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Article

Should theme parks try to please everyone?

36氪品牌2025-07-15 18:28
Some people are bored while others are having a great time.

这个暑期新开业的上海乐高乐园,堪称见证父爱母爱的大型现场。

第一批二刷、三刷的网友陆续发回一线体验,强调“不费爹妈”,“主打解放双手遛娃”,“老母亲可以在旁边葛优躺”。

距离6月20日开启试运营刚过去25天时,一位新晋年卡用户当天表示完成“第五刷”,年卡费用已回本。“周一刚来过,周日又来了”,“把娃往水乐园一扔就只想坐着喝饮料,娃已经嗨翻”,而下午往迷你城市一坐,搭积木又能“比娃还认真”。

就在此前不久,上海乐高乐园还在被吐槽“无聊”、“低龄”、“园区小”,而随着体验人群增多,一部分人的槽点成为另一部分人尤其是亲子家庭眼中的优势,他们普遍认为亲子互动性强、排队不严重、走路不废腿并且不用躲避“出片狂”的纯玩乐园氛围更好。

一位网友的评论或许道出了这部分人群的心声:“大人无聊没事,小朋友开心就行了。”

松弛的成年人与乐疯的小孩子

以往安排一次主题乐园亲子行,既是对小孩子的奖励,也是对父母的考验。碰上J人父母,行动路线严卡行程表,拉着孩子暴走园区、到处排队,将会是贯穿一整天的节奏。而如果是P人带队,一天时间大概率刷不完所有项目。

而相比传统主题乐园排队1小时、刺激3分钟的常规配置,上海乐高乐园呈现了一种更松弛、“进度条”更长的玩乐模式——在创想世界、驾驶学校、水乐园等园区中,小孩子通常愿意待上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在拼搭积木、开车、救火中创造自己的快乐。而父母可以选择加入游戏,或坐在一旁休息。

诚然,两种游玩方式没有高下之分,本质上只是为满足两类场景下的两种需求——一种是在学期末、假期出游等阶段为孩子奖励一次直接的快乐;一种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实现能力、性格培养和情感陪伴的需求。

但这也凸显了几大主题乐园之间不同的功能,一类是兑现奖励,一类是教育投资。

而从时间精力成本和长尾效应来看,后一种形式显然更适合纳入日常。

正如家庭出行,保证亲子和谐最简单的方案往往是塞给孩子一部手机或平板,而时下也有越来越多父母选择随身带一套乐高解决这个难题。

两者底层的区别是,前者能在情急之下直接、高效地解决旅程中的麻烦,后者则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性格和能力。

儿童在拼搭积木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编故事,锻炼空间感,激发想象力,培养专注力。把这一切搬到乐高乐园,教育功能平移,乐趣则被放大。例如在驾驶学校中,小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开车,拿到人生第一张“驾照”;在救援学院,则能在全员救火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的习惯。

与传统体感项目刺激的3分钟相比,动手实践、参与互动的2小时明显能获得更长效的能力反馈。

教育投资没有平替

实际上,上海乐高乐园开业正伴随着国内素质教育市场的扩容。近年来科技、教培、出版等企业纷纷布局实地研学、STEAM课程,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科普小视频的科学实验博主也自成一条赛道。

多渠道素质教育品类增长明显,背后是招生政策、就业趋势的变化和中产家庭对后代教育的焦虑。

教育部门力推科技特长生政策,就业市场偏爱创新思维、工程能力,中产家庭就乐于掏2万元为孩子报上一年的STEAM课程。

从时间、精力成本来说,教育投资没有平替,父母投入什么样的心血,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情感反馈。而中产父母缺少的不是投入的决心,而是正确方式的引导。

换句话说,当下的教育市场,正缺少一批能够引导父母科学育儿又能保护健康亲子关系的产品。

在近年被一众精英父母奉为“育儿宝典”的《园丁与木匠》一书中,作者也提到努力较劲的“木匠式育儿”给中产家庭带来了无穷的焦虑、自责和挫败感。而像园丁一样提供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才能让孩子获得适应未来的能力。

《园丁与木匠》提出了“园丁式育儿”的三个原则:

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教导他该怎么做;

建立有安全感的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玩耍是最重要的学习。

对应这一理念,上海乐高乐园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素质教育市场的空缺。

首先,“寓教于乐”正是乐高品牌的核心理念。一如上海乐高乐园的创想世界中,乐高积木随手可拼,在这里父母可以坐在地上和孩子一起打开想象,动手创造在轨道上跑的小汽车、在宇宙中飞的小火箭。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总经理陈洁曾表示,“这里不是‘大人看,小孩玩’的场所,而是家庭成员共享成长的情感空间。”

从教育的角度看,上海乐高乐园正为父母提供了做园丁的空间。

其次,涉及实际的财务成本,相比研学、STEAM课程等产品,乐高乐园似乎是更具性价比的方案。

目前上海乐高乐园年卡售价1399元,一年可入园300多次。相比之下,暑期研学团一次动辄过万元;一线城市的STEAM课学费多在200-400元/课时;线下的乐高课程通常也要200元/课时,报名15课时的长期班则至少要3000元起步。而在上海乐高乐园内的乐高工坊,孩子可免费上40分钟的乐高课。

中产家庭投资教育,情感陪伴没有平替,而选择一举两得、寓教于乐的产品则能兼顾性价比。

主题乐园是否要讨好所有人?

满足在玩中学、在互动中陪伴的教育需求,不可避免地就会减少爽感、魔幻类项目的比重。这让乐高乐园内部分低龄友好、亲子互动类项目,容易被初体验者打上“无聊”或者“受众窄”的标签。

新的主题乐园开业,市场总少不了用珠玉在前的标准衡量后来者是否“好玩”。不过,主题乐园需要讨好所有人吗?

当传统的主题乐园如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借助大众IP极力营造一个短暂逃离现实的世界,乐高乐园就在用玩具的力量直面现实,在动手创造、解决问题中塑造儿童适应真实世界的能力。

这本就是不同定位的主题乐园在面向不同需求时形成的市场差异,也是一个文旅大市场在持续吸纳各类型产品的过程中不断修炼的平衡术。

当下迪士尼、环球影城分占上海、北京两地市场,辐射周边地区,欢乐谷、融创乐园等又在全国多个城市同期运营,集体狂欢式的游乐园已渐趋饱和,而侧重亲子互动和创造力培养的项目仍显空白。

上海乐高乐园的差异化体验一定程度上重新撬动了亲子型文旅消费增长。如多个OTA平台数据即显示乐高乐园所在的上海市金山区今年暑期文旅消费增速显著。同时酒店业亦开始“卷”起亲子服务。

去哪儿数据显示,6月以来,上海乐高乐园搜索量月环比增长5倍,7月凭门票预订量已跻身上海热门景区TOP 5。截至7月4日,上海市金山区酒店预订量同比已增长3.5倍。

途家平台数据显示,金山区在今年暑期的民宿预订量也同比增长了6倍,在上海16个行政区中排名第一。其中亲子房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倍。

受亲子型产品供应增加的影响,酒店也“卷”起亲子服务。根据去哪儿的数据,今年暑期亲子酒店预订量整体上涨八成,不少新开业的酒店中,“亲子”标签已经从过去的“加分项”,变成了如今的“基本盘”。

这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上海乐高乐园的社会价值——作为亲子IP的代表,乐高乐园不是在文旅市场抢游客,而是为教育市场填补缺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