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条关于AI的职场信息差|春季人才沙龙官方总结(脱水版)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AI会让多少岗位消失? ”、“AI来了,人的优势在哪儿? ”、“AI带给普通职场人的新机遇在哪儿? ”
2025年2月22日,职场Bonus联合鲸选AI组织了一场名为《用AI造福你我的职业》的闭门分享会。我们邀请到《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pdf》系列创作团队成员、国际“独角兽”企业代表、职场工具KOL、“超级个体”独立开发者等不同身份角色的7位嘉宾,围绕打工人职业一生的三种状态——「在职」、「求职」、「创业」——展开了分享和讨论。
除去现场的案例演示,我们从本场闭门人才沙龙中萃取了42条干货结论。
在职篇:开启人机协作“包工头模式”╱ 01
求职篇:用AI给职业竞争力做“增强现实” ╱ 02
创业篇:宁做“小池塘的大鱼”,别当“巨头的午餐” ╱ 03
在职篇:开启人机协作“包工头模式”
你其实可以选择“不被替代”
1. 一个足够强大的开源模型,能够打开那些因数据保密问题而不便上传数据的企业的AI需求。DeepSeek正是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让企业能本地化部署一个足够强大的模型,并导入自己的数据,训练适配业务的垂直模型。
2. 这也打开了一个潜力非常大的市场:使用DeepSeek的企业或者人越多,DeepSeek的生态就会越好。这个过程中,能与DeepSeek适配的云服务厂商能赚到的钱也就越多。这也解释了华为云、火山云等云服务厂商为什么几乎第一时间宣布接入DeepSeek。
3. DeepSeek也正在适配国产GPU,如果DeepSeek能在国产GPU上成功适配,也是我国重新掌握AI主权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活动现场,李祖希嘉宾干货分享
4. DeepSeek的两个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对比来说:V3是想得不多,执行力很强的年轻人,适合手把手教他完成任务;R1模型更像一个资深的思考者,让他解决宏观的问题会激发他的创造力。
5. AI的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人类的数据已经不在够AI使用,AI正在从人类的基础之上走向一些“无人区”。
6. 现在,人与APP的交互方式正在被AI改变,未来UI设计相关岗位可能会消失。
7. 今年,国内可能会迎来很多专业的倒闭潮,如新闻、广告、编剧等内容领域。
8. 目前来说,AI衍生出了这些新岗位:
关注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9. 当岗位被代替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与AI共生,实现人机深度配合。
(下面是李祖希团队预估的岗位被AI替代率,仅作参考):
关注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关注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关注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10. AI时代的铁饭碗职业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总结为,高创造性与高情感性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11. 在大厂里,不想被Push就要做“癌细胞”,要做那个有想法、成就事情的人。尽量不要被当成砖块和被“同化”的那个人,哪里要用哪里搬。
12. 虽然大模型能力很强,可以提效,但是现阶段我们仍然无法完全信任任何一种大模型。由于大模型幻觉等问题,AI输出的文本无法直接满足专业需求,需反复检查和调整;AI可处理后的数据,也仍需人工审核。
13. 组织、企业切入AI的路径,要从找到生成式AI擅长的场景入手,找到能与业务结合的地方是关键。生成式AI更擅长提炼、转换、总结能文字化的信息和数据。
关注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14. 人更擅长交互性高的岗位,而AI更擅长执行。因此现在的“人机结合”,人要善于充当一个“包工头”的角色,把任务拆解,再分配给相应擅长的AI工具去完成。
适合不同岗位职能的AI组合技
15. 分享7个职场人在工作、日常生活中使用DeepSeek的一些小技巧:
• 角色扮演法:让 AI 扮演专家,通过身份锚定来激发 AI 在特定领域的知识表达。如,你是资深营养师,请对比生酮饮食与地中海饮食的优缺点,并用表格输出;
• 知识蒸馏法 :通过各种方法,让复杂、混乱的信息变得更简单、更有规律。如,把化学元素周期表转化为故事法;
• 颗粒度调节器 :面对复杂问题时形成递进式分析框架,帮助理解和快速构建对事物的清晰的认知。如,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每个层面包含3个要点;
• 时间轴推演法 :帮助从时间维度上系统的梳理事件的发展脉络,更清晰地识别出关键节点和潜在趋势。如,结合2024年摆摊经济的现状,预测下2025年可能会出现的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 极端测试法 :通过加注极端条件激发AI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策略方案来减少方案的风险。如,当直播在线人数突破500万人,请制定跨境电商物流延误的应急方案,细化到48/72/96小时应对策略;
• 逆向思维法 :帮助在事情开始前明确实现目标的路径。如,我想在2026年考研成功,帮我制定一份1年的学习计划,包括需要学习的资料以及每个科目的学习时间安排;
• 情景模拟法 :通过 AI 模拟场景,提前准备应对策略, 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如,模拟一场汽车新品发布活动,预演座位安排、现场互动、新品展示等活动细节。
16. 分享让DeepSeek在一个小时内写完1万字项目书的流程:
• 核心策略 :框架复制+模块填充+数据嫁接。
• 第一步 :5分钟——用 AI暴力生成框架(目标:3000字)——提示词:你是xxxx(角色),请用xxxx(格式),输出一份《xxxx》(项目书名称)的完整目录,+提要求(如,需要包含10个核心章节,每章下细分3-5个小节,并标注每个小节的建议字数,要求总计字数10000字)。
