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seiteArtikel

BeyondSoft: Wie wählen Auslandsunternehmen den richtigen Dienstleister aus und gestalten die Lokalisierung erfolgreich? | Praktische Tipps

杨越欣2025-07-30 16:56
Wo befindet sich der ausländische Markt, der für die Unternehmensentwicklung geeignet ist? Wie geht man mit den komplizierten Compliance-Prozessen um? In dieser Ausgabe des Auslandsgeschäfts-Praktikums haben wir ein spezielles Gespräch mit Li Xuehui, Direktor für Ökosystementwicklung bei Boyaa Technology, geführt. Er bietet Referenzen für die schmerzhaften Probleme wie grenzüberschreitende Compliance und lokalisierte Betriebsweise, denen Unternehmen bei ihrem Ausbruch in ausländische Märkte gegenüberstehen.

许多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跨境合规、本地化运营等“隐形礁石”,因此出海早已不是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与“朋友圈”实现共赢的探索之路,选择借力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出海企业的一种共识。

但是企业如何筛选可靠专业的服务机构?不同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成熟度均不相同,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具体在哪,复杂的合规流程怎么走,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提高出海成功率和效率……为帮助出海企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浙企出海特别对话了博彦科技生态发展总监李雪辉,围绕博彦科技过往服务出海企业的实战经验,探讨企业出海面临的跨境合规、本地化运营、服务协同与成本、市场选择等核心痛点问题。

博彦科技的出海服务可追溯至2001 年为某跨国公司提供中国市场适配服务,到 2015 年收购美国 PDL 公司完善北美布局,再到 2023 年组建专业咨询团队,博彦科技逐渐积累起海外市场服务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涵盖金融科技、数字农业和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标准化解决方案。目前,博彦科技海外业务涵盖出海咨询、技术交付、本地化运营等多个方面,重点聚焦美洲、日本、东南亚三大市场探索出海商业模式。

「以下是浙企出海与博彦科技生态发展总监李雪辉的对话」

1.企业出海前需明确战略,做好合规预审与市场验证

浙企出海:您认为企业迈出出海第一步之前,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和准备?

李雪辉: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出海战略是“产品输出”还是“品牌落地”,不同的战略选择将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市场推广策略等方面的决策;其次做好合规预审,提前6个月启动目标国数据安全、行业准入认证等工作(如GDPR、ISO27001),确保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第三需要完成最小化验证(MVP),通过本地合作伙伴试水当地市场,验证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国的适应性和需求匹配度。

浙企出海:企业应当如何选择适合的出海目的地?确定地区优先级有哪些衡量指标?

李雪辉:我认为在确定出海目的地的时候,主要需要看四个方面的指标,分别是市场潜力、政策稳定性、基础设施成熟度和人才储备,其中市场潜力占40%,政策稳定性占30%,基础设施成熟度占20%,人才储备占10%。

东南亚(新加坡)和中东(沙特)这些具有年轻人口红利、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适合如AI教育、清洁能源、智能医疗、大基建等高潜力行业。

欧美等成熟市场,适合聚焦高附加值产品,但当地政府往往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合规要求严格,企业若选择进入欧美市场,需预留20%预算用于应对合规成本。

2.评估服务商可从人才、资源,品销与案例入手

浙企出海:您认为正打算出海的企业,应该先找一家能力全面的服务商提供整体出海方案,还是在不同领域找专业机构共同配合?

李雪辉:我建议优先选择能力全面的服务商。从成本与协同效率的角度考虑,如果选择分散合作,不同专业的机构易因时差、数据孤岛等问题推高协调成本;而能力全面的服务商可提供涵盖“战略-技术-运营”的完整闭环服务;从风险兜底能力考量,头部服务商拥有跨区域认证(如ISO27001、GDPR),能系统性规避政策雷区。

当然,在特定领域(如小众市场本土营销)可适当补充专业机构的力量,但需确保主服务商具备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能够有效协调和管理各个专业机构,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浙企出海:在服务中小商家和头部大型企业时,作为服务商的能力侧重点和服务模式有什么不同?

