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reatment" to "Prevention": How Can 300 Millio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chieve All-Day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内的慢性疾病,作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在全球导致 70 岁以下人群 1700 万人死亡。
事实上,这些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由遗传、生理、环境和行为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不仅困扰着每一位患病患者及其家庭,也对公共医疗系统构成了巨大挑战。由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定期检查以及更多的康复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称,慢性病的治疗费用约占全球疾病治疗费用的 70%以上。
这也是现代医学的固有局限性——随着更多慢性病及其患者的不断出现,仅仅依靠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在疾病发生后进行治疗,越来越无法有效应对慢性病从诊断到治疗的整个过程。
以最常见的高血压为例。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的统计,作为中国患者数量最多的慢性病之一,中国高血压患者约有 3 亿,但 18 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仅为 51.6%。也就是说,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更不用说 45.8%的治疗率和 16.8%的控制率了。
无论是倡导“从治疗到预防”还是“医防融合”,都代表着在现代医学从传统疾病医疗模式向健康医疗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人们自身是需要更精准、实时关注健康的管理中心。此时,一款能够随时随地检测血压的可穿戴设备,成为人们在数字健康时代克服高血压这一慢性病的必要需求。
随着健康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的不断融合,“健康中国 2030”所勾勒的数字愿景也在加速走向现实。11 月 26 日,时隔三年,华为可穿戴设备的第二代腕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华为 WATCH D2 正式发布。作为业内首款符合医疗标准的腕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华为 WATCH D2 如何为 3 亿中国高血压人群系上“健康安全带”?
当医疗级监测走进日常生活,华为 WATCH D2 如何为 3 亿高血压人群保驾护航?
随着现代医疗手段逐渐从过去的“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以定期体检为代表的传统健康管理模式也开始向日常健康监测管理模式过渡。
特别是近年来,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固定标签,开始影响年轻人群体。根据中国高血压年会的调查数据,25 至 34 岁年轻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 20%。在专家看来,高血压的年轻化趋势也与这些 90 后高压力所导致的不健康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过度肥胖和睡眠不足有关。
虽然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在早期可以通过纠正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但由于意识淡薄或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许多人直到身体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明显症状时才意识到自己患病。
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高血压不仅会带来肾损害、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疾病等危害,还会引起高血压脑病、中风等急性并发症。因此,从早期意识到介入治疗再到防控,这就是血压管理走向全天候监测的意义。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体不仅由各种器官组成,而且是通过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表现出的功能和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人体血压在一天内不断变化,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和隐蔽性特征。只有获取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身体数据,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看看过去的血压测量设备,无论是腕式还是上臂式传统家用电子血压计,都只能进行单点测量,无法准确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当血压监测走向全天候日常使用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哪种监测设备?
华为 WATCH D2 给出的答案是:24 小时全天候监测。作为第二代腕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华为 WATCH D2 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实现了“医疗级动态血压监测”,这种 24 小时全天候医疗级专业监测能力一举解决了过去血压监测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监测的准确性方面,华为 WATCH D2 实现了“医疗级动态血压监测”。配备“快速、准确、全面”的玄机感知系统,并采用血压融合算法,实现医疗级精准血压测量。
这种医疗级动态血压监测能力在严肃的医疗领域得到了认可和采用。据了解,配备玄机感知系统的华为 WATCH D2 已获得中国和欧盟等 7 项全球医疗器械认证,成为业内首款符合医疗标准的腕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这种医疗级精准监测往往局限于医用动态血压记录仪。然而,它们显眼的设计往往局限于特定场景。在用户外出、社交、商务甚至睡眠等高频场景中会显得格格不入。
对此,为了能够无缝渗透到各种场景中,时尚轻便的华为 WATCH D2 优化了 ID 设计,摆脱了传统血压计的外观,甚至看起来与普通智能手表无异。通过基于人体血液动力学全栈仿真模型的超窄机械气囊结构,结合无压边设计,用户在舒适轻便佩戴的同时,可实现医疗级精准血压测量。
更重要的是,这种监测是 24 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测。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华为 WATCH D2 都可以实现最小间隔 15 分钟的血压监测。并且华为 WATCH D2 配备了智能多体位识别算法,该算法与真实用户数据进行适配和校准,可同时监测坐姿和睡眠姿势。在夜间睡眠时,气囊会自动安静充气进行测量,不影响睡眠质量。通过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每一个时期和场景,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日常监测。
如果说“医疗级精准度”构成了华为 WATCH D2 作为可穿戴设备获得医疗权威认可的基础,那么快速的数值输出和血压管理服务则成为其培养用户形成长期监测习惯的普遍优势。
随着玄机感知系统在单点检测中实现连续检测的技术突破,华为 WATCH D2 的血压输出速度已经接近上臂式血压计。这种输出值更快、更准确且适用于多种场景的血压监测,使得随时随地检测血压成为可能,为 3 亿中国高血压人群养成长期检测习惯提供了数字基础设施。
同时,结合华为健康 App 生成的专业动态血压报告,通过向用户展示全天候血压监测数据,也可为专业医生提供指导参考。
随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将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新的血压测量方法,华为 WATCH D2 以医疗级动态血压监测实现了可穿戴设备在健康领域的“再进化”。
这款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不仅打破了血压测量环境的限制,还显著增加了血压测量的次数。据华为官方数据,作为第一代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华为 WATCH D 在全球的血压测量次数已超过 2 亿次。
正如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所说,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长期健康管理正在为高血压的防治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而在海外媒体《福布斯》看来,华为第二代 Watch D2 手表在测量一个关键健康指标——血压方面没有竞争对手。
可以说,为 3 亿高血压人群“系上安全带”的华为 WATCH D2,开启了血压管理的新时代。
当预防胜于治疗,华为可穿戴设备如何“搅动”万亿美元健康产业?