• 第二步 :20分钟——用AI批量填充模块(目标:6000字)——针对每个小节单独提问(如,写一段‘2.1 功能分区’的内容,要求包含自动化立体仓库、AGV调度中心、冷链专区的技术参数,用数据列表形式呈现。)
• 第三步 :20分钟——用AI补全软性内容(目标:1000字)——添加政策背书、风险评估、效益计算等软性内容,如列出智能物流园区常见的3大技术风险(如AGV系统宕机),每项配100字应对方案。
• 第四步 :10分钟——用AI优化——统一话术,如,将以下段落改写成政府报告风格,加入“数字化转型”、“双碳战略”等关键词:{粘贴原文};+最终润色,如,检查以下方案书逻辑漏洞,列出3个可能被客户质疑的点,并给出应对答案。
17. LLM( 大语言模型)要想适配企业级应用,整理出开放和结构化的数据源是前提。字节 飞书 可以通过多维表格,实现数据的线上结构化和管理权限的颗粒化。
关注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18. 可以用DeepSeek倒推“指令”的初衷。因为DeepSeek更懂中文语境,通过将自己的工龄、岗位以及工作内容告诉DeepSeek,可以让DeepSeek倒推出老板给你发出指令的目的,以此来优化自己的工作内容,让产出变得更有的放矢,职场沟通效率更高。
19. 研发端,程序员可以使用 通义灵码 来提效;职能端,使用通用大模型,如 豆包、Kimi 等工具做日常工作的信息检索、汇总,或参与创意的生成等工作。
20. 今年大家可以期待下大厂在AI在具体场景的应用布局,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一站式的工具打包,比如 夸克APP 就借助AI搜索领域优势带来的数据洞察,进一步推出了AI视频总结、AI写作、AI PPT等特色功能,可满足职场综合性使用需求。
关于更多AI工具推荐的内容,可以阅读《我们访谈了10个职场卷王,看看他们到底都在用哪些AI》
求职篇:用AI给职业竞争力做“增强现实”
更快看清“冰山下的自己”
21. 我们说年轻的人重在找到热爱,有经验沉淀的人重在忠于热爱。现在行业这么卷的情况下,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也正在提升。如果求职者想在一个领域深耕,光有兴趣不行,更需要热爱并擅长,才能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22. 所以现在找工作最重要的,其实是求职者要看清楚自己,找到自己的热爱与擅长的交集。职升机AI 小程序,可以帮助求职者先找到“冰山下的自己”,根据自己未被发现的特质,匹配市面上的岗位,这更适合转行、在找机会的人。
23. 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找到工作不再是求职者的终极目的。“找到一份有深耕前景、能让自己持续发光发热”的工作,成为了求职者心目中的“满分答案”。这就要求求职者不光要了解岗位,更要对公司内部情况了如指掌。 ( 别干着干着老板跑路了 )
24 . 2022年初到现在,市场上关于求职辅导的需求正火速攀升。
2025年2月22日,三里屯国际青年人才会客厅
用AI把简历“PS”成HR眼中的满分答案
25. 可以巧用AI技术(如Cedars.AI),将你的简历也针对岗位JD,进行“定制化”的排版、投递。
26. 使用AI就像上个时代的“熟练使用Office”,企业需要能更灵活使用AI工具的求职者。
27. 求职者也要在自己求职的阶段“巧用”相关的AI产品。求职工具并不能改变求职市场,因为市场是需求决定的,但是求职工具可以让进入岗位的一些人发生转换。 (你不用,别人就用啦!)
创业篇:宁做“小池塘的大鱼”,别当“巨头的午餐”
在巨头阴影下找到爆发性切口
28. 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技术是AI面试应用里,最不能拉开差距的环节。前期技术突破还可以,后期96%和98%的输出效果,体现在产品上的差距并不大。
29. 做AI创业要做的足够垂直,比如PPT方面,有拿政企PPT当语料喂出的专门服务政企端PPT需求端产品,未来是不是也可以有服务教育、教师端需求的产品出现。
30. 创业者可以找大厂不关注的“小而美”,或者AI时代衍生的新需求,来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事情。不放弃任何一个短期能赚钱的机会,也不要一心想着做大,先活下来再说。
31. 作为创业这很明确的一点就是,创业一定要去人才聚集的地方——北京。
沙龙现场交流环节
32. 不一定要产品做得好,而是抓住用户的痛点,跟上节点,流量自然就来了。所以要在节点前,把事情提前做好。
33. 普通创业者需要减少做需求上的创新,回归价值和真需求,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慢慢拓展,长期坚持。
34. 创业不是在最短时间内登顶的游戏,而是不断避险的过程。普通人创业,追求从细分领域做垄断,先创“小”业,避免与大厂竞争和高投入。
用成本控制和反脆弱模型活下去
35. 推广角度来说,产品的名字很重要,做中文市场要用中文名字,英文名字不利于传播。
36. 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想办法把增长做到产品里面,如:邀请新用户、打卡机制、小红书种草等。付费/劳动相结合,不想付费的用户可以做“拉新”获得收益。
37. 模型产生的工程质量肯定是能超过人的。三四万成本的程序员做的事情,大部分是可以被生成式AI代替的。
38. 当前大模型产品在代码补齐的准确率上限为40%。预计未来3-5年,模型能够解决1-2层逻辑链条的转化问题,也就是泛化的双层逻辑计算。
39. 做AI应用一定要不断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40. 一定要去做全球范围的竞争。
41. 大模型时代,没有超级应用,只有超级智能。
42. 现阶段来说,无论是做产品、做创业,还是什么,完成要比完美更重要。
金句海报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撰文 |陈佳惠
编辑 |陈桐
排版 | 宋九卿
封面图 | Midjourney
欢迎体验我们的自研AI产品职升机AI ,在红利赛道里找到适合你的机会
关注+星标
让你不再错过
追踪「求职招聘」趋势风向的深度报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Bonus”,作者:陈佳惠,36氪经授权发布。
点击上方专题页入口,回顾完整春季人才沙龙专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