李雪辉:针对不同规模商家,服务重点、交付模式和成本结构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面对中小商家,服务重点是提供轻量化SaaS工具(如阿里云速成方案),满足中小商家在财务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面对头部企业,除了提供基础的数字化服务外,更要侧重为头部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以满足其复杂的业务需求。同时注重生态链整合,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助力其实现业务创新和升级。

中小商家的交付模式主要是“标准化产品+自动化运维”,头部企业的交付模式是派专属团队驻场,并且7×24全球响应。

成本结算方面,机构一般给中小商家的方案是按需订阅,降低前期投入、使用门槛和风险,针对头部企业,一般倾向于签约长期CPC(成本绩效合约)模式,激励服务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也有助于大型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

浙企出海:企业出海寻找服务机构帮助,如何评估服务商的能力和服务成果?

李雪辉:我认为企业需要考量四点:首先考察服务商人才专业性,团队是否具备跨文化背景、本地法律/税务专家,避免因文化冲突或法律问题导致的业务风险;其次是评估服务商资源网络,与目标市场媒体、渠道(如TikTok、Google)、政府机构的合作深度和广度;第三是品销一体化的能力,是否具有将品牌塑造与销售增长结合的能力;最后要关注服务商过往长期合作案例,查看服务商是否拥有A股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客户,验证其可持续性和专业性。

3.数据与劳工领域,隐性合规风险集中在文化

浙企出海:基于服务大量客户的经验,您发现海外有哪些容易被企业忽视的隐性合规或运营风险?

李雪辉:一是文化合规,在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活动中,可能因未充分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和宗教禁忌而导致失误,比如,中东禁用六角星图案;二是数据主权,部分国家要求用户数据本地化存储,比如印尼PDPL法案;三是劳工法律,东南亚多国对雇佣本地员工比例有强制性要求,企业若未能满足这一要求,可能会面临人力资源短缺、法律纠纷等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浙企出海:在开拓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时,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博彦如何帮助企业克服基础设施、人才、支付等挑战,有何创新策略?

李雪辉:基础设施差导致交付难,人才流失率高,本土竞品低价复制,这三点是我们过往服务客户普遍遇到的一些困难。针对基础设施差,我们选择联合本土电信商共建边缘计算节点,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或与基建类企业联合出海,共同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针对人才流失率高,我们与当地高校合办“数字丝路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定制化培养人才并签订服务协议。

同时,我们为客户部署轻量化AI模型,本地运行核心算法防止代码泄露,通过整合资源、共享技术平台等方式,与出海企业共同应对本土竞品的挑战,避免企业在开拓市场过程中被“搭便车”,或被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发生。

浙企出海:出海企业可以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实现本地化?

李雪辉:出海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消费习惯、审美观念等,以便在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本地化调整。

其次注重本地化团队建设,招聘当地人才或培养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团队成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当地文化环境,为企业的本地化运营提供专业支持和建议。

第三是营销策略的本地化,根据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

最后是实现产品本地化,对产品进行本地化改造,如语言翻译、功能调整、外观设计等,使其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审美标准。

4.出海商业趋势,从单点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浙企出海:展望未来3-5年,您认为影响中国企业出海的关键技术趋势和商业趋势是什么?

李雪辉:先说技术趋势,我预计生成式AI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内容创作等领域的应用,能帮助出海企业成本降低70%,边缘计算渗透也会越来越广,为应对新兴市场网络波动,工业IoT设备边缘化处理数据量将增加300%。

商业趋势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生态竞争替代单点竞争。企业出海不再是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而是逐渐向生态竞争转变。通过打造产业生态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ESG驱动本地化。随着全球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发展也将受到ESG因素的影响。碳足迹追踪、本土雇佣比例等指标成为准入硬门槛,企业需将ESG理念融入出海战略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增强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冯亚玲)