“可穿戴设备将诊断行为从实体诊所中分离出来。”
斯坦福大学数字健康中心前主任 Mintu Turakhia 博士表达的这一观点,揭示了可穿戴设备带来的现代健康观念的转变。2022 年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评论材料》上的一篇文章也认为,可穿戴设备以实时(最好是连续)和非侵入性或微创性的方式挖掘生理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替代途径。
这样生动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名男子在身体未出现任何不适之前,手腕上的华为智能手表提示其有血糖和早搏的风险。
同时,与华为手表在心脏健康研究方面合作的 301 医院也打来电话询问身体状况,并建议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该男子确实患有高血压引起的早搏。这种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由于早搏过多,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可以说,提前检测到疾病风险的华为智能手表“救”了这名男子的命。
在这个时代,可穿戴设备为现代医学的转型勾勒出了宏伟的愿景:通过全天候动态监测,慢性病患者无需频繁前往医院,即可在高血压、中风或糖尿病发病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这就是为什么每当科技巨头与医疗器械公司合作的消息传出时,总会引起医疗科技股的剧烈波动。
从本质上讲,这是医疗健康和可穿戴设备两种技术力量的加速融合。
随着“预防胜于治疗”的现代健康理念不断延伸,大健康产业也已成为超过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根据普华永道全球 2030 年未来医疗调查,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15 万亿美元。
在万物互联时代,普通人拥有 5 个终端设备,全球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也迎来快速增长。根据 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 的报告,2023 年全球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 402.4 亿美元,预计到 2031 年将达到 1741.9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0.10%。
在如此广阔的数百亿美元市场中,“华为,可穿戴领域的黑马”已经提前崭露头角。根据 IDC 的最新数据,华为今年已连续两个季度在全球腕式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并连续五年在中国腕式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中保持首位。截至目前,华为全球智能可穿戴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过 1.5 亿,华为健康 App 全球月活跃用户平均超过 1 亿,全球累计服务用户超过 5.2 亿。
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华为?
事实上,这一领先地位的背后是从技术到品牌的行业跨越。从 2014 年在巴塞罗那展示首款双功能智能手环,到 2024 年 8 月底推出运动健康核心技术品牌玄机感知系统,华为可穿戴设备在解码人体奥秘方面探索了包括 60 秒微体检、呼吸健康、血管健康等多项黑科技。
现在,随着世卫组织 2019 年提出的数字健康战略的加速推进,可穿戴设备作为人体信息化和提供数字健康服务的重要端口,在构建未来大健康产业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实现人类所向往的这一未来福祉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海量数据,需要科技公司与医疗行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开展开放合作。
可穿戴设备在数字健康愿景中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撬动传统产业创新的杠杆。特别是对于大健康产业的创新,需要更多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与医疗行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全链条合作伙伴拥抱合作。
例如,在慢性病管理领域,华为深耕血压技术创新十年,在此期间与国内外众多权威专家、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合作。例如,国内的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会心血管疾病分会、瑞金医院、协和医院、301 医院心血管内科等权威机构。在国外,华为还与希腊雅典大学等机构合作,共同探索血压健康管理的创新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新推出的华为 WATCH D2,作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