了美的空调AI科技的创新及核心技术突破,预见到了美的正在用AI科技改善人们生活、消费的每一个细节,看见了美的独特的“身体语言”。

这个只属于用户和品牌的特殊的日子,无疑正在重塑双方理解彼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