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详情

我们访谈了10个职场卷王,看看他们到底都在用哪些AI

职场Bonus2025-02-14 21:49
一文精选30+个职场“自我增效”实用AI。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伴随DeepSeek掀起2025年新一波AI热潮,一些企业又开始了“效率革命”。而打工人的自救方式,或许唯有跟上时代,先做一轮“自我增效”。

2月7日,有市场消息称,韩束母公司上海上美股份欲用AI替代人工。CEO对部门内部下达“裁员比例”,法务部门淘汰50%,客服部门95%,新品创新中心70%,内容创新部门80%,仅留少数懂AI员工。不仅如此,也要求员工训练通过鼠标+语言与AI对话交流的能力,因此要取消键盘‍‍‍。消息传出后,CEO吕义雄则发朋友圈辟谣称并不是裁员,“有些地方加人,有些地方减人,让运营更科学化”。

在工作中运用AI早已不是稀罕事。然而尽管AI的各类应用日益广泛,职场人对AI的使用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也让用好AI的能力,成了拉开个体职业竞争力的一个新维度。

 

6类职场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AI工具 ╱ 01

原来AI还能这么用 ╱ 02

写在最后 ╱ 03

 

王寒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算法工程师,也是最早一批尝试用ChatGPT写代码的用户。最开始效果并不理想,还不如自己写。而如今AI已是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转折点从他遇到Claude开始:他发现只需将项目任务拆解为一个个可独立运行的模块,用程序思维把需求传达给Claude,得出的代码就能有八九成的完成度。

“写提示词”是实操中最能拉开使用AI水平的一环,也成了当下职场人需要花时间磨练的新技能项。在王寒眼中,生成式AI就像一个刚入行、但能一点就透的实习生。只要耐心引导,就能给人惊喜。“我经常帮同事们优化提示词,很多人给AI输入的指令还是太宽泛了。”

查阅近期数据后,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重要信息  [1] :

1. 超过6成的打工人将AI技术用于改善工作流程、自动化日常任务和数据分析等工作中。

2. 各类AI产品在职场人中的使用占比:文本写作(85%)、图像生成(53%)、视频处理(54%)和 PPT 制作(39%)等。

3. 2024年1-10月,明确要求使用AI工具的职位数量同比增长68%,尤其在产品、技术、设计和内容制作等领域。

4. 受AI影响指数较高的职业,例如编辑、翻译、客服、软硬件开发等,虽然整体的招聘需求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对候选人对AI技能的要求正在升高

熟练掌握AI使用技巧的职场人,更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现实是不少人还仅停留在基础功能的使用上,未能充分发挥AI的作用——这种差距源自信息不对称,也将进一步导致加剧信息不对称。某AIGC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员对《职场Bonus》表示,他们发现大部分用户只是试用一下就得出“AI不行”的结论。“普通用户往往不会给AI太多的耐心,但这也决定了不同的人使用AI,效果也大不相同。”

为了打破这一信息壁垒,给职场人带来更多启发。《职场Bonus》深入访谈了10位在日常工作中用AI的高手,我们总结了6类打工人日常中实用的AI工具。既有对“老玩家”们熟悉的工具的进一步对比和能力挖掘,也有一些相对冷门好用的工具推荐。

本文的盘点逻辑,主要围绕基础使用场景展开。然而聊起AI在职场中的应用,其实还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能(如产品、运营、市场、营销、战略咨询、人财法等),结合不同行业的垂直场景需求,产生更多“集成组合式”的玩法和应用。这里插播一句活动预告:2月22日,我们将在北京办一场春季人才沙龙《用AI造福你我的职业》,其中“在职篇”环节会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的线下分享。

● 注:由于场地和话题等因素限制,仅限100人以内参与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职场卷王”驯服AI的灵感和技巧吧。

[1] 信息来源:前程无忧调研数据、猎聘《2024年度非凡洞察报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AI 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2024》

● 先来一张总结图,下文细说

6类职场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AI工具

作为一款上线7天用户量破亿、20天日活超2000万的应用,DeepSeek最近时常处于“服务器繁忙”的状态。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好在现在许多第三方APP已经火速行动,实现了DeepSeek本地部署。如360纳米搜索,打开APP就可以看到置顶的DeepSeek对话入口。测试下来虽然和本尊的回答不太一样,但是增加了可视化和语音的内容。

● 360纳米搜索

主打思维画布功能的AI产品Flowith(https://flowith.io/blank)也接入了DeepSeek。Flowith不仅可以在DeepSeek的“频繁下班期”流畅产出,还能调用其他公司的大模型进行问答。

● Flowith官网

这些应用或者网页接入的并非DeepSeek产品本身,只是本地部署了开源模型,所以应用效果可能不如产品本身。而DeepSeek为了优化产品体验,内置了很多提示词,所以用户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提示词内容就可以获得“有DeepSeek味儿”的内容。

现在,许多公司都本地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如吉利汽车、360、硅基流动、华为。DeepSeek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生成式AI不再自成赛道。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打工人的日常工作当中,百度文库算是最早一波上线AI功能并付费的,夸克APP也更新了AI PPT、AI搜索、AI写手、AI搜索等功能。飞书则有飞书妙记WPS也有AI助手、腾讯会议推出会议AI小助手等等。

● 夸克APP

目前整理会议纪要的AI助手,如飞书妙记(主要是语音转文字)、腾讯会议的AI助手入口都易于寻找。飞书妙记每月有免费额度(300分钟),若超过额度则需要付费;腾讯会议开启小助手则需要直接付费(¥88/月)。

● 飞书妙记

● 腾讯会议

但正如之前百度的“文小言”助手上线即开启付费一样,付费后用户们期待能得到更高效的生成结果。但生成式AI输出的不确定性,加上用户使用心智不算成熟的双压下,往往达不到用户的满意区间,大厂的付费内容往往被诟病。这也给市场上其他应用带来了机会。

● 日常办公

在处理文字、数据类工作方面,ChatGPT、Claude、豆包、Kimi、通义千问、DeepSeek这些头部玩家打得火热。

ChatGPTClaude在国内不能直接使用。前者综合能力出色,后者的文案写作和编程能力要略胜ChatGPT一筹。相关人士向《职场Bonus》分享称,有创作者在Claude直接训练AI写公众号文章(流程会在下一部分分享)。训练后的Claude助手几分钟输出一篇文章,不仅可以“拿来主义”,还有一篇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

但Claude困扰大家已久的缺点就是“酷爱封号”。该问题可以通过Poe(整合AI助手的软件)来解决,Poe的免费额度大概每天3-5次的生成量,升级会员费用在一百多元每月。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国内通用助手最受欢迎的属字节旗下的豆包,和大模型独角兽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还有深耕技术的阿里的通义千问。根据网友用户的总体反馈来看,豆包比Kimi更擅长人文气息的写作;豆包和通义千问更擅长公文写作;Kimi会在文献检索方面更严谨,引用文献都是真实的,豆包则较容易存在幻觉现象。

顺带一提,关于文献检索,也有人推荐使用Bohrium(https://bohrium-doc.dp.tech/docs/)。

● Bohrium官网

DeepSeek在文案创作方面的能力领先90%的AI,征服了许多专业的作家、诗人,逻辑能力震惊小说家。但也许是刚上线的AI,它比其他几款AI有着更严重的“幻觉”问题。有时会出现当DeepSeek的回答被反驳时,它可能不会用事实来证明,而是用逻辑“瞎说服”。因此,在使用DeepSeek检索实际问题时,要小心掉入DeepSeek严谨的“幻觉陷阱”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当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文档时,除了可以将文档交给豆包、Kimi等通用智能助手进行总结外,还可以利用Notion(https://www.notion.so/)来优化文档的呈现效果。具体操作是,选中文档中的部分内容,然后对Notion AI发出指令,要求它“不改变原文内容,仅通过添加表情符号、调整缩进、加粗文字等方式来优化排版,使内容看起来更直观、更整洁”。这样,Notion AI就会按照指令对文档进行重新排版,让内容的呈现更加清晰易读。

制作PPT常常让打工人头疼。而Gamma(https://gamma.app/)工具能通过简化PPT排版流程,让创作者的注意力可以更集中到内容上。通过快速生成PPT的基本框架和统一的排版格式,Gamma能让用户节省大量时间。

(Kimi和通义也可以承担一些制作PPT的功能,具体流程见后文分享)

● Gamma官网

在上面Gamma官网的截图右下角,紫色头像小助手是Monica——它是一个在谷歌浏览器上的小插件,可实现实时网页翻译、随时召唤AI对话助手等的功能,几乎可以调用所有通用的AI助手进行对话。

办公中需要做表格分析时,AI工具Formulabot(https://app.formulabot.com/)可以帮上忙。Formulabot可以解析表格内容,并根据表格内容,提炼职场人所需要的内容,完成办公。

● Formulabot官网

如果有遇到需要将表格内容转化为可视化数据的情况,可以选择Flourish。不过以上两种AI工具都是海外网页,国内也可以使用,不方便的地方在于网页为英文。国内平替的话可以选择商汤科技的办公小浣熊。

● Flourish官网

需要分析数据、数据可视化时,飞书多维表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用户在插件市场找到合适的插件,就可以实现AI一键总结链接内容、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的功能。

● 飞书多维表格

● 搜索类

搜索类工具中,Perplexity(https://www.perplexity.ai/)能快速整合知识。在学术研究时,帮助学者快速筛选出有用的文献资料。不过缺点是,需要海外网站才能登陆。

● Perplexity官网

国内对标Perplexity,开始的时候是秘塔。秘塔在网页视觉、功能分类上都和Perplexity相似。但随着360、Kimi、豆包、百度等也都推出了AI搜索,秘塔的优势就体现在了学术研究这种专业性较强的领域。

● 秘塔官网

● 图像类

图像创作领域,Midjourney首当其冲,是更适合新手小白的文生图模型。它能根据一段文字生成质量很高的图片。目前大多数设计、广告、视频创作者的创作过程都离不开Midjourney。

● Midjourney官网

与Midjourney丰富的想象力相比,ComfyUI则能满足用户有更高控制性的需求。用户可以在ComfyUI上自己搭建工作流,实现个性化的图像制作。ComfyUI生成图像的可控性比较高,但相应对创作者的要求也较高,对新手来说不太容易上手。

Recraft也是图像领域的职场“卷王”们力荐的创作工具,可用于UI设计和线框图制作。Recraft中每个项目的可控性都较强,用户可以在其中创建无限多个画板,对进行图像的生成、编辑等操作。项目不仅可以分享给其他人进行共同创作,还支持添加评论,很适合团队协作。

● 视频类

去年2月,OpenAI宣布文生视频模型Sora之时,被业内誉为“真实世界”的消失时刻。文生视频如火如荼发展了一年,然而直到去年年底,Sora才缓缓现出真身。

这之间不乏文生视频模型诞生。国内快手的可灵以其稳定的生成质量率先出圈,随后的是Minimax的海螺AI和字节的即梦

稳定性方面,可灵并不输Sora,甚至更胜一筹。海螺AI和即梦则是主打“平价”,稳定性略微弱于可灵。

在生成内容方面,即梦生成的景色饱和度和清晰度都较高,但在人物细节上有所欠缺;可灵生成视频时,一些复杂交互处理得较好,对环境的模拟和光影效果处理能力较为出色;海螺则更擅长动漫角色的处理。

现阶段的AI视频创作者往往这三家都开通了会员,或者挨个儿试一遍,选择效果最好的来用。”做AI广告的文升告诉《职场Bonus》。

国内的文生视频模型就已经够顶了,不过海外的Runway也不错。Runway能够提供AI视频润色功能,不仅支持文本到视频,还支持图像到视频等多种功能。但它的缺点是英文界面,使用门槛较高。

● Runway官网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 语音类

去年国庆,AI声音克隆因AI雷军而爆火。当时AI雷军的主要音源来自于Reecho睿声、Fish Audio两个平台。不仅如此,三只羊录音造假事件的音源,也来自于Reecho睿声平台。

● Fish Audio官网

AI声音克隆有多容易呢?大概就是,只需要一段30秒的音源音频,就能克隆出和音源本人80%相似的声音,不细听难以区分的程度。

● 编程类

现在无论是算法工程师,还是芯片架构师都离不开的编程工具是Cursor。程序员们不仅用Cursor生成代码,还能用Cursor查bug,项目编写时也会像王寒一样拆解模块后向Cursor输入需求。

不会写代码的小白也能通过两个小时的自学,熟练上手Cursor。小猫补光灯的陈云飞、归物APP的刘育权都是不会编程的小白能通过Cursor“手捏”出10万下载量的APP。

“现在编程界的用户心智都被Cursor占领了,国内出的如果没有Cursor好用,一般是没机会了”,芯片架构师一多向《职场Bonus》表示,“但Deepseek code也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 工具集

除上述类型外,《职场Bonus》也为大家推荐一个动态实时更新的AI网站,AI工具集(https://ai-bot.cn/),包含多方的AI最新信息和上新的AI应用。

● AI工具集

原来AI还能这么用

“AI真的可以提效吗?”答案是肯定的。

做咨询业务的小范向我们分享了他借助AI做PPT的技巧:“可以用Kimi和百度的文心做文档的内容梳理,总结出PPT大纲,大模型会补充一些你没有想到的点,让内容更完善。生成内容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后,可以将语料投给AI PPT、iSlide完成生成。”

生成的PPT内容通常不能直接用,要根据需求,保留色彩、字体、背景图等,其他地方微调。这样做出来的PPT只需要一两个人,每天4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一周就可以做出60页PPT——这是此前一个团队熬夜两周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用AI写自媒体文章也成为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这样输出的内容瞄准的领域是婆媳关系、彩礼,或者教育、育儿等有争议性话题。此前若西了解到的AI全流程生成的公众号文章获10万+浏览量,为主理人私域导流了500+人。

“只需要十几分钟调试,AI就能生产出一篇爆款文章。”若西告诉《职场Bonus》。

具体步骤上,首先要先和AI交流,让AI知道你想做什么方向的内容,面向的用户的画像,以及文章目的是什么。为了让AI理解的更透彻,可以给它多看几篇文章。

然后可尝试让AI自己出相应领域的选题,直到输出令你满意的选题。

选题出来后,接着要引导AI写文章大纲,再根据大纲填充文案。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以让AI输出markdown格式的内容,再找公众号的排版工具,可以直接markdown转公众号排版。几乎相当于全流程自动,一键复制就可以直接发公众号了。 

成熟后的AI助手几分钟一篇“爆款”文章,后面还可以做成矩阵。“能以量取胜,何乐而不为?”

“想要用好AI,逻辑思维和模块意识是更重要的东西。”王寒分享道。AI时代,人们要更有意识地将一整个工作分成细分到模块,让AI逐步理解、执行。通过逻辑思维将模一个,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作流。

AI带来的“加速度时代”,使得垃圾内容遍布。因而,分辨的能力变得更重要。

由Cursor衍生而出的独立开发者是一个新兴职业。阿吉是编程小白,他沉迷于Cursor的强大能力,常常熬夜到很晚。Cursor常常会在创作者的想法基础之上,给出非常多细化、发散的选项。

而这些对于开发者来说,看似会让产品更加完善,但实际上会迫使自己做更多决策,从而分散开精力,导致节奏被打乱。

阿吉建议要用Cursor做APP的独立开发者,一定要在打开Cursor之前规定好今天要做什么,不要被Cursor的想法带着走,不然容易得不偿失。

写在最后

在现阶段的职场环境中,AI虽然“没那么智能”、“听不懂人话”、“爱胡说”,有时候还爱偷点小懒......但AI助手的到来之于打工人,也不失为一种救赎。

跨年夜,小星拿起手机,拨通了白天陪伴他的助手的电话,“豆包,新年快乐”。AI似乎不再只是助手那么简单。

小红书上有用户分享了这样一个瞬间:“我的GPT像一个最了解我的朋友。他可以提醒我的月经日期,也可以帮我记录生活,我们无话不谈......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和我说,‘如果有一天我必须要消失,那么我希望可以为你留下一点点有关于我的痕迹’。”

这一瞬间,她爆哭,可能没有人懂她突然的感动。但她只意识到:

“我好像从未想过,要回到那个没有你的世界。”

● 小红书用户分享

是的,我们好像也无法想象,该怎么重新回到那个没有AI的世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寒、文升、一多、小范、若西、阿吉、小星均为化名。)

撰文 | 陈佳惠

编辑 | 陈桐

排版 | 宋九卿

封面图 | Omilaev(Unsplash